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来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下面是由我们给大伙带来的初二愉快过新年作文5篇,让大家一块儿看看!
初二愉快过新年作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着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大家又迎来了一个重大而喜庆的节日——新年。
新年是大家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新年通常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大家都忙忙碌碌的为这个喜庆的节日做筹备,虽然累但心里是开心的。到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块开高兴心的吃顿年夜饭。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孩子子们就跟着大人给长辈拜年。到了亲戚家,对于大家孩子子来讲是最快乐的,不管哪个家都会筹备一桌子的好菜。饭后的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兜里更是装着鼓鼓的红包和大量的糖果,瓜子,就如此天天都沉浸在新年喜庆的环境中。无声无息就到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己家里的大门口挂上红红的灯笼。火红的灯笼照在大家喜悦的脸上,也照进了大家的心里。
国内是一个泱泱大国。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新年在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过法。
譬如说哈尼族的新年风俗,新年不久前,哈尼族的妇女就要忙着做一种糯米饼子,供新年的时候享用。而小伙子则忙着上山砍竹子,筹备立秋千,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在节日这天穿上好看的衣服去荡秋千,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又如景颇族,新年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中一年级早晨,大家纷纷聚在赛场上,女生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女生们便奖励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虽然各族人民的风俗不同,但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有一颗中国心。我爱我的民族,更爱我的祖国。
初二愉快过新年作文2
“品华夏文明,看五千年历史”,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虽说我从小就开始接触传统文化,但真的让我爱上它的还是几年前过新年的时候。
那时我十岁,眼看年关将至,我跟随父母来到了爷爷家。大家开始忙年了,我和爷爷一块赶集采购年货。走到集市上,一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红。仔细一看,原来是各种各样的灯笼和对联。每副对联都写着十分出彩的锦句,如“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等。最好玩的莫过于写“福”字了。第一铺好一张大红色的纸,然后悬腕提笔沾墨,用足力道运笔写下一个大大的“福”字,落笔成峰,舒了口气,看着自己还稍显稚嫩的毛笔字,我的脸上充满了满足感。
在除夕夜前,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地贴上对联,挂上灯笼。到了灯火通明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饭桌上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饺子。轻轻咬一口,硬硬的,吐出来一看,原来是一枚硬币。我开心极了,第一口就吃到了硬币,预示着新年会有好运。饺子内也不仅包硬币,还会包年糕、豆腐、大枣、鱼肉等。
等到大年初中一年级,一大早老老少少就穿上新衣,挨家挨户去拜年。大家走在街上,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真是有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境啊!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叫做“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要紧凝聚力。传承传统文化,可以使大家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过新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让我爱上传统文化!
