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立春,一年一度的新年也就相继来到了。越是临近新年,鞭炮声就越大,越多,融入大家的心底,滴落,飘扬。下面是由我们给大伙带来的新年文化风俗作文大全5篇,让大家一块儿看看!
新年文化风俗作文大全1
厦门翔安是我的老家,过新年时我总从那鞭炮的喧嚣、灯火的阑珊,还有炸枣香味儿里嗅到一股如火如荼的热情。
爷爷奶奶是土生土长的“爱门”人,过新年时,大家从市区赶回老家,时间总被安排的满满的。一回农村,我总不忘给邻居的牛送上新年的“青草礼包”。奶奶严肃地告诉我:走路时必须要小心,可能时不时哪家的大串鞭炮就在你旁边开“花”。七大姑八大姨手揣着闪亮的红包早早的来到家,熟知地进行“红包拉锯战”,我看着却不亦乐呼。
夜晚,终于盼来了除夕的大围炉,这肯定是春节的非常重要时刻。能上团圆饭的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佳肴,满桌子鸡鸭鱼肉,一火锅的好料,红酒杯一摆,家一下子热腾腾了起来,吃着喝着……无声无息大家都站不起来,只能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扶墙而行。吃完年夜饭,正筹备看春节联欢晚会时,又是一阵热聊:今年考试如何?吃胖了啦,长高了啦,一转眼变成大女孩啦……长辈们一句句嘘寒问暖,让人难以招架,却被人心里倍感温暖!
春节联欢晚会接近尾声了,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整个村庄仿佛瞬间被点燃了,礼炮齐鸣、烟花四溅、流光溢彩照亮了整个夜空,随即而来的爆竹声、礼炮声震耳欲聋,一波高过一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渐渐平息下来,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年味”!
大年初中一年级,爷爷奶奶起了大早,根据风俗摆出了早已筹备好的炸枣等贡品祭拜天地,说到炸枣不少人都了解:是翔安特产,每当节日或者结婚嫁娶,家总要做不少招待客人。炸枣已是翔安老家最有特点、最传统的代名词,却鲜有人了解它是怎么样做的!而从爷爷奶奶那得知:做炸枣,第一筹备好煮熟的地瓜泥、磨细的糯米粉、炒花生、芝麻和糖,再将煮熟地瓜和糯米粉混匀,加适当糖揉成不软不硬的团块,接着再将芝麻糖或者花生糖馅包在其中,最后用文火下锅油炸,直至变成金黄色的、香喷喷的成品。
家乡的新年处处充满特点年味,洋溢着喜庆氛围,虽远没市区的繁华、喧嚣,但它的朴实同样让人难忘!
新年文化风俗作文大全2
新年是大家祖国的要紧节日,在新年期间,大家要去各家拜年,去吃团圆饭,去一块玩乐,当然新年最开心的就是可以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今年的新年也让我十分难忘。
新年前后那几天一直非常忙碌的,不只要到各家拜年,还要去超市买年货,总之忙得不可开交。但这所有都是值得的,由于到了晚上,大伙都会聚在一块吃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忙了一上午,终于可以开车去吃团圆饭了,我开心地坐上了车,在去的路上看上去格外的开心。
开了没一会儿,就到了。我不禁大吃一惊,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去年这还有许很多多的垃圾,粪便。可目前简直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了。各个角落都放置了垃圾桶,废弃的房子都进行了改造变得格外漂亮。在我的赞叹声中无声无息就走进了家门。家简直焕然一新,电视机是智能的,空调是智能的,就连窗帘都是智能的。我还没有发出赞叹,母亲就先开始夸起来家的所有,都大有改变。
到了晚上,大大家都忙里忙外,煮菜,烧饭,拖地,擦窗……我却什么也干不了,只能招待一下客人。大大家一直忙里忙外忙了几个钟头。终于忙完了,大伙都坐在一块,母亲和姥姥上菜。我坐下来,看着桌子上的美味佳肴,连口水都快滴下来了,但需要等大大家开口才能开吃。等到大大家开口后,我立马坐好,开学品尝美味的佳肴。桌子上琳琅满目,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不了解先吃哪一道菜,是想吃鸡肉还是鱼肉?是先吃青菜还是先吃茄子?还没有等我想很大大家就往我碗里加菜,不一会儿我的碗就满满当当。吃到一半就要说祝福语,大多是由孩子来讲,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如意,健康吉祥,马到成功,年年有余……最后实在是想不到了,就连开高兴心也搬了出来。但也是有回报的,孩子说完,手上就会多一个红包。就是如此热热闹闹地直到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大伙才上楼睡觉。
新年就是如此热热闹闹,家乡也是日新月异。新年的快乐,融洽,喜悦在新年的那天在我的心中不散,让我难以忘怀!
