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高中三年级地理期中考试题剖析内容

   日期:2021-01-27     来源:www.dazhixue.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377    评论:0    
核心提示:这篇关于《高中三年级地理期中考试题剖析内容》的文章,是智学网特地为大伙收拾的,期望对大伙有所帮!1、对试题的评价1.覆盖面

这篇关于《高中三年级地理期中考试题剖析内容》的文章,是智学网特地为大伙收拾的,期望对大伙有所帮!

1、对试题的评价

1.覆盖面:本次考试考查的范围主如果必修1和必修2第1-3单元的内容,考查内容如下表:

考查内容(题号)

自然地理

等压线判读如充气压力系统、风(4-5)、等高线判读如地形种类、地形部位(8-10)、主要气候种类的特点、成因及分布(26、29)、锋面系统(27)、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碳循环(22-23)、水循环环节(1)、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影响(11-12、30)、三大类岩石(15)、地壳物质循环过程(16)、容易见到地貌的成因(27、29)、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9)、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8)、地域分异规律(17-18、25)、自然灾害(19-21、27)、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及板块架构学说(29)

人文地理

人口合理容量(24)、城市化的特征(6)、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缘由(7)、农业区位条件剖析(8、27)、主要农作物的成长习性(10)、主要农业地域种类的形成条件(28、29)

地区地理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剖析(3)、南极洲的自然资源(2)、国内东部沿海的海陆轮廓(4)、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如辽东半岛、台湾岛、黄河口、珠江口(5)、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印度半岛(29)、乞力马扎罗山(18)、西南区域(27)、黄河流域(28)、南岭附近(10)、大西洋(11)、太平洋(30)等、国内冬天南北温差大是什么原因(13)、西南区域降水的成因(14)、国内主要农业区如宁夏平原、河套区域的分布(28)、河流的水文特点(28)

由上表可知,考查内容覆盖了此次考查范围内涉及的高考考试考纲中的所有重点主干常识,除去地球运动和大方受热过程,均有考查。应当说覆盖面很合理。

2.难易度和区分度:从学生成绩剖析,试题总体困难程度较大,主要表现为读图获得信息的能力和提取有关常识的能力需要较高。但本套考试题目具备好的区分度,使实质水平高的学生得到高分,实质水平低的学生暂时得到低分。

3.试题特点:该试题继续维持了“依托主干,考查能力”的命题风格,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获得和解析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等。纵观本张试题,主要表现出以下四大特点:

(一)以地图为要紧的地理语言。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要紧载体。试题上共呈现了17组图,图的数目大,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图的类型丰富,有景观图、等值线图、示意图、地区图、统计资料图、折线图等;图中包含的信息多,读图需要高,命题者侧重考查学生获得和解析信息的能力与图文结合的解题习惯。如第17题,需要学生依据景观图来获得乞力马扎罗山具备典型的火山锥,因此判断其成因最大概是火山喷发而成。又如第25-26题,两幅图都是信息缺失的图,x、y分别表示什么意思,需要学生依据文字资料补充到图中,才能进行下面的解题。

(二)以地区为载体。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张试题涉及了世界和国内的大地区有南极区域、亚洲东部、大西洋、太平洋、中国、西南区域、黄河流域等;小地区有南岭附近、乞力马扎罗山、孟加拉湾沿岸、宁夏平原、河套区域、黄土高原等。涉及的地区仍是热门地区,以此来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的学会程度,凸显了地理的学科特点。

(三)以双基为落脚点。试题考查内容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天气与气候、陆地与海洋、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人口与城市、人类的生产活动等方面,着重对地理主干常识和高频考试知识点的考查。对学生学习具备非常大的导向用途。

(四)以思维为核心。本张试题极少单纯考查某个要点,绝大部分需要学生广泛联系所学内容进行运用、阐释、总结、比较或剖析,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有较高的需要。

2、各题得分状况统计(以高中三年级(5)为例,参加考试共50人)

