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二年级趣味数学常识三篇

   日期:2021-02-06     来源:www.dazhixue.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387    评论:0    
核心提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进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 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要紧有哪些用途。教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进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 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要紧有哪些用途。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假如对数学常识充满好奇心,对掌握常识有自信心,那样他们一直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所以数学趣味故事会让小朋友们对数学和故事都产生兴趣。智学网为您整理了《二年级趣味数学常识三篇》,供您参考。

二年级趣味数学常识《阿拉伯数字的出处》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不是阿拉伯人,但也不可以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阿拉伯数字初源于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一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出现。到了笈多年代才有了“0”。如此,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时候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第一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伴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很多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游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起名字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很多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和海伯什等第一同意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我们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健全,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讲解了印度数字及应用办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 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愈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竞价应用,渐渐为欧洲人所使用。

二年级趣味数学常识《罗马数字》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晓用“0”的。他们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根据肯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一样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无需“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 运算便捷极了,他特别高兴,还把印度人用“0”的办法向大伙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很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越皇帝。

  教皇很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0”这个怪物,现在哪个要把它给引进去,哪个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 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可以握笔写字。就如此,“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虽然“0”被禁止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用“0”,仍然用“0”做出了不少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用,而罗马数字却渐渐被淘汰了。

二年级趣味数学常识《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过去有一个很逻辑学悖论,叫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内容非常有趣,说的是一名长跑运动员叫阿基里斯。一次,他和一只乌龟赛跑。假设运动员的速度是乌龟的12倍,这场比赛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乌龟肯定会输。

  目前大家把乌龟的起跑线放在运动员前面12千米处。那样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有人觉得,这名运动员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理由是:当运动员跑了12千米时,那只乌龟也跑了1千米,在运动员的前面。

  当运动员又跑了1千米的时候,那只乌龟又跑了1/12千米,还是在运动员前面。

  就如此一直跑下去,虽然每次距离都在拉近,但运动员每次都需要先到达乌龟的起始地址,那样这个时候又等于他们两个相距一段路程跑步了。如此下去,运动员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的。

  你是如何觉得的呢?

 
标签: 小学二年级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