新年文化风俗作文大全3
我的家乡在江西会昌县,这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照会昌的老规矩,新年差不多在过小年二十三就开始了。孩子和大大家可都忙活,打扫卫生。还有一边筹备着除夕晚上表演的节目,另一边则筹备春节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在春节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期盼、期盼,除夕这天总算到了。清晨家家户户都贴对联,代表辞旧迎新。吃完早饭小孩们都连蹦带跳去街上买糖了,大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到了晚上才是真的热闹。家家户户都忙着做年菜,到处都香味四溢。男女老少都早早地洗好澡,换上最干净,最美丽的衣服,把所有贡品摆上,最早祭祀祖先,真诚地在祖先牌位前祈祷,祈愿身体健康、事业兴旺。接着在家门口燃放烟花爆竹,声音此起彼伏,整个晚上都不间断。团圆饭太丰盛了,色香四溢,被人看了“口水直流三千尺”真的是一个小型农商品展览会。大伙都互相举杯祝福,呈现出一片幸福、祥和、欢乐的场面,这新年的氛围自然就浓了起来。
在这天晚上还有一个重头戏——小孩们的节目。八点左右,全村人都聚集在我邻居家的客厅里,筹备观看小孩们筹备的节目,每次都座无虚席。我和邻居小林可是这个“小舞台”的常客,每次都会表演一两个有趣的纸牌魔术,节目的精彩令观众啧啧称奇,拍案叫绝;也有别的人表演小品和相声,虽然不及那些老艺术家们的技艺精湛,但也是一板一眼,有模有样的,把大伙逗得捧腹大笑;还有人吹笛子,花式跳绳,用毛笔写对联……都毫不吝啬地把我们的绝活献了出来。表演结束后,照例是要向观众们讨赏的,而观众们也从不令他们失望——由于这节目,看着比春节联欢晚会还要劲呢!
除夕过后,大伙都忙着去亲戚家拜年或逛庙会去了。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是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晚上全村人一块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美不胜收。
新年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新年过后天气渐渐变暖,小孩们开始上学,大伙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新年文化风俗作文大全4
新年,是这一年中最非常重要、热闹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传统的节日,快来看看大家家乡的新年风俗吧!
根据家乡的风俗,新年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俗话说一进腊月就是年,腊八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都在熬八宝粥,腊八粥是用各种豆子、各种米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只不过春节的开始。
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祭灶节,每到这时,大家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的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每到这一天,敬灶君吃灶糖,期望他到天宫后,不要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大家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对联,屋里贴上了神话。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全家人聚在一块看春节联欢晚会,谈天说地聊家常,观看精彩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除去很小的小孩,几乎每个人都要守岁,老人守岁是表示珍惜时间,小孩守岁是为爸爸妈妈祈祷,祈祷爸爸妈妈长命百岁。
大年初中一年级早晨,我噼噼啪啪、接二连三的鞭炮声从梦中惊醒,我快点换上新衣,来到到街上一看,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的结队去拜年,没办法掩饰心中的喜悦心情,看着彼此的笑脸,有说不尽的话语,无限的思念与牵挂,家家户户欢声笑语,洋溢着欢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高潮来了。正月十五又叫灯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汤圆代表团团圆圆。我与姐姐吃完饭,飞快的向街上跑去,处处张灯结彩,红火而漂亮,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灯,有些是纱灯、有些是宫灯、有些是玻璃灯、有些是走马灯、有些是纸灯。来到广场,广场里人山人海,空中飞舞着各种各样的孔明灯,远远看去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各式各样的烟花,让大家看的眼花缭乱。漂亮的烟花等打上天空,有些像流星、有些像太阳花,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点点滴滴汇成了花的海洋,他们像对大家致谢,多么快乐、多么活波啊!我与姐姐玩的高兴极了,广场上的人陆陆续续快走完了,我与姐姐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新年已经过去,大家的心也该收回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从今天起,坚持我们的长处,改掉我们的不足。
新年文化风俗作文大全5
今年的新年,我是在淳安奶奶家度过的,打从腊月二十二开始,全家人就开始忙里忙外,停不下来。这不,你看又开始忙活了。
腊月二十3、今天是新年到来前的第七天,又称作小年,奶奶去做豆腐了,留下我和母亲两个人在家大扫除,拿了抹布我马不停蹄地开始这里擦擦,那里抹抹,咦!不仔细得去看一看,还真不了解家这么脏。我去洗了抹布,回来又埋头干了起来,母亲挥舞着巨大的扫把,家尘烟四起,边角中还有不少垃圾,母亲不停地扫,我也不停地换水,擦着家具。太阳从头顶奔向西山,干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大家也终于把家整理了个干干净净,这个时候父亲从街上回家了,也不了解换鞋,进门就送给大家一个大脚印,于是乎,父亲遭到了惩罚,我和母亲只好把地板又拖了一次。
除夕:今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了,除夕之夜,我回忆着今年的点点滴滴,思绪万千。来到了电视前和父母们收看春晚,四季在彩旗旋转的裙摆上悄然离去,而一年的光限也伴随新年的钟声与我挥手告别,过去的日子己然渐行渐远,美好的明天步步到来,虽然生命又过了一年,但也证明大家又成长的一岁。
根据 淳安的老习惯,今天是不可以把年夜饭吃饱的,由于到了午夜还要吃夜宵的,夜宵当中必不可少的是羹,是用肉、豆腐、各种蔬菜做成的,除羹以外,再随意配几样小菜,譬如腌黄瓜和腌萝卜,又脆又辣又酸的,能被人多吃几碗羹。吃完了,全家人一块坐在火炉边,红红的火光映着脸颊,全家都在等待、等待十二点钟声过去,等待新的一年到来。
正月初中一年级早上,是不吃稀饭的,而是吃米锞。外面的皮是用小麦粉做的,又大又薄,里面的馅是猪肉,葱花、豆腐,白菜拌成的,和着醋和辣椒酱吃,一口咬下来,特别的美味,杀了猪,又去拜年。
正月十5、大家回到了乾潭,但依旧是过的有声有色,姥姥做了特别的汤圆,五颜六色,吃得我肚皮都撑了,虽不是那样的热闹,但依旧非常高兴。
目前,己经上学了,不过新年前后的种种,却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