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高考考试出色作文素材
在平常的学习、工作或日常,大伙对作文都很熟悉吧,借用作文大家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常识信息。那样一般作文是如何写的呢?以下是记者收拾的杜甫高考考试出色作文素材,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杜甫高考考试出色作文素材
杜甫介绍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被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好像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遭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常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因为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没办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由于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状况并不那样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能,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探寻的“橡栗”,是一种不美味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历程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状况愈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应对,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将来,到了哪儿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常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生平
公元736年,年少轻狂的杜甫与好友何秀、严皋一块离家壮游,在泰山脚下,营救了正被官府追杀的幼女春雨。春雨一家的悲惨命与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使杜甫立志做官,以报效国家、拯救黎民。
回乡苦读十年后,杜甫告别新婚老婆,怀着我们的政治理想,与何秀一块赴长安应试。
适得其反,主簿应试的吏部侍郎李霖适忌恨念书之人,勾结考官,将包含杜甫在内的所有应试者打入冷宫,并欺骗玄宗皇帝说民间已"野无遗贤"。
杜甫遭受挫折,心情沮丧,但他坚持在长安等待机会,过着贫困潦倒、艰难屈辱的辛酸生活。
在长安,他目睹了权贵的浮华奢侈和百姓的悲戚疾苦,愤然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等讽刺针砭朝廷的诗文。同时,他又为玄宗皇帝写了展示自己才华的《三大礼赋》,渴望早日被委以重任,幻想以己之力匡扶社稷、为民谋利。
何秀也渴望早日为官,但却选择了与杜甫完全不同的路径--通过向李霖适行贿和献媚,从而先于杜甫获得了官职。
杜甫直到数年之后,终因皇帝念其才华,才给了他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杜甫甚不能意,但总算踏上了达成自己政治抱负的第一个台阶。
然而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逃回家乡,看到的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刚到家又"基础知识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官至县令的何秀此时却背叛大唐投靠了安禄山,将杜甫"请"到县衙,诱逼杜甫书写为安禄山歌功颂德、以正叛名的诗文,杜甫断然拒绝。
何秀早已垂涎于春雨的美貌,趁机威逼春雨嫁他为妻;春雨为救杜甫,答应了何秀。当春雨发现何秀的骗局后,为不再使何秀将自己作为要挟杜甫的筹码,纵身跳河。
杜甫逃出后,赶往凤翔"麻鞋见天子"。天子肃宗见他对朝廷这样忠诚,便封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杜甫尽心履职,直言进谏,结果得罪了肃宗,被贬到华州做"司功参军"。在华州,他看到朝廷军队在到处抓丁补充兵力,连老翁老妪都不放过。儿子宗文深得爸爸的教诲,挺身而出,自愿替老妪一家从军。杜甫悲愤难耐,写下《三吏三别》。
他终于了解,他所谓的政治抱负注定是不切实质的幻想。不如归去。
于是辞去官职,携带妻儿投靠在成都做剑南节度使的好友严皋,住在浣花溪边的一座草堂,与百姓为伴,以写诗为生,和相濡以沫的老婆过着隐居生活。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便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诗歌地位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叫做“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一个人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的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不少是传颂千古的名篇,譬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叫做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诗歌体制
杜甫擅长运用古典诗歌的很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进步。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进步。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国内诗歌艺术的高度收获。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创作历程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能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叫做“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得到大家的看重。
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历程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念书和漫游时期
所谓“放浪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第三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困居长安时期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居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这段时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历程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十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为官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一个人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因为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漂泊时期
伴随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个时候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很多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关于杜甫的名诗古句集锦
1.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潼关吏》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4.烽火连3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7.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8.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1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12.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新婚别》
13.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赠八卫士处》
14.寄书长不避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
15.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洗兵马》
16.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曲江对酒》
17.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曲江二首》
18.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二首》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20.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21.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22.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2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2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2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2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27.清爽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28.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29.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0.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1.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32.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34.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35.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36.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3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38.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3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4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
4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
4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4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4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46.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化卿》
4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
48.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饮中八仙歌》
49.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5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古诗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一般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老婆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望岳》
岱宗夫怎么样,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4、《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5、《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6、《寒食》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17、《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爽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季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8、《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可以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9、《送灵州李判官》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方案,幕府盛材良。
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20、《登白马潭》
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每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杜甫高考考试出色作文1
说起杜甫大伙肯定都很熟悉,他被后人称为“诗圣”,它的诗被叫做:“诗史”。后世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为杜少淩、杜草堂。他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2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诗一个现代主义诗人,但它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饭中入八仙》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十五年的青春游历,携手诗仙,醉饮山林,你说:“决眦入归鸟。”见证了一段浪漫的青春年代,你说:“一览众山小。”潇潇风雨中,你在风中游荡,拾起一片花朵,听雨露的滴答声,你说:“润物细无声。”见证了多少无私的行为,你说:“花重锦官城城。”
慢慢的.,我陷入了想象之中:在唐朝,我进入了一座山林之中,我看到了一座茅屋,从里面走出了一个人,他就是——杜甫,我看向他双眼望向的地方,只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欢快的歌唱,一行鹭鸶飞上了高远的蓝天,小小的窗内容不了那些千年不化的积雪,家门外的河水里停泊着来自东吴一带的万里航船。旁边的杜甫不禁吟诵道:“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林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你写过的诗让后人牢记,不会被遗忘,杜甫,我敬佩你!
