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为天下先所谓何?乃终南山之于陶潜;梅妻鹤子之于林逋;伽蓝钟声之于顺治;乃摒弃世俗烦扰而自寻逍遥,不屑于矛盾纷争也。
敢为天下先所谓何?乃不法古、不循俗、与时俱行;乃忧黎元、兴社稷、立潮头。
然二者并没有明显界限。多数士人以不敢为天下先之淡泊豁达为底盘,筑以敢为天下先之济世情怀。老子不敢为天下先而著《道德经》,论述塑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且多以政治为旨归,其不可谓之不为;庄子思想承老子,却倡居庙堂上安万民。
在尖船利炮惊醒东方睡狮之际,他们头戴花翎,身着云纹补服,在丹樨玉阶之上,毅然力排众议,变技术,改教育,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西方列强蚕食国土掀起瓜分狂潮之刻,他们抛却生辰八字经文,走出文寓书斋,上书魏阙,求见北宸,变规范,改政治,在泥古不化的土地上播撒了第一批思想启蒙的种子;在飘扬的五色旗背后封建思想依然大行其道之时,他们衣一袭长衫,戴金丝眼镜,大声疾呼,办报立论,分析深省国民性,掀起了一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飓风。他们是怀有赤诚之念的变革之士,敢为年代之锋,敢为天下之先。而敢为天下先者,中间有不少人也崇尚老庄哲学且有深入研究,如梁启超就著有《老子哲学》。
军事家孙子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其著作被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可谓功成名就,但他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范蠡事勾践,戮力谋,竟灭吴,雪国耻,北渡兵,尊周室,勾践由此霸中原,然卿相范蠡固为道家学者;李泌浮沉于宦海,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配合郭子仪诸将平定安史之乱,此谓为天下先,而后不考虑肃宗挽留,俟平京师,则去还山,一袭白衣遁入山林,则谓不为。这样看来,为天下先与不为天下先并不是矛盾,更多士人选择了让两者共生并存。
朱光潜曾提出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职业。出世与入世并不是全然相对,更不可以一味的将其中一件做到极致。出世则渡己,入世则渡人。以不敢为天下先的眼见,为敢为天下先之大事,才不致倾溢。
年级:高中三年级
作者:佟溪婷
智学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中小学写作方法指导、写作素材、出色作文与有奖活动
尽在“智学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