高考考试高考考试,匆匆的考,匆匆的结束,转眼之间,高考考试就剩最后一天。加油吧,亲爱的同学们,最后一天的努力不会白费,最后一天的努力就是日后成功的条件。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文章,欢迎阅读,祝愿天下所有些学子们都能获得的成绩!
粒子散射实验
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和马斯顿完成的。
现象:
a.绝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越了90°,有些几乎达到180°,即被反向弹回。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因为粒子的水平是电子水平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大概对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假如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粒了所受正电荷有哪些用途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剖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非常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水平,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光子说
⑴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备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很多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实物粒子也具备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满足下列关系:
从光子的定义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⑴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⑵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是最容易的原子,其光谱也最容易。
1885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14条谱线作了剖析,发现这部分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这个公式成为巴尔末公式。
除去巴耳末系,后来发现的氢光谱在红外和紫个光区的其它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具备分立特点,用经典的电磁理论没办法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