初二愉快过新年作文3
新年是国内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小时候,我曾纯真无邪地问过母亲:“啥是年?大家为何要春节呢?”母亲笑着说:“这背后是什么原因说来话长,你想不想听一个关于年的故事呢?”“好呀!”我搬起小板凳,靠在母亲身边,认认真真地听着。“每年,当月亮变圆了十二次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年兽就会从黑黢黢的海底跑上来,村里的猪啊,牛啊,羊啊,统统被年兽吃掉了。有一年,村民们忍无可忍,计划逃命的时候,有个老乞丐敲着竹杖,让大伙稍安勿躁,说他自有方法。他叮嘱大伙在大门上贴红纸,在门口挂红灯笼,保管年兽不敢挨近。如果是年兽来了,老乞丐就叫大伙在外面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年兽被吓得再也不敢来了。后来,大家为了纪念击退年兽的日子,就把那天叫做春节,并把放鞭炮和贴对联的风俗延续下来了。”“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每逢春节时,我家当然也必不可少贴对联和放烟火的活动。每到除夕那天,大家都会把前一年的旧对联拿下来,再仔仔细细地贴上新的对联。看着崭新的对联,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完对联,大家会一块出去放烟花。每年,我和父亲都会放各种各样的烟花,有些像还没有开放的花苞,有些像一条条巨龙,在空中自在地飞翔,还有些像一朵朵漂亮的菊花。
烟花放完了,我会急忙坐上餐桌,筹备享受美味的大餐。桌上摆着丰盛的美食,有鱼,汤圆,饺子,春卷,年糕……母亲告诉我,“鱼”和“余”是谐音,象征着“吉庆有余”,也喻示着“年年有余”。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这就是我喜欢的新年,每每回想起春节的情景,我都不禁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魔力所折服。
初二愉快过新年作文4
温暖的阳光穿过树叶缝隙细细碎碎地洒落下来,温顺地爱抚着我的脸颊,波光粼粼的湖面,几只鸭子正在扑腾着翅膀畅游,在这南国春意融融的冬天舒展身心,猛然惊觉,快春节了。
除夕将近,但我再也没儿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成长的淡定?还是社会风气的浸染?我无从得知。
总感觉这类年来除夕年味愈加淡。除夕夜,母亲一大早便忙着张罗祭拜祖先的供品,天色未暗便陈列起来,点上蜡烛,恭请祖先前来享用。一家人跪在大堂前,看着父母双目紧闭,一脸真诚地祈求来年平安顺利。我和弟弟却不以为意,兴味索然。拜完自然是年夜饭,母亲端着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上桌,满脸笑容地吆喝:“吃饭喽!”我和弟弟挪到餐桌前,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拍照,修饰美化并附上瞬时心情感言上传,随后的餐桌上,便是各自拽着手机搜寻自己有兴趣的内容,父母殷切地叮嘱:“多吃点,这个菜有营养”满脸的期待却在大家有心无意的“嗯嗯”回话中黯了神色。母亲看着我,在看看弟弟,“目前的小孩啊!”摇摇头,“真是一刻也不能离开手机”。
极为平淡质朴的一句话,却准确直击我那虚无空洞的心,瞬间使我羞愧万分。我才了解,说再多的年味变淡,不过只不过大家心中爱的能力、爱的热情的。逐步丧失。且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压过春节联欢晚会的头条新闻,竟是狂欢抢红包。和父母坐在电视机前,美其名曰:“伴随”,大多时间都浏览微信微博,手机翻飞地打着游戏,却无暇仔仔细细打量爸爸妈妈的面容,认认真真与他们谈话。那样多人跨越千山万水,冲过春运拥堵,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在这难得的除夕之夜,难得全家团聚之时,却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任由一方小小铁匣子禁锢了自己。手机玩到烫手,灼伤的却是亲情。
与家人坐在一块,假如只有“伴随”的一种形式,没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那除夕夜自然也没了味道。朋友圈再多的点赞,也比不上家人温馨的笑脸。再如何修饰精致的图片,也抵不过的一张朴素的全家福……思及此,我放下手机,接下父母几度开口却无人接起的话题。和母亲聊聊家长短,跟父亲谈工作学习,再一块看看热热闹闹的春节联欢晚会……形式虽然容易,内心却充实快乐。面对面的交流,仍是人与人之间最有质感也最温暖的方法,除夕那浓郁的亲情味,不正是苦苦追寻的年味么?
