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
从古到今,大家都会传递信息,大家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信息传递的方法。以下是我们收拾的关于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 1
“鸿雁传书”的典故,源于《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需要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愿,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块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忙,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状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狩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特别高兴,就根据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没办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 2
大家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对的通信工具,发挥过要紧有哪些用途。
传闻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3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
到了东汉,蔡伦创造了造纸术,大家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大家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刚开始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作用与功效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将来,风筝才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 3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打造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
在这类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大家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
如此,每一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一样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能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
如此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 4
这是一个关于危机中有效交流的'经典案例。1970年,阿波罗13号宇宙飞船在实行月球任务时遭遇紧急问题。航天员詹姆斯·洛威尔平静地向地球上的任务控制中心报告:“Houston, weve had a problem here。”
这句话飞速传达了紧急状况,地球上成千上万的人开始协作,最后成功将宇航员安全带回地球。这个故事展示了在极端重压下明确、准确传递信息的重要程度。
传递信息的名人故事 5
玛丽·居里和她的老公皮埃尔·居里一同研究放射性现象,他们的`工作最后致使了镭的发现。他们通过科学论文和信件与国际科学界推荐研究成就,这类信息的传播对医学、科学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玛丽·居里通过在首次世界大战期间组织移动放射学实验室,直接应用了她的常识来救治伤员,展示了信息与技术怎么样用于人道主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