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过程50字
汉字作为大家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及难题。学习啦我们这里为大伙正整理了关于汉字演变金文的资料,期望大伙喜欢。
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
1、 产生
青铜器,殷代末期就有了,但毕竟是极少。周代是用青铜器的极盛时期。西周年代,青铜器主如果王室的器皿。而诸候没铸造的权力。到了东周,诸候称霸,青铜器也任意铸造。但很多发现的还是西周,春秋的遗物。所以,金文通常指西周时期的文字。
金文的内容,刚开始只不过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时候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由于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这类称呼都不可以概括其特征。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这是汉字进步的第一块里程碑。
2、发现
金文的挖掘出土较早,东汉已见世。《说文解字序》:群国亦总是于山川得鼎,其铭即刻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但在后代,发现这种金石文,觉得是不祥之兆,没能看重。到宋代出土较多,才开始研究,有了金石家,也有了盗墓之风。到了清末民国初年,因为金文出土骤增,对金文的研究达到了高峰。现在已出土的8000来件,单字是3093个,其中已考释出的有1894个。清末在陕西山歧县出土的西周宜王时的《毛公鼎》,是鼎类器物的杰出代表。现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此鼎铸有铭文静23行,共497个字,可称为举世罕见的长篇巨制。
3、特征
① 浑圆质朴的风格。金文是甲骨文的直接继承,属殷商文字体系。但由于大部分是用模型铸成的,先在模子上刻字。刻不好,还可以修改。所以,线条较甲骨文粗壮,不纤细。曲笔较多,转弯处多圆笔。故此,字形长圆,线条肥粗而自然,体势雍容。结构日趋方正,大小均匀,呈朴实雄厚的风格。
② 体结构仍不定型。笔画可多可少,写法可横可竖,方向可正可反,偏旁可左可右,仍保留浓厚的描写物象的色彩。但金文比甲骨文还是前进了一步,线条通常较为浅易,异体字相对降低,合文大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