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出色的教材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筹备,提前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反应进行预想;还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肯定的剖析,对授课内容进行肯定的研究。只有如此,才能使教材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者"和"先行者"有哪些用途。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一年级数学教材范本(3篇)》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一年级数学教材范本
教学内容:数一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帮学生知道学校生活,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知道学生的数数状况。
重点:知道学校生活
难题:数数活动
教学筹备: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块学习不少的数学常识。数学常识是非常有用的,掌握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很多日常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块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2、激起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漂亮的乡村小学。大伙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目。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部分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目可以用数来表示,那样大家身边的事物能否用这部分数来表示呢?
3、小结:今天大家一块数了漂亮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很多东西,还数了大家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大家校园里的事物。
4、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5、作业:高兴数数
6、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材范本
教学目的:1、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办法,弄懂算理,并提升联系的速度。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重点
能迅速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题
能依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1、总结整理,形成系统。
1、师:小朋友们,前面大家学习了20以内不退位减法,目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计算能力。出示训练四第3题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向学生提问。
(学生开心紧张地回答老师所出示意的计算题。)
师:同学门刚才表现得非常不错,目前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
2、出示训练四第5题:请两队同学上台分别拿着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然后请同学们把算式卡片与正确的得数排在一块。
(学生开心的做游戏。)
2、巩固训练。
1、出示训练四第4题挂图:师:大伙看这幅图,你们知晓了什么?哪位同学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
(学生考虑做题)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不错,你们会做吗?
2、A:出示训练四第7题:师:大伙从这幅图中知晓什么?
(学生说意图)
B:分组讨论:这道题你是如何想的?
(学生说想法)
C:你们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
D:你们能依据刚才所提的问题算出得数吗?
(学生算得数)
3、拓展思维。
出示训练四第6题,师:哪个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
(学生说题意)
师:你们说得非常不错,目前大家来比赛一下,看哪个做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比赛做题)
4、训练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大家复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什么收获?
请大伙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容易的评价。
一年级数学教材范本
1、教程剖析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4、单元《有趣的图形》1、课时。
2、教程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程《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1、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将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常识打下基础。教程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领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的
常识目的: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领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革新意识。
情感目的:通过图形在日常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常识与生活息息有关,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题
领会“面”在“体”上。
6、教学筹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2、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打造模型—讲解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着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进步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技巧为一体,着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3、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好看的城堡)
大家的好朋友淘气带大家来到了一座好看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部分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去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大家就要一块儿认识这部分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些常识背景,从容易见到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知道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需要:这部分平面图形都藏在大伙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伙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哪些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领会到物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离别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部分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领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哪个能想出一个好方法,把这部分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需要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备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一样的办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用描、画、印等办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学生打造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题。达成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达成教与学方法的变革,体现以学生进步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大家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大家还发现,这部分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部分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一下你学会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双眼,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训练。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进步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点概括到相同种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日常,你在哪儿还见过如此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如此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伙。)
师:其实,在大家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部分图形,目前,大家一块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部分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有哪些用途,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日常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部分图形的认识。借用日常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领会日常处处有数学,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一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非常不错,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一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进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革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掌握自我赏析和互相赏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概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