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写作方法之拟题方法
标题是文章的双眼,好的标题能使文章文采倍增,让人过目难忘。下面是记者为你带来的话题作文写作方法之拟题方法,欢迎阅读。
1、反常法
就是故意用违背常理逻辑的语句作题目的办法。这种题目能激起读者的兴趣,有想一口气把全文读完弄个水落石出的成效。
如《感谢车祸》,“车祸”为何还要感谢呢?读者急于想从文中看个原因。其他的如《漂亮的谎话》、《拍卖诚信》和《耳朵“挑食”》等,无不使读者心情荡漾。如《蓝树叶》这个题目,既新颖又能吸引读者往下读。树叶通常都是绿色的,如何会是蓝色的呢?读完文章后才了解,“我”画树叶时因没绿色蜡笔而向同桌借,但同桌不给,“我”只好把树叶涂成了蓝色。作者安题目时有意用了反常手法。其他的如《欲速可达》、《没“异想”,哪来“天开”》等都有这个成效。如:以“角逐”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2、修辞法
用比喻和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拟题,也能使人耳目一新,惹人喜欢。
①比喻
如: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不可多得的教师》;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我想有个漂亮的家》;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②对偶
如:以环境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以念书为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③拟人
如: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医记》
3、引使用方法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名与成语俗语等进行借用或改造,使之成为文章的题目,这就是借用。如此的题目看上去优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引人喜欢。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
A、直接引用
引用诗词;引用歌词。目前的时尚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很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看上去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
如: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将来的主人翁》;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
引用名句。
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B、化用
如:以诚信为话题——《若为生活故,诚信不可抛》,化用了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以环境为话题——《都是风沙惹的祸》,化用歌词“都是你惹的祸”;以念书为话题——《念书就是爱自己》,化用娃哈哈矿泉水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
4、公式法
如《8-1>8》这个题目也非常别致引人:八减去一如何会大于八呢?读者看完全文后才了解,作者是告诉大家如此一个道理:七个小时的工作,一个小时的休息或训练,成效大于八个小时,所以要劳逸结合。其他的如《现代人=长×宽×高》、《置疑公式:才能+机会=成功》等都有引人成效。
5、谐音法
针对一篇歹徒打劫,一位年轻人上前与之搏斗,而有一些人却围观不助的新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时,拟题为《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用了谐音法,把两种不一样的态度并列在一块,让人耳目一新。假如拟成《〈街头一幕〉读后感》、《赞见义勇为精神》、《谈世界观》等,就看上去一般,读者看到题目后就不想看正文了。
6、时髦法
拟用目前时尚的词汇作题,能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亲近感而产生阅读欲。比如《李白上网》,这不禁使人要问,李白如何会上网,上什么网等,从而想看个结果。其他的如《QQ城风波》、《给韩寒让出一条道》等,无不撩起读者阅读的心绪。
7、巧引所供材料。
高考考试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材料,可帮助学生理解话题内涵,有益于学生立意谋篇,考生可从所供材料中捕捉一些关键字语,拟作文章的标题。如《“诚信”被抛弃之后》、《“扑火”与“搏虎”》。此类文章标题叫人感觉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深刻,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可以吃透材料的精神,把握材料的主旨,如此拟出的题目就能把握住题意,符合主旨。
8、巧变所供话题。
