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学习可以说非常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很多的种类题。这个时候,假如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色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日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方法,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魔力。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说教程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包含的意思、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与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如果掌握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零),知晓数的组成,学会数位顺序表。
数的定义是学生学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止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有着广泛的应用,需要让学生切实学好。
2、教学目的
依据教程内容,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掌握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零),知晓数的组成,学会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的应用,打造形象的感性认识,进步学生的数感,知道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日常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进步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题: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学会数位顺序表。
教学筹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训练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3、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征,我使用以下教学办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办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日常,积累了很多万以内数的常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要紧资源和应具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领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的让给学生,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很多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领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定义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进步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期逐步培养。教师要看重学生数感的形成与进步,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革新精神,培养能力,渐渐形成好的数感。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说课程需要《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定义的教学,也是学生需要学会的要紧数学常识。这一单元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估计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五个信息窗。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个信息窗理解意义、数数、读数、写数、组成、数位五个内容。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这一信息窗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办法。估计这一信息窗理解估一部分推想全体这种估计办法。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这一信息窗分为整百整千数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两个内容。
2、说地位与用途
小学阶段,对整数的认识,分为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本单元是3、个阶段。《万以内数的认识》经过学生前面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打造了初步的数感,理解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关系,学会了容易的读写技术,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总之,对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备肯定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这一单元就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止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将来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要紧的意义。
教学目的:
1、常识目的: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字和顺序,辨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可以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能力目的:运用数描述现实日常的容易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进步数感。
3、情感目的: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帮下,能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
2、数位的意义和顺序
3、万以内数的读写
4、数的组成
教学难题: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怎么样数。
2、领会数位意义与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怎么样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3、说教学方案
1、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结合学生的做操情景,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人,然后再去数一数,算一算引入“千”这一计算单位,然后引导学生来如此“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百个百个的数”,“千个千个的数”的数学活动,知晓10个一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领会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通过现实情境估计小学二年级学生人数、全校学生人数和“多少本书有一千张纸”“多少本书有一万张纸”的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大数千、万。
在理解数位的意义时,因为日常非常难找适合的实物来代替,所以依据学生已有些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常识,充分借用计数器理解百位、千位、万位等数位的意义
在数数时,对学生来讲,拐弯处的数数,是一个难题,如:989数下一个时,学生直接数1000,这个时候我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领会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制的关系,认识到下一个应该是990。并再通过举类似的例子(如:489数下一个,679数下一个等)进一步领会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制的关系。同时板书时,我把989和9九零后两位画出来,让学生领会到989下一个是990,就是和89下一个是90是一样。
在读数和写数时,读写中间或末尾有0的的数是一个难题,如读2003时,出现两千零三和两千零零三两种读法,这是通过学生交流,学生知晓读两个零重复了,读两千零三就可以。在写一千零八时,有写成108的,通过学生交流,并借用计数器来拨拨,认识到“1”在千位上,“8”在个位上,理解0占位的必要性。
在数的组成这里,与读数和写数来结合的,同时结合借用计数器和数位顺序表来领会数位上数的意义。
训练题中涉及到的数的规律,实质是对数数和数位意义常识的延伸,对学生来讲存在困难程度,在这里借用学生对100以内的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这部分已有些常识经验,先让学生说说办法,然后再解决问题。
2、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办法
引导学生比较的办法多样化,只须能比较出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概括出下面几种办法:
办法1、依据数位来比较,数位不一样时,数位多的数大(比如:1008和987,1008是四位数,987是三位数,所以1008大于987)
数位相同时从高高位比起。(比如:968和980,都是三位数,但980的十位是8,968的十位是6,8大于6,所以980大于968)
办法2、借用一个标准来比较。(比如:1008和987。1008大于1000,987小于1000,所以1008大于987)
办法3、渗透近似数来比较(不容易需要过高,重点培养学生数感)(比如895和806,通过学生想895和806离得什么整百数近,得到895的近似数是900,806的近似数是800,900大于800,所以895大于806)……
3、估计估算
先让学生独立的估计,再组织交流估计的办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估计,对结果同样不需要精确、统一。在估算过程中引导学生按肯定的方案进行估计,防止毫无依据的估计。通过情境图,估计有多少人在做操?先输出20个人来,然后圈一圈,再看看总人数中有几个这么多,如此就可以估计出总人数。
同时增加一些身边的素材,估计一下一张书页的字数、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人数、全校的人数了……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4、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先复习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增加迁移成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口算办法。同时特别关注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的办法,为学习整千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作铺垫。在学生理解为何要把120看成12个十时,可以借用计数器或者小棒非常直观的帮忙学生理解。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说教程“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习数学4、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1、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数的延伸和扩展。由于1000和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的基础上,怎么样让学生尽快地打造起大数的定义和意识,在这里看上去格外要紧。依据新课程标准需要,这节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常识与技术:
1、通过亲自操作数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
2、在巩固“个”“十”“百”等计数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千”,感受大数的意义。
3、准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过程办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渐渐进步学生的数感。
情感与态度:
1、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进步学生的数感。
2、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难题:
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领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题。
2、说教法
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使用实践探究法、问题情境法。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常识纳入原有些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中看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一根一根的数,十根十根的数,明确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为学习一千做好了铺垫。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因猜测、产生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质疑、探索。通过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交流、质疑、互动,逐步进步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
3、说学法
1、学情剖析
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的积累,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也有所熟知。
在学习动力方面:小学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商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非常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力方面: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考虑、观察、表达、训练、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2、学法教导
教师的任务不只要使学生掌握,更要紧的是要学生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学会以下学习技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发现规律、学会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剖析、综合、整理。
教学程序设计:
关于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本环节通过数数训练,明确一百以内数的顺序,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进一步巩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一百。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一个小组筹备100~120根不等的小棒,先让学生估一估,在合作数一数本小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数完之后,引导学生看一看怎么样摆一摆、捆一捆让大伙一眼就看出小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从而引发学生对数位的探究。
3、实践操作,质疑突破:
本环节让学生实践操作,明确十个十是一百,学生在动手数数,通过摆设数位盒,一次又一次经历满十进一的数数过程,初步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而且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打造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在数数的过程中,自然安排写数,读数与数的组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4、贴近生活,应用新知:
本环节通过灯片展示校园日常的数据,如“本班捐款352元,全校共有825名男孩子等数学信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品尝求知过程的愉悦同时领会数学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