选择题得分统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正确人数

34

30

35

33

22

24

20

48

48

25

45

38

47

得分率

68%

60%

70%

66%

44%

48%

40%

96%

96%

50%

90%

76%

94%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正确人数

32

46

44

8

40

32

3

43

25

12

44

34

36

得分率

64%

92%

88%

16%

80%

64%

6%

84%

50%

24%

88%

68%

72%

综合题得分统计

题号

27

28

29

30

应得分

900

950

650

500

实得分

369

447

254

270

得分率

41.0%

47.1%

39.1%

54%

3、失分状况剖析

第1题:错选A的有12人,错因是没分析到南极区域水循环环节的特殊性,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做题目比较急躁。错选B的有3人,没真的理解水循环环节包含的意思“蒸发”是指“水体蒸发”,图中箭头含义为冰雪(固态)变为水汽(气态)。

第2题:错选D的有15人,错因主如果不了解南极洲的自然资源,另外只从天气情况剖析,忽视了纬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第3题:错选BCD的都有,可见没正确的剖析思路。

第4题:主要障碍是等压线与海陆轮廓混淆不清,另外对闭合等值线处的判读办法没学会。

第5题:主要障碍是对选项中的地理事物的分布不了解。

第6题:错选A和B的各占一半,主如果没抓住题目关键字“图中直接表现”,另外不理解D选项包含的意思。

第7题:绝大部分被选项迷惑,错选D,忽视了经济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第10题:错选ACD的都有,主如果不可以结合农作物的成长习性和图中的地形、气候、水源等区位条件进行适当的区位选择。

第12题:没深究选项包含的意思。

第14题:错选A和C的各占一半,该题考查了比较特殊的西南区域的降水成因,因此学生感到比较棘手,其实这题从选项入手进行排除很容易。

第17题:错选BC的较多,不可以抓住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地貌特点。

第19题:不可以从材料中获得和解析信息,理解地震次数与地壳裂缝的关系。

第20题:对于此类题目,办法是使用排除法。

第22题:不可以结合气候变暖的主要成因进行剖析。

第23题:入门知识不了解。

第25题:主要障碍:1、x、y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不了解;2、乙图误判为垂直递变。

第26题:对数据不敏锐,误判为草原气候区。

第27题:1、小问无人正确,事实上学生判断为冷锋已经成功了一半,加上地形影响转为准静止锋。2、问主如果不可以结合材料2、三进行剖析。4、问不少学生答的是“流水溶蚀”,主如果审题不清。

第28题:1、小问水文特点与水系特点混淆,水文特点描述不准确。2、小问一种是答卷不全方位,没答到地形变化、泥沙沉积;还有一种是误判为花园口,同样是未分析地形原因——图中黄土高原边缘的地方。3、小问失分在答卷不全方位,不可以运用整体性原理进行较为全方位的分析。4、小问不可以抓住畜牧业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饲料和市场进行剖析。

第29题:主要障碍:一是学生对大比率图进行地区定位感到困难;2、,图中没直接给出地区地形特点,加强了学生对地貌差异成因剖析的困难程度。

第30题:题目相对容易,但得分率不高。失分主如果2、小问理由写不了解,可见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较差;3、小问典型错误是“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可见学生在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时观察不细致,总结不准确。

错因总结:

1.入门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会不结实;

2.运用常识的能力较差;

3.不擅长借助材料或图表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答卷;

4.审题不清;

5.答卷不全方位、完整性,语言表述不准确、规范性;

6.心情浮躁,眼高手低。

4、对下阶段教学的启示

(一)围绕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考试知识点,科学拟定每节课的的教学目的,努力达成目的。

(二)大胆取舍教学内容,精讲精练,提升练习实效。“精讲”,讲重点、讲易混淆点、讲办法、讲信心。“精练”,练常识调动、练答卷规范。

(三)留足时间鼓励学生多讲、多写。通过语言表达,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准时发现问题和给予适合的教导;通过纸笔练习,练习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完整性、具体性和严密性等,并通过展台投影,准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教学方案。

(四)督促学生培养准时巩固、准时深思的学习态度,对已学的内容进行每周整理和深思体悟。

(五)关注学困生和临界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以教师的真诚和爱心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学习的动力,争取的提升。

 
标签: 高三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