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公司是怎么样给自己打广告的
我在电视上看《转折时期的邓小平》,小平同志时常手拿一支烟,但直接抽烟的镜头并不多见,常常是一缕青烟缭绕,好似干冰导致的烟雾,在以往的电视剧中用来烘托神仙,这缕青烟用来烘托领袖。下面由学习啦我们给你推荐烟草公司是怎么样给自己打广告的,期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不少革命题材电视剧中,毛主席还是一如既往地吸烟,眉头紧皱,把纸烟深吸一口,说出一些改变中国命的台词。有识之士一直强调,要在影视作品中降低抽烟的镜头,我戒烟之前,从不感觉这是个问题,但我戒烟之后,突然发觉抽烟的形象的确会诱发观众抽烟。我想,大家伟大国家的干部,大多会以毛主席、小平同志为楷模和偶像,就像我以伟大作家为偶像一样,看到偶像吸烟,总免不了自己也吸上一口,幻想自己能在祖国的南海或是北疆画上一个小圈圈,施展一番我们的抱负。大家各省都有自己地方特点的烟草,山东干部抽泰山和将军,江苏干部抽南京,这也是把烟草和施政联系了起来。
我总以为作家要吸烟,不吸烟就写不出东西来。古往今来,写作沉思吸烟,这种关系的建构不断强化,写入了文化史和文学史。雪莱、拜伦、波德莱尔等人喜欢鸦片,鸦片和浪漫主义文学关系紧密;王尔德、马克吐温喜欢抽纸烟。就是在这种建构中,我也染上了吸烟的恶习,脑子里存储着很多作家吸烟的形象塞林格、乔伊斯、萧伯纳,那是一个成年男士作家构成的理性世界,他们好像在宣称,大家了解吸烟不好,但大家喜欢这种病态的方法。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想和塞林格、乔伊斯站到一块,但戒烟之后,我发现这种抽烟形象的选择,带有非常大的欺骗性。诚然,有很多作家吸烟,但鼓励你、放纵你的,一直那些你喜欢的作家。路遥吸烟,贾平凹吸烟,陈忠实吸烟,但在我将烟与写作相联系的时候,脑子里从来没出现过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的形象。甚至也没出现过鲁迅的形象,他矮小、嗜烟,活了五十多岁就去世了,这更像是一个烟鬼的样子。也没莫言老师的形象,他虽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吸烟的样子可不酷。你看吸烟者会欺骗我们的。
烟草是一个巨大的形象工程,烟草公司一直在塑造烟草所引发的形象。法国烟GITANES的原意就是吉卜赛女郎,烟盒呈暗蓝色,吉卜赛舞者摆出修长、婀娜的姿态,一只手臂举起,宛如一缕青烟。这个烟盒会叫人想起梅里美的《卡门》,据了解,卡门是文学作品中第一个抽烟的女人形象。骆驼烟出来的时候,就强调其异国风情,其中加入的土耳其烟丝是想让西方的抽烟者领略东方的神秘。20世纪20年代,烟草有其黄金时期,大家能找到爱因斯坦叼着烟斗的照片,还有他说过的话我相信,在人类所有事务中,吸烟都能帮助大家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弗洛伊德觉得,吸烟的人贪恋口唇快感,他本人天天抽20支烟。爱迪生坚决反对青少年抽烟,但他一个人嚼烟草。看看这三大智慧偶像,都吸烟。但汽车大亨福特反对抽烟,他印发了很多反抽烟的小册子,其中说男生们每吸一口烟,他们都在打开自己动脉的龙头,放源于己的生命之血,仿佛动静脉被切断了似的;烟是残废人、罪犯和愚人而非男性的制造者。手指上的黄色烟渍,是比锁链更深刻的堕落和奴役的标志。
现在,大伙都相信福特的话,烟草与智慧、果敢相联系的形象广告被大范围地取缔,抽烟变得不入流了。我在戒烟过程中特别安排了一次泰国之旅,在空寂无人的海边呼吸新鲜空气,进出机场时,我匆匆扫了一眼烟草柜台,一条条烟的包装上,印满了染病器官的照片。泰国烟的警示包装向来触目惊心,黑色的肺,早产的儿童,糟烂的牙齿。假如国内的烟也用类似包装,或许会有大量烟鬼舍弃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