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学习可以说非常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很多的种类题。这个时候,假如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色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日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方法,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魔力。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本(3篇)》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本
1、说教程:1、教程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习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5、单元《方向与地方》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容易认识,帮学生打造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窨欢是革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点,没窨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创造创造。”因此,从小掌握正确的分辨方向,打造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2、教学目的:
(1)通过情境创设,从学生已有些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可以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可以用这部分词汇描绘物体所在地方,知晓地图上的方向。
(2)借用现实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步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好的情感体验。
3、教学重难题
4、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策,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地方。
5、教学难题:辨认现实日常的方向。
2、说老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法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生活实质又具备实践趣味性的方法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技巧为一体,着重学习技巧和气探究。
3、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大同生活的联系,所以,大家强调要让学生学习日常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实践——迁移的学习技巧进行学习不只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设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4、说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容易的、被动的同意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人民民主课刚开始,我就抓游戏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习。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举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常识铺垫和心理筹备。
(二)实质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主如果从“你知晓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来的吗?”哪个说:你是如何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它三个方向吗?“为引子,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辩认学校的四个方向,并和同伴找一找,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的什么。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东,我的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和合作与互助,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室内辩认,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征,我在这一环节回归生活、玩中强化中高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如:让同学们面朝()面,后面是()左面是(),右面()这是为后面学习地图方向做筹备。
第二,我让学生玩“超级模仿秀”的游戏,如:学青蛙向南蹦两步;面向西学公鸡迈几步;超凡脱俗东扮孙奥创;向北点点头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在兴奋、愉悦的环境中感情辩论方向。
(四)整理记录,达成迁移。
在这一环节主如果让学生在没老师的教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因为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大家难以依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需要有统一的方向才使大家看得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了解了地图上的规定,再让学生依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达成了从实质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着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的探究。
(五)玩中训练,拓展应用。
方向常识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上的学习非常不够,需要在日常观察、应用,才能真的学会。所以在5、环节体验收获、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森林之家这一情境训练。第一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动物的家吗?你是如何找到的?第二让学生说说:想去哪只小动物家?该如何走?如此巩固了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最后的课堂概括让学生说说掌握了什么?有哪些好处?并鼓励学生搜集分辨方向的办法,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携带问题走出课堂,正所谓“课虽尽,思未了。”
整节棵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需要以学生已有些常识、经验为基础等新日环食,使学生大方学、乐学、让学生在欢愉、愉悦的环境中获得很多的常识,提升各种能力。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本
《倍的认识》:1、说内容: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习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有关训练
2、说目的:
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2、可以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考虑的习惯,激起学生求知欲。
3、说重、难题:
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4、教、学具筹备:
磁铁片、小棒、小黑板等。
5、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训练:
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
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如何算?
(让学生熟练学会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哪些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部分关系,都是大家以前学过的常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携带同学们一块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目关系:倍数关系。(板书:倍的认识))
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教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
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5、小结:要知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课堂活动
教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
(四)全课概括。
今天大家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五)作业
6、教学得失: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习训练铺垫中的分一分,花浪费时间间较多,致使作业训练未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程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本
1、说教程1、教程的地位和用途
《认图形》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以这部分常识为支撑点,把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按边的数目统一命名为四边形。并在此要点上通过迁移,让学生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边形做好筹备,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比较等办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摸、搭、数、折、剪等实践活动,领会图形的变换,进步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意识。
3、教学重点、难题
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难题:领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进步空间观念。
4、教具筹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本课我借用以下教具辅助教学:
(1)长方形、正方形纸张;装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信封;小棒等
(2)多媒体课件
2、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时,我使用情景教学、直观教学、活动教学、合作讨论等办法,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然后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认识五边形、六边形,从而形成要知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如此处置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学法:教学本课时,借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使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技巧,通过看,摸,数,折,剪等活动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点,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进步空间观念。
3、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3分钟)
新课开始,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景,再现旧知:小朋友!今天老师带领大伙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已经认识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如此的导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巩固旧知。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10分钟)
出示地砖图,由体到面,说一说它们的面分别是什么图形?然后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出边,接着通过摸一摸,有哪些感觉?数一数边有几条?亲身经历了发现边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到数学常识的学习在于持续的自我探究之中。最后总结出四边形有4条边。为帮学生准时巩固新知,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1、题,学生进行判断后,需要学生分不要说一说为何有些是四边形,有些不是四边形。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2、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10分钟)
在学生认识了四边形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推荐等形式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通过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的活动,近一步巩固五边形、六边形的特点,并迁移出多边形。今天大家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者将来还会遇到更多条边围成的图形,它们有个更大的名字,大家统称它们叫做多边形。
接着让学生考虑:要知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如何做?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要知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数它有几条边。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15分钟)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进步性。为达成每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进步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不一样层次的训练,由浅入深,按部就班,让学生动脑数一数、折一折、剪一剪来巩固新知,深化思维。
(四)交流深化拓展延伸(2分钟)
数学既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学习不可以局限于课堂,它应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我通过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师生一同梳理本课学习内容,形成常识互联网。
本课的教学活动,打造在学生的认知进步水平和已有些常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比赛、动手操作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他们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经历了常识的再创造过程,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领会了图形的联系和变换,进步了空间观念。达成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