杜甫高考考试出色作文2
韩愈过去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说的便是这诗坛双子星座——李太白和杜子美。就我性格来讲,我更喜欢李白,那种自负轻狂。但不能不说杜甫,却更值得大家敬佩。都说,读杜甫的诗,就像一杯陈酿,沉郁顿挫充满赤子情怀,但到头来还是只能叹一句生活只这样。
年轻人时期的'杜甫同样意气凤发,在《房兵曹胡马》这首诗中,他写道:“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所向无空洞,真堪托生死,骁腾有这样,万里可横行”,杜甫也寄托了自己期望横行万里的雄心豪气。年轻人年代的杜甫正在游历大江南北。但他却与李白一样也有强烈的功名欲望,可是三次科举考试都落第,为了做官,他只能到处请托,不考虑对象是哪个,写诗自我举荐,那段生活苦不堪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同样也想致君尧舜,但无奈却没碰到明君。杜甫一生起起落落,在安史之乱时间,杜甫开始在逃难中走向平民。
文章赠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终于得以施展才华。《三吏》,《三别》更是千古明篇!但他一个人也面临着如此的困难。“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杜甫的后半辈子,几乎都是过着飘泊流浪,寄人篱下的生活,杜甫的这一生活得太累!
无论是如何死的,杜甫终究是去世了。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陨落了!
杜甫高考考试出色作文3
杜甫的忙,是让人心痛的。他忙于扑灭3月的烽火,他忙于追随飘零的国家,他忙于为民生疾苦而呐喊,他忙于为天下寒士探寻一个庇护……
现在的杜甫,也非常“忙”。
这种忙,却是让人捧腹的。那个手捧机枪的杜甫,那个挥刀切瓜的杜甫,那个脚踏摩托的杜甫。在大家面对恶作剧一展笑颜时,有无人从历史的余尘里看见一丝悲哀?
现在,杜甫完全走进了大家的视线,连大字不识一个的草莽也认得杜甫。可他们了解的,不是那个吟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亡国者,不是那个哀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游人,不是那个“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壮士,更不是那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国诗人!大家了解的,不过是那个携带忧郁的.眼神,却做着千奇百怪的离奇动作的滑稽小丑!
悲乎!中国常以文化大国自居,却有这样多的国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把中国的文化涂鸦成笑料,把中华的精髓弃之如糟粕。试问,假如杜甫活着,他会觉得这是各位的好意,还是觉得这是赤*的羞辱?
文化的沉淀是有厚度的,历史的积淀也是沉重的。一个民族需要传承,那样这个民族需要要有我们的文化;一个民族想要振兴,这个民族必先尊重我们的文化!
犹太民族的苦难,世界人民都了解,居无定所,为人奴役,曾走遍千山万水,亦历程大小征戎。在二战中,甚至被纳粹残杀殆尽。可如此一个民族,到今天仍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他们不会由于是犹太人而可耻,这只不过由于,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便是这个民族的存在价值,也是这个民族存亡时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就是文化的魔力。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根,应该由他的每个子民一同坚守。所以,我想警告那些视文化如草芥的无聊学生:你这是自毁长城,你就是历史的罪人!
各位,请还杜甫一个真实。我想,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才能更扣人心弦。
各位,请予文化一丝尊重。我觉得,尊重文化,就是尊重你一个人。
当你有天与外国人谈起杜甫时,作为一个国人,我更期望他们由衷赞叹“大诗人”,而不是“滑稽小丑”。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