零点时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正喜气洋洋地宣布新年的到来,今年对于高中三年级的我来讲,是极不一般的,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要同意检验。背负着家人的期望,携携带浓郁的亲情,我将全力以赴那场无数学子命的高考考试。我了解,前方求学的道路注定步满荆棘,但每每想到挑灯夜读时母亲端来的一杯牛奶,周末回家时父亲炖满的各种补品,与除夕之夜浓浓的爱意,无不令我第三蓄满力量,全速前进,看着窗外烟花绚烂夺目,仿佛在拥抱整个世界,我也在这繁响的拥抱中,心意坚定,凝视远方。
除夕之夜,亲情凝聚,滋养愿景。岁捻年丰,阖家团圆,大日子里折射着小梦想,小家庭辉映着大期望。
新的一年,让大家携带亲情,拥抱期望,振翅高飞,趁阳光正好,春光正媚。
初二愉快过新年作文5
新年的钟声日渐远去,新的一年正向大家走来。回忆新年发生的“快乐”的事,那笑声好像又在耳边回荡……
新年“快乐”之春联“混搭”
贴春联是新年的一大风俗,这喜气洋洋的事却被我贴“快乐非凡”,到底是什么问题呢?听我慢慢道来。
大年二十九早上,爷爷将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十几副春联联交到我的手上,对我说:“小孩,你也大了,贴春联的任务就交给你吧,期望你也能沾到一些福气……”拿着爷爷心血的结晶,我不禁激动万分,小时候就渴望贴春联,但大大家总说我年龄太小,想不至今我的“梦想”终于达成了!我接过奶奶熬的浆糊,飞奔外出,生怕爷爷反悔。
往年看大大家贴春联,不过是一抹,一贴,再一按,没想到自己贴起来却这么麻烦。因为我海拔不够,加之老家门又高,我需要踮起脚,伸长了胳膊才勉强够着门框顶。虽然累,但我依旧开心,每帖完一张都要仔细的校正好久,生怕贴歪了。忙碌了进半个小时,所有些春联终于贴好了。
此时,父亲走出来,仔细打量着新贴的对联,开心的说道:“很好很好,贴的非常端正嘛!”“那当然,我费了不少劲呢!”我有的得意。“满园春光管不住,——少年莫笑白头老?”父亲的表情顿时晴转阴,大叫道:“坏了,你贴错了,这根本不是一幅!”我也下了一跳,跑到另一幅对联前:“开门喜迎春光,——人和家祥是福?完了,这根本不是一对!”
父亲不禁怒火中烧,嚷道:“你贴的时候就不看看是否一对啊?春联能乱配吗?”“我只想着别贴歪了……”我还觉着委屈“这咋办啊?”“赶快揭下来!”我赶忙扑到门前,但为时已晚,奶奶熬的浆糊以牢牢的把春联粘在了门上,揭下来时,十几幅春联已经残缺不全。
当全家了解这个“噩耗”时,爷爷高呼:“救心丸……”奶奶大叫:“扣你压岁钱!”父亲恶狠狠的威胁:“过了年再找你算账!”我低声道:“下回打死我也不贴春联了。”
新年“快乐”之妙语
在大家家乡,有一种风俗叫“迎家堂”,春节时,每家都要在八仙桌上摆设供品,在堂屋中央挂上家谱,然后到村后的山脚下把如土多年的长辈“请回”家来春节。
三十傍晚,奶奶对我说:“到村后山脚下去请你的老爷爷老奶奶回来春节吧,我腿脚不太灵便,你一个人去吧!”“有必要吗?”我轻声嘟囔。“心诚则灵,心诚则灵!”奶奶一脸严肃。我也不再多怎么说,点了三炷香,跑到村后山脚下,做了个拘,冲着空气说道“老爷爷老奶奶,请你两个回家春节啦,Letsgo!”说完,感觉十分滑稽,哈哈大笑着跑回家去了。
晚上,大伙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六岁的弟弟哭闹着非要吃八仙桌上的供品。奶奶仍是一脸严肃,说道:“那是给你老爷爷老奶奶享用的——他年龄小,不懂事,你老人家不要见怪啊!”那神情,仿佛我老爷爷老奶奶就坐在他眼前似的。
这个时候,我忽然冒出一句:“他两个可能没来,我来时跑的太快,他两个腿脚不好,可能没跟上。再说,他两个不知道“Letgo”是嘛意思,可能目前还在山脚下等着呢!”顿时,大伙喷饭大笑,我奶奶笑得最起劲,刚刚她还一口一个“心诚则灵”,目前却反过来笑我,唉,真无法!”
回忆新年的趣事,仿佛我又回道了那欢乐的氛围中,领会着当时的尴尬,欢笑,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