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点、居民、现象的知识。下面是由学习啦我们为你收拾的一篇初三地理期中必考常识要素,期望对各位有所帮。
初三地理期中必考常识要素
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息息有关,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导致影响:
1.积极影响:为人类活动提供便捷,农业方面能够帮助农作物成长,高产等;工业方面,一定量上也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第三产业方面,特别是服务业方面,为人类提供更好服务设施安全性。
2.消极方面:恶劣的气候现象给人类带来不便甚至灾难,对人类出行产生影响。譬如强令空气南下会带来寒潮,随之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对人类活动实为不便。但有的灾害也有肯定积极推动作用,譬如寒潮过境可净化空气等。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大方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通常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紧急的灾害。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类型甚多,导致损失十分紧急的少数国家之一。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1.气候影响大家的衣食住行有影响
2.气候对传统建筑的材料和风格有影响
3.气候对大家的饮食习惯有影响
4.气候灾害给大家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害
初三地理期中必考常识要素
地形分类:
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统称。地貌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地物是地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性物体。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就会形成不一样的地形,如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
1.平原
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通常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非常小。
2.丘陵
丘陵通常无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丘陵通常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比如在欧亚国内有大片的丘陵地带。
3.山地
山地地表形态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些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些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
4.高原
它的海拔高度通常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面平坦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高原与平原的主要不同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不同于山地。
5.盆地
盆地是指四周高、中部低的盆状地形。盆地主要有两类型型。一种是地壳架构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架构盆地,如国内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江汉平原盆地。另一种是由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侵蚀盆地,如国内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由澜沧江及其支流侵蚀扩展而成。
初三地理期中必考常识要素
地图的应用:
地图的类型不少,不一样的地图可以反映不一样的信息,依据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准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常见的地图包括:政治地图、地形图、公路交通图、城市交通旅游图、电子地图等。地图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勘察,军事,农业等多个范围。
怎么样借助地图剖析地形:
1.地形成因剖析:运用地质用途与板块运动来讲解判读剖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常识
2.剖析某地气候特征,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剖析。
3.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断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情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种类的差异剖析河流水文、水系特点。
4.地形种类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种类,必须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办法可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地图的主要种类划分:
1.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
2.其他地图: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人口图、军事地图、资源分布图
3.历史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