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共40小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需要的。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愈加得到大家的看重,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手段,并在粮食收割时,准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天节有关实验资料,回答1~3题。
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维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强气湿度 ④降低空气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效果中,哪项不是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产生的有利影响
A.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B.保护了土壤肥力
C.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D.减轻了酸雨程度
3.依据实验资料,“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合在以下什么区域用
A.三江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套平原 D.江汉平原
右下图是水汽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图,图中的曲线为饱和曲线,甲、乙、丙、丁的箭头方向分别代表大方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的渠道。回答4~5题。
4.关于自然现象“露”的形成,主如果通过下列哪一种渠道而达到饱和的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条件中最易出现“露”的是
A.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清晨
B.国内北方寒冬天节的清晨
C.阴天高温的夜晚
D.国内南方夏天的午后
读下图完成6~8题。
6.图中同学所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是
A.检验勾股定律 B.测量日出的时刻
C.测量当地纬度 D.测量正午太阳的高度
7.站在后面的丙同学负责
A.记录测量数据 B.把握观测方向
C.把握观测时间 D.把握地理坐标
8.负责具体测量的男同学,需要
A.将影子的顶端与半圆尺的中心相对应
B.将影子的顶端与半尺的左侧相对应
C.将影子的顶端与半圆尺的右侧相对应 D.将影子的顶端与半圆尺的顶端相对应
右图为南半球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矿床所在岩层岩石最大概是: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型岩浆岩 D.侵入型岩浆岩
10.乙处河岸:
A.形成冲积扇 B.适合建设港口
C.流速较缓慢 D.多坐落于河流上游
岩土给水度是指岩土在重力用途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岩土持水度是指岩土中经重力排水后所含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读“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的关系图”,回答11~13题。
11.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三者关系为
A.前者大于后两者之和
B.前者等于后两者之和
C.前者小于后两者之和
D.三者没直接关系
12.从图中可以得出
A.岩土颗粒越大,孔隙度越大
B.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大
C.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小
D.岩土颗粒越大,持水度越小
13.降水量和强度与植被情况相同的状况下,潜水最丰富的土壤种类是
A.细沙质土壤 B.中砂质土壤
C.粗砂质土壤 D.细砾质土壤
下图是某地气温年较差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关于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南向北增大 B.平原区域小,高原、山地大
C.由西向东增大 D.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15.由图中数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国内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B.国内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C.国内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D.国内东岸河流结冰期小于内陆
16.与同纬度亚欧国内东、西岸比较,该区域气温年较差
A.西岸更大,东岸更小 B.东、西两岸均更大
C.西岸更小,东岸更大 D.东、西两岸均更小
有一则关于长沙的天气资料:前两每天高云淡,气温较低,3、、四天云量渐渐增多,云层加厚,出现连续性降水,5、天雨过天晴,气温升高,充气压力减少。据此完成17~18题。
17.依据资料剖析,长沙的这次降雨种类是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18.影响长沙区域这次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右图表示沿115°E经线春雨占全年降水的比重。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区域春雨比率的区域是
A.珠江三角洲 B.黄淮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江淮平原
20.从图中信息和所学习地理常识可以推出
A.春天降水量①区域比②区域多
B.春天降水量①区域和③区域一样多
C.夏雨比率②区域比④区域少
D.夏雨比率②区域比①区域多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回答21~22题。
2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热带草原
22.假如过度猎狼,将会
①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降低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致使不好的花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进步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如此看待中国的:他第一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地区,并将这四块地区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回答23~24题。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绿色中国”与“银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24.各地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B.“金色中国”——海陆地方影响
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用途 D.“银色中国”——纬度地方影响
右图为“世界某地区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25~27题
25.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依次是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26.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成因分类是风海流
B.表层至1000米深度水温垂直变化梯度较同纬度国内东岸大
C.是形成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最重要原因
D.流向向北,是寒流
27.在X地降水最多的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牡丹江昼渐渐变长 B.该国西北部风靡东南风
