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楼天子宋徽宗赵佶的历史典故
在平时学习、工作和日常,大伙都了解一些经典的典故吧,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故事。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了解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那样,都有什么经典典故呢?下面是记者精心收拾的有关青楼天子宋徽宗赵佶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大伙一块儿看看吧。
有关青楼天子宋徽宗赵佶的历史典故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月10日,自幼养尊处优,渐渐培养了轻佻浪荡的性格特点。据了解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珍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故事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喜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分。
伴随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马,游戏踢足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赵佶身边 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出水芙蓉,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意送给他的,后来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常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 问柳,但凡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同时,赵佶结交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朋友。他的挚友王诜,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封为驸马都尉。 但王诜为人放浪,行为极不检点。虽然公主温顺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溺爱小妾,她们居然多次顶撞公主。神宗为此曾两次将王诜贬官,但他却不思悔 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妾寻欢作乐。品行这样恶劣之人,却是赵佶的坐上宾。他们常常一块光顾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王诜藏 有名画《蜀葵图》,但只有其中半幅,他时常在赵佶面首要条件及此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赵佶便记于心,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另外半幅画,就把王诜手中的那 半幅也要了过去。王诜以为酷爱字画的赵佶要珍藏这幅画,哪知赵佶却将两半幅画裱成一幅完整的画送给了他,于此可知二人之间的关系之深。
赵佶对王诜如 此大方,王诜自然投桃报李。有一次,赵佶在皇宫遇见王诜,恰巧由于忘带篦子,便向王诜借篦子梳头。王诜把篦子递给他。赵佶见王诜的篦子做得极为精 美,爱不释手,直夸篦子新奇可爱。王诜不失机会地说:“日前我做了两副篦子,有一副尚未用过,过会儿我派人给你送过去。”当晚,王诜便差府中小吏高俅去给赵佶送篦子。高俅到赵佶府中时,正逢赵佶在蹴鞠,就在旁边观看等候。赵佶善踢蹴鞠,而高俅早 年便是街头踢蹴鞠的行家,精于此技。见到赵佶踢得好时,高俅大声喝彩。赵佶便招呼高俅对踢。高俅使出浑身解数,陪赵佶踢足球。赵佶玩得很尽兴,便吩咐仆人 向王诜传话,说要将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高俅日益遭到赵佶的宠幸。后来,有的仆人跟赵佶讨赏,他居然说:“你们有他那样的脚吗?”赵佶之放荡形骸 可见一斑。
当上皇帝将来,徽宗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继续过着糜烂生活。徽宗17岁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后,册王氏为皇后。王皇后面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徽宗,虽为正宫,但并不能宠。此时,徽宗宠幸的是郑、王二贵妃,二人本是向太后宫中的押班,生得秀外慧中,又善言辞。徽宗为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一直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谨慎,又擅长奉承,颇得徽宗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 所觉察,及徽宗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徽宗如愿以偿,甚为欢喜。据记载,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显而易见,郑氏不只姿色出众,而 且还能帮助徽宗处置奏章。因此,徽宗更偏爱郑氏。徽宗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王皇后过世,徽宗于政和元年册封郑氏为 皇后。 除去郑、王二氏以外,受溺爱的还有二刘贵妃、乔贵妃、韦贵妃等人。刘贵妃,出身寒微,却出水芙蓉,入宫即得到赵佶宠幸,由才人连升7级而至贵妃。然而,好景不长,升贵妃后不久即过世。刘贵妃曾亲手在庭院中种植了几株芭蕉,当时她说:“等这类芭蕉长大,恐怕我也看不着了。”在旁的随从闻听此言,慌忙上奏徽宗,徽宗起初非常不在乎。哪个知过了两天,刘贵妃病重,等徽宗前去探视时,刘贵妃已松手而去。徽宗悲痛不已,特加四字谥号“明达懿文”,将它生平事迹编成诗文,令乐府谱曲奏唱。
