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1、学期高中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预测题(含答案)

   日期:2021-01-26     来源:www.vqunkong.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792    评论:0    
核心提示:1、本大题共5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需要完成1-5题。①我一直在爸爸上班的时候,坐在面向花园的楼下回廊里,放心地

1、本大题共5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需要完成1-5题。
①我一直在爸爸上班的时候,坐在面向花园的楼下回廊里,放心地阅读。②家的中国书好象就只有《红楼梦》、《封神演义》和一部《聊斋志异》。③中午爸爸回来吃饭,远远就能望见,这个时候只须随手把书向卷起的帘子里一塞,就__甲__,不露马脚,没出过一次纰漏。④不过除去《聊斋》以外,一律被爸爸宣布为“禁书”,不许孩子接触。⑤但禁令收效甚微,我一直有方法一一取出翻看。
《聊斋志异》是1、部使我获得阅读古文本领的的课本。我没读过《古书疑义举例》、《助字辨略》,古文的语法、句法,差不多都是从《聊斋》里__乙__出来的,而且将来读更古些的书困难也不多。抗战开始,我在首次全国统一招考中考进了交通大学。交大是重点大学,按我的数理成绩本是考不取的,__丙__意料之外地沾了熟读《聊斋》的光,国文试题中有一段无头无尾、无标点象“天书”一样的古文,给我读通、点断了。而当时唐文治先生正是交大有非常高威望的领导人,他主张语文一科不及格的不能录取;相反,其他各科差一点却可以__丁__。
取材于《黄裳自选集》
1.下列词汇加点字的注音和乙处填入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露马脚 纰漏 想
B.不露马脚 纰漏 想
C.不露马脚 纰漏 猜
D.不露马脚 纰漏 猜
2.依次填入文中丙、丁两处的词汇,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 谅解 B. 还 谅解
C. 还 原谅 D. 但 原谅
3. 填入文中甲处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安无事 B. 安然无恙
C. 太平无事 D. 万无一失
4.下列关于书籍1、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国内1、部诗歌总集。
B.《史记》是国内1、部纪传体通史。
C.《封神演义》是国内1、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D.《狂人日记》是国内现代文学1、部反封建的白话小说。
5.将文段部分正确排序的一项是
A.②④⑤①③ B. ②④⑤③①
C. ①③②④⑤ D. ①②④⑤③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孟德者,神勇①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1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考虑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到今天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 :
①神勇:禁军兵营名。②利:同“痢”。 ③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汇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德出其妻 带领 B. 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交换
C. 吾不复恤矣 忧虑,担心 D. 德具道本末 全,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使用方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神勇之退卒也 夫晋,何厌之有
B. 逡巡弭耳而去 吾尝跻而望矣
C. 以其子与人 且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不可
D. 为候者所执 为击破沛公军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讲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既为兵,不获如志
当兵之后,难以满足我们的志趣
B.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几个月将来,对这部分食物就习惯了,吃这部分如吃五谷一样,凭借这进山二年却没挨饿
C. 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我看你不是坏人,仿佛有道之人
D.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
仰慕和畏惧交织心中,虽不肯定有用途,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
9.下列对文章理解剖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德年青时爱好山林,借助戍守之便,逃进华山,有死罪。
B.孟德面对不少死亡的威胁毫不畏惧,适应了山中的生活。
C.孟德在商州被捕,如实招供,受到宽大处置,得以除兵籍,往来诸山中。
D.苏辙觉得孟德是有道之人,缘由在于他无所顾忌,而世之君子却独缺这种浩然之气。