就是依据自己文章选材内容的需要对卷中所提供的“话题”稍加变化,即可拟作考生自己文章的标题,如《诚信无价》、《珍惜诚信》、《〈小重山〉后的选择》、《凭心灵选择》、《昭君的选择》、《凤凰的选择》、《纪念我的爸爸》、《一棵树的纪念》。此类题目,既源自话题,又不同于话题,对考生来讲是一种很好的拟题办法,好入手,又容易拟,既困难偏离话题,又能较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9、巧用事物名字。
运用考生自己文章所选的对象—人物或事物,用人物、事物的名字作为我们的标题。如《状元凉粉》、《飘落心灵的秋叶》、《一个方苹果》、《两位妈妈》,此类文章题目一看就能叫人明确对象,简洁显眼,含义明了,事物虽小虽平凡,但蕴意深刻。
10、巧用主要事件。
即用文中所写的主要事件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拟作标题。如《赤兔之死》、《我的一次历程》、《我不上学了》、《唐伯虎之梦》。此类题目自然得体,事件突出,主题鲜明。
11、巧用标点符号。
指在文章标题中运用某种标点符号,此类情形非常容易见到。
1、巧用逗号,比较有针对性,有提醒、强调用途,有些还看上去整齐美观,富有文采。如《诚信,归来吧》、《无愧于天,无悔于心》、《语言,人类的骄傲》等。
2、巧用破折号,有讲解补充说明用途,立意明了。如《语言——交流的基石》、《历史的纪念——圆明园》、《高扬的船帆——纪念郑和下西洋》等。
3、巧用问号,引起悬念,引人入胜。如《你选择了吗?》、《没你,我该如何解决?》、《海棠依然?绿肥红瘦?》等。
4、巧用省略号,极富感情,耐人寻味。如《在生命的航程中,我选择……》
5、巧用间隔号,明确关系,揭示主旨,新颖别致。如《情·法》、《感情·理性·认知》等。
总而言之,巧用不一样的标点符合拟题,简单而有效。
12、巧用修辞手法。
指在文章标题中运用某种修辞办法。
1、巧用借代。如《千斤之舌》
2、巧用比喻。如《我心如雪》、《感情是帆,认知是船》、《语言,架起交流的桥梁》、《芳香永存》
3、巧用排比。如《那山,那月,那人》
4、巧用对偶。《张开双臂,选择搏爱》、《语言是风,交流是帆》
5、巧用比拟。《诚信,生命因你而漂亮》、《打捞诚信》
非常明显,运用修辞办法的文章标题生动鲜活,又言简意赅,分外引人注目,因而给阅卷者印象是极其鲜明深刻的,它将诱发阅卷者对文章内容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13、巧借名言俗语。
指把名言名句或把大家常见的成语及谚语,略加改装,一反其原来的意思,赋予其全新内涵。如《若为生活故,诚信不可抛》、《投之以诚,报之以信》、《月若有情月长吟》、《此时有声胜无声》。阅卷者熟悉“若为爱情故,两者皆可抛”、“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名句或成语,因此类文章标题却一反大家的思维定势,第一叫你诧异,接着叫你考虑,玩味,大大增强了吸引力和表达功能,给你一种百分之百的全新感觉。
14、明确中心,直接点题:
直接在标题中体现文章的主旨或核心看法,让读者一清二楚。比如,针对“环保”话题,可以拟题为《绿色生活,从我做起》或《守护地球,共筑绿色家园》。
15、借用诗词歌赋,增添文采:
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名言警句、歌词等,使标题富有文化底蕴和韵味。譬如,以“坚持”为话题,可以拟题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16、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使用比喻、拟人、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使标题愈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比如,以“时间”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时间的脚步,无声的鞭策》或《时间的沙漏,滴滴珍贵》。
17、设置悬念,激起好奇:
通过提问、设置疑问或反常表达等方法,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促进他们进一步阅读。譬如,关于“成长”的话题,可以拟题为《成长的烦恼,是甜蜜的负担?》或《成长的路上,我遇到了哪个?》。
18、借用热点话题,紧跟年代:
结合目前社会热门、互联网时尚语或文化现象,使标题更具年代感和新鲜感。如以“互联网社交”为话题,可以拟题为《互联网年代的“距离”与“亲密”》或《从“点赞之交”到真心朋友》。
19、革新词语,独出心裁:
尝试创造新的词语组合或定义,使标题独具一格,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关于“革新”的话题,可以拟题为《创意无界,革新无限》或《思维的火花,点亮革新的道路》。
20、简洁明了,防止冗长:
标题应简洁精炼,防止用过长或复杂的句子,以便于读者迅速理解和记忆。同时,要确保标题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产生歧义。
以上几种较为容易见到的高考考试话题作文拟题办法,它们的一同点是:不只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意趣,还能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的确,好的文题能激起考生的心智和想法,能启发考生布局谋篇,同时也给阅卷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高考考试作文,考生必须要拟好标题,并且讲究新颖别致,拟源于己的特点,当然拟题也必须要符合主旨,紧扣文体,做到贴切而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