正当徽宗为此伤感时,内侍杨戬在徽宗面前夸耀另一刘氏有绝代佳人之貌,不亚于王昭君, 徽宗将它召入宫中。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徽宗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妃之痛遗忘殆尽。徽宗对刘氏大加溺爱,与她形影不离,若 离了她,竟是食不甘味,夜不可以寐。刘氏天资颖悟,擅长逢迎徽宗。还极善涂饰,每制一衣,款式新颖,装扮起来胜似天仙。不但徽宗喜欢,就连京城内外也竞相仿 效。在徽宗看来,刘氏回眸一笑,六宫粉黛尽无颜色。道士林灵素见刘氏这样得宠,便曲意奉承,称刘氏为“九华玉真安妃”,绘其像供奉于神霄帝君之左。然而, 伴随时间的流逝,刘氏日渐气质不再,生性轻佻浮浪的徽宗欲再觅新欢。
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便微服出宫,探寻刺激。李师师,汴京人,本姓王,工匠之女,四岁丧父,遂入娼籍李家,后来成了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妓。她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 李师师既名冠汴京,徽宗自然不会放过她。自政和将来,徽宗常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随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为了寻欢作乐,徽宗专门设立行幸局专 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徽宗说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天子不惜九五之 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不是光彩之事,所以徽宗一直小心翼翼,生怕被别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导致徽宗愈加放浪。秘书省正字曹辅过去挺身而出,上疏规谏徽宗应爱护龙体,以免贻笑后人。徽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等人处置此事。这类人自然领会徽宗的意思,以曹辅诬蔑天子之罪论处,徽宗当马上曹辅发配郴州。
黄河清,圣生活
三国时期曹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生活。”事实是,出现“河清”,显然与什么“圣人出”无关。大概哪个也不会觉得宋徽宗是个圣人,但他在位时,竟出现过三次“河清”,皇帝和百官弹冠相庆,用各种形式来歌功颂德。
在黄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期变清的时候,即史书中作为祥瑞记下的“河清”,并非五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据地质学史专家李鄂荣先生考证,中国历史上的“河清”,有记载可查的便有43次,首见于汉桓帝延熹八年,如从此时起算,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
依据《宋史》,宋徽宗在位年间的三次“河清”,分别为:首次,大观元年,“乾宁军、同州黄河清。”第二次,大观二年,“同州黄河清。”,第三次,大观三年,“陕州、同州黄河清。”
大观元年“乾宁军言黄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昼夜,诏以乾宁军为清州”。“黄河清”被谱写成新曲流传,还在韩城打造记载这类祥瑞的“河渎碑”。此碑到今天尚在。
可是立碑后仅仅15年,到了1127年,这个致使北宋亡国的宋徽宗,便和他的儿子宋钦宗一块被金兵俘虏,押到了金朝统治下的东北区域。
一代天子宋徽宗赵佶,为什么被叫做“青楼天子”?
这是由于他从小到大就流连于青楼之间和无数的青楼女子有染,再加上后来又当了皇帝之后仍然不改本性,所以说被叫做青楼天子。
赵佶从小就非常养尊处优,慢慢的就使他培养了轻佻又放浪的性子,据传说他在出生以前,他的曾祖父过去在藏书阁观看了后主李煜的画像,后来在赵佶出生之后,发现自己曾孙长得和李煜很像。
后来伴随赵佶的年龄增长,他慢慢的就开始迷恋于花草丛中,游戏和踢足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在他小的时候,他身边有一名侍女叫做春兰,长得那叫一个国色天香,又精通文词诗歌,是太后特意赏给他的,结果慢慢变成了他的玩物,可是赵佶却又并不满足,他常常凭着着他亲王的身份,游走于青楼和歌馆之间寻花问柳,好不风流,只须是京城里面有名的妓女,基本上都曾和他有过关系。
并且假如他一时兴起,还会把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一下,偷偷带入王府之中,然后据为己有,也就是在此时他结交了一大量狐朋狗友,譬如说他的挚友王泩。 和他一样也是放浪不羁,行为很不检点,他是魏国大长公主的驸马,结果公主到时温顺贤惠,尽心尽力地侍奉老公侍奉公嫂,但他却偏偏喜欢溺爱小妾,即便是因此被贬官,也丝毫没做出改变。
所以这两个人就常常约在一块,出去游玩,出去寻欢作乐。
后来赵佶当上了皇帝,可是仍然不改性子,溺爱的人都是一些青楼女子,亦或是不知名的女子却怀有极高的姿色,真真实实是达到了后宫佳丽三千。所以说这就有了个青楼天子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