3、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0.文章写孟德“特立于世”的具体表现有什么?
11. 用斜线为下面短文断句。
中原荼苦已极黔首无依思择令主以图乐业明之受病已不可治大河以北定属他人其土地人民不患不能患得而不为我有耳我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
12.在横线上写出诗文原句。
①《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叙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
⑥《阿房宫赋》的结尾,作者以“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酒本是一种饮料,可在中国却成了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范仲淹在他的词作《苏幕遮》中用与酒有关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④。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 棰:鞭子;④觳觫:指牛。13、下列四个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是黄庭坚为苏轼、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图题咏,但不限于画
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蕴含深刻的哲理,在题画诗中别具一格。
B.诗人对咏写物像的外形特点作细致的描摹,用词精当。如“峥嵘”写出了怪石的嶙
峋特立,“幽”写出了竹子的气韵。
C.诗中描写的物象彼此间有着精妙的联系,如石与竹之间着一“倚”字,不只写出它
们的相邻相靠,还反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情趣。牧童与老牛间着一“御”字,牧童
逍遥徜徉的意态,亦恍然如见。
D.本诗为“戏咏”,作者是以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然而全诗在构思上却
非常有曲致,蕴含深意,语言清爽明丽。
14、这首诗前、后四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哪种感情?
4、本大题共4小超,共1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梁思成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势必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要紧。我所谓“持续性”,有的是时间的持续;有的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因为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备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大家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一模一样,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部分重复而获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③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些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成效,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④在绘画的艺术处置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⑤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大家熟知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非常长的“持续性”。画家借助树木、船只、房子,尤其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一同特点,重复排列,以获得几条街道的统一性。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不一样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地方,步步引人入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
⑥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成效上起着极其要紧有哪些用途。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获得艺术成效的要紧方法之一。
⑦历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去的中华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从*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来,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很多构件和构成部分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个组群,每个殿、阁、廊、门却全都都是根据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这样,都是无尽的重复。大家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⑧但是,哪个能不感到,从*一步步走进来,就好似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做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目前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的境界。
⑨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但凡较出色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要紧用途。
1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两顼是
A.只须是持续性的作品就肯定存在着重复和变化。
B.重复的乐句与乐段维持了乐曲的统一性。
C.所有些舞蹈都有重复的动作、音乐以突出成效、表达感情。
D.《清明上河图》中的重复控制了赏析者的感受方向。
E.音乐的变奏与伴奏在音乐中分别体现为重复与变化。
16.8、段中提到“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的境界”,作者为何这么说?
17.本文副标题“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中的“通感”指的是什么?
18.运用本文的看法,评价你熟知的某条街道的建筑物的艺术成效。
5、本大题共5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与 雾 同 行
苏沧桑
①我惊呆了,世界上如何会有如此神奇漂亮的雾?
②那是一个夏夜,新安江城已卸去一天的浓妆,笼罩在淡紫色的暮霭里,江水流得从容而平静,碧绿碧绿的,不知是它本来的色彩还是两岸的倒影。晚归的船来了,偶尔闪过一道波痕。空气拂过脸颊,携带摄氏十四度的水气。那一刻,两岸灯火在静谧中次第开放,像在预示着这里肯定会发生些什么?
③这个时候,假若你是一条鱼,你便会看到千岛湖和新安江之间正演绎着一段爱情故事。当千岛湖水携带他的柔情缓缓流进新安江的心底,千年等待从此化为不绝的缠绵,于是,白沙奇雾——这天地的宠儿诞生了!只见她从妈妈疲倦的怀里日渐舒展开初生的身子,洁白如羽纱,飘渺如仙乐的肌肤,远远的薄薄的一层,依偎在江面上。我真怕江边的点点渔火会把她给融化了。
④大家凝神看着这神奇的现象,而雾也在远远地打量着人间,灯就是她善睐的明眸。在相互的凝视中,她慢慢长成了一米多高、前凸后翘圆润的女子,先是从飘漾的裙裾中伸出她的脚,一小步一小步踩着绿波,羞怯地走着。风来时,雾便不再矜持,拖曳着长长的飘带,自由地舞成了一缕缕五彩屏幔,一边伴随江风向大家飘来.转眼间便到了伸手可触的眼前,只见乳白的雾海与深蓝的天分出一道整整齐齐的界线,青山翠林、竹篱农舍在浓雾中时隐时现,人无声无息就像飞到了天上。而此刻与雾媲美的还有天上的星星,它们离地面是那样的近,就悬在人的头上,随手可摘,立体的,闪烁着奇光异彩,被人怀疑那是否假的。雾可能是它们的老友了,时时往天上一跃,侧耳就能听得见他们欢快的笑声了。
⑤我在江边走着,雾也顺着江走着,仿佛是两个同龄女性正在并肩散步,非常亲近的样子。但我总有的自惭形秽。雾是单纯的,而我却不是,有着如此那样的欲望,有着如此那样的烦恼。好在雾并不在乎,依旧用她无声的语言让我感觉自己暂时成了瑶台上的仙人,忘记了俗世间的所有。记得不久前读到过卢梭的一段关于雾中散步的文字,后来借来他的书想细读时,书却奇怪地不知去向,心里空落落的。想起类似的憾事在我的日常好像常常发生,譬如我历尽千辛万苦爬到峨眉山金顶,却如何也看不到传闻中的佛光;几次到普陀山也没看到过海市蜃楼;一个刮台风又停电的深夜,在家乡的小楼上突然看到窗外缓缓变幻着极亮的黄红蓝三色强光,像有哪些在轻轻掠过。当时以为是闪电也没注意,2、天却听大多数人说昨晚在城东的山顶上停过一只UFO。只好想,自己是个俗人,或许神奇的物事总与我无缘吧。没料到新安江的雾却格外的善意,据了解在冬夏时节每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都能看到,让我由衷地对她生出不被嫌弃的感激。我深信美的东西有了善的品性,这种美才会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⑥午夜时分,一觉醒来,万籁俱寂,突然牵挂起雾来。推开靠江的木格花窗,见她正无比安静地仰躺在星空下,也已睡去,无意中把山山水水勾勒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⑦雾来世间一趟留下美好,人来世间一趟将会留下点什么?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两项是
A.文章开头点题,写出雾的特征,用问句吸引读者注意,统领下文。
B.第③段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多角度描绘了雾的神奇与漂亮。第④段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雾的轻柔、灵动、变化的状况,表现出这位女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
C.第③段“假若你是一条鱼”,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被人从鱼的角度看千岛湖水与新安江水的相融,探索白沙奇雾的起因。
D.第④段“而此刻与雾媲美的还有天上的星星,它们离地面是那样的近”,作者写星星是为了写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E.作者在第⑤段写到,我在在江边伴着雾走着,非常亲近的样子。这一段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雾人的性格特点和感情。
20.第④段“青山翠林、竹篱农舍在浓雾中时隐时现”,为何“人无声无息就像飞到了天上”?
21.第⑤段写卢梭的书、峨眉山的佛光、普陀山的海市蜃楼、UFO等类似的憾事,其中最类似的是哪两个,为何?作者写这部分憾事的用意是什么?
22.请具体剖析“雾来世间一趟留下美好”一句包含的意思。
23.文中结尾写到“人来世间一趟将会留下点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联想?请结合文章,联系实质及阅读积累,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认识。
6、作文
24.某校学生会为使更多的同学体验“低碳”生活,同意“低碳”理念,决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需要:只写海报的宣传鼓动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