C.洞庭湖水常常补给长江 D.当地正忙于小麦收割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下图为国内劳动力变化及预测状况(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读图,回答28~29题。
28.国内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 B.2007年
C.2012年 D.2020年
29.“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国内政府应
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
B.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劳动者技术
C.鼓励很多外资企业的入驻
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升劳动者工资
流域汇流过程是指流域内各种成份的径流汇集到溪沟、河谷,直流到流域出口的过程。据此完成30~31题。
30.右图示意暴雨中心地方对流域汇流的影响。①—④表示暴雨中心发生在上、中、下游地区或均匀分布时汇流过程。若暴雨中心发生在上游地区时,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下图(在第3页)示意流域形状对流域汇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一样流域形状会产生不一样的汇流过程。流域形状甲、乙、丙分别对应汇流过程正确的是
A.甲—① 乙—② 丙—③ B.甲—① 乙—③ 丙—②
C.甲—② 乙—③ 丙—① D.甲—③ 乙—① 丙—②
下图为北半球局部图,图中MN为晨昏线的一段,O点为北极点,MN与经线OM、ON分别交于M、N两点,其中M点坐落于赤道上,OM与ON的夹角为θ(0°≤θ≤90°)。读图完成32~33题。
32.若θ为60°则
A.N点的昼长肯定为4小时 B.N点肯定2:00日出
C.N点肯定坐落于高纬度 D.N点大概坐落于高纬度,也大概坐落于中纬度
33.若ON为定值L
A.二至日,θ,MN最短 B.二分日,θ最小,MN最短
C.二分日之后θ渐渐变大,MN渐渐变短 D.二至日之后θ渐渐变小,MN渐渐变
某西部临海城市,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市区不只有两个湖泊,并且还有一条大河经过。结合该城市人口分布示意图,宪成34~35题。
34.该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口最少的两个区分别是
A.a f B.b g
C.c e D.d f
35.有关该城市的河流和湖泊,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B.河流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
C.湖泊的面积最接近4.5km2
D.湖泊的面积最接近2.5km2
径流模数是指单位流域面积上单位时间所产生的径流量(升/秒平方千米)。下列左图为乌鲁木齐河水系略图,右图为乌鲁木齐河的径流模数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图中两条曲线 分别表示的是6—8月径流模数和年径流模数。读图回答36~37题。
36.乌鲁木齐河流域冬天降水比其河源所在的山脉南坡丰富得多,是由于乌鲁木齐河流域
A.地处大西洋、太平洋的迎风坡 B.地处大西洋、北冰洋的迎风坡
C.地处太平洋、北冰洋的迎风坡 D.地处太平洋、印度洋的迎风坡
37.下列关于乌鲁木齐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乌鲁木齐河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红5月桥处河流径流量比年轻人渠处大
C.曲线M2表示的是6~8月径流模数 D.越向河流上游,径流模数年内变化越大
下图为某区域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柱状图。据此完成38~40题.
38.图中不可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 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
C.河谷盆地夜雨多 D.山顶昼雨多
39.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缘由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风向 D.坡向
40.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如果由于
A.气温高 B.充气压力低 C.山风 D.谷风
本卷全部为必考试试题。考生依据需要作答。共50分。
41.(14分)下图中A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就地带性和气候条件而论,本区适合树木成长,但实地考察后大家发现除沿河两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为无林草原,被叫做“没树木的大草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纬度、大方环流、海陆地方、地形的角度剖析A地成为无林区域是什么原因。(8分)
(2)简要剖析A地沿河两岸为何有“走廊式”林木。(6分)
42. 推断撒哈拉变成绿洲草地时黄赤交角可能变___(大或小)。结合大方环流原理讲解撒哈拉由荒漠变绿洲草地的过程。应该从图中什么海域的海底探寻撒哈拉的“时间胶囊”?为何?(4分)
43.(12分)冬季漫漫,春季还远,下图中A区域坐落于世界两大裂谷带之一的攀西大裂谷上,却冬季胜似春季,被叫做四川的“三亚”,它就是攀枝花。这里有富甲天下的矿产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而最有特点的莫过于“冬天三绝”,即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成长时间最快的密集鲜花和罕见的温泉。
依据以上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处温度值的范围?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征。(8分)
(2)据材料和所学习地理常识,讲解该地拥有“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是什么原因。(6分)
44.(10分)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很多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征,剖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缘由。
高中三年级地理十月月考参考答案
1至40题:BDCCA DBAAC BDCDC ABBCC CDCBB DBABD ACBCD BCBAD
41.(1)A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2分)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夏天风较弱;(2分)地处内陆,水汽少;(2分)西部高山阻挡太平洋水汽到达,降水较少。(2分)
(2)河流沿岸空气湿润,水汽多(2分),河水下渗,河流沿岸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2分)河水汛期泛滥,带来肥沃泥土,有益于林木成长。(2分)
42.(1)黄赤交角变大(2 分)伴随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幅度增大(2 分),地球上充气压力带风带南北移动幅度也增大 (2 分),从南部区域来的赤道低充气压力带可以到达这里,给撒哈拉区域带来很多降雨(2 分),促进撒哈拉由荒漠变成绿洲草原。
(2)北半球低纬度大西洋海底(北大西洋海底)(2 分)撒哈拉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东北信风影响,沙尘向西漂移(2 分),沉降在低纬度大西洋海底。
43.(1)10—12℃(2分)
特征:大体上温度自南向北递减,等温线比较弯曲和局部闭合。(6分)
(2)缘由:该地坐落于河谷的背风坡,降水少,大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故阳光充足;(2分)因为太阳辐射强,阳光充足(2分),河谷区域冬天风难以进入(2分),所以温暖。
44、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天,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分)
中上游区域以山地、高原为主,(2分)平常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2分)。下游区域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2分),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