“零碳馆”借助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完全摒除去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借助温压和风压,“零碳馆”能维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环境舒爽。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能将吸收的太阳能在夜间转换为荧光释放,使展馆成为“会发光的房屋”。
游客在“零碳餐饮店”看到的餐具都是由前晚多余的有机饼干处置而成,用后将会用于发电和发热,最后剩余品又再加工成生物肥,真的达成变废为宝……这部分创意试图让游客在平时生活体验中,渐渐培养“零碳”的新生活态度。
最特别的是,游客将在“零碳馆”领取专用的“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在“大富翁碳册游戏”中回答50个互动问题,这部分问题涉及每一个人的出行方法、里程数,用的燃气类型,每月的水电煤成本等,最后游客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记录个人一年的“碳排放总量”。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需要作文。
为了探究年轻人学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哪个位置,某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座山和一个圆,然后让受测者分别在山和圆的上面用一个点标出地方。
心理学家发现,多数年轻人都将我们的地方标在山顶和圆心,也有少数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
经过询问,未将我们的地方标在山顶和圆心的年轻人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甲:山中处处有风景,而山顶只是山的一小部分,何必挤在山顶?
乙:我是来赏析这座山、丰富这个圆的,而不是来占领它们的。
丙:我不在乎自己处在哪个位置,我处在这个世界中已经非常幸福。
丁:能处在山顶当然好,但我感觉大多数人比我更有资格站在山顶。
戊:这个圆需要拓展,所以我想处在它的边缘。
……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案
1、1.C 2.D 原谅:强调不追根究底。谅解:强调知道事情后,消除建议。
3.B 安然无恙:平平安安,没疾病或灾祸。 4.C 《三国演义》 5.A
2、
6、A 7、B 8、D 9、C
3、10. ①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②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
③遇猛兽,德以不考虑死,未尝为动
④到今天往来诸山中
11. 中原荼苦已极/黔首无依/思择令主/以图乐业/明之受病//已不可治/大河以北//定属他人/其土地人民/不患不能/患得而不为我有耳/我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
12.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⑧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3、C
14、答: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1、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传达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气息;后四句为2、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感情:对画的喜欢赞美。对画所描述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喜欢。对磨损石头和伤残竹子破坏自然美的痛心。宁静的田园风光与烦嚣的官场角逐,构成鲜明的对比,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
15.B  D
16.①它的每个组群,每个殿、阁、廊、门、彩画、雕饰统一规格、统一形式,都是无尽的重复。
②从*一步步走进来,每走几步,所看到景色的轮廓、光影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目前周围,千变万化。
17.“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就是这部分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的一同特征。
18.
5、19.C D
20.雾遮住了大地上的所有,天地间只剩下雾与天,以此来表现人产生错觉,间接地表现雾的飘渺、迷蒙、浓重。
21.丢卢梭的书与未注意UFO,都是无意间错过了神奇的事物。作者意在衬托雾有善的品性、高的境界,与我的感激之情。
22.①帮人摆脱欲望烦恼
②从不嫌弃其他人,对每一个人都有格外的善意
③无意中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之美。
23.略
24.共10分。
[评分参考]
8—10分:看法明确;见解比较深刻或说理比较充分,语言通畅,不少于180字。
5—7分:看法明确;言之成理,见解不够深刻或说理充分性不足;语言通顺,不少于180字。
5分以下:看法不够明确;说理不够明确,语言欠通顺,不足150字。
25.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需要 评分说明
一类卷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需要,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47分以上。
二类卷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了解 以3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需要,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0分以上。
三类卷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了解 以3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需要,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3分以上。
四类卷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清楚、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缺题目减2分。
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爱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可以达成。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不少。孟德休掉老婆,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现在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见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将来,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将来,吃这部分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见猛兽,也一直没死。孟德说:“但凡猛兽,大都能辨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由于不怕死,没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仿佛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到今天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些事仰慕,对有些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现在孟德心中没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目前外,自己虽不感觉,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竞价开来,即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

 
标签: 高三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