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语云:熟能生巧。熟知使动作变得灵活,但,这“手巧”也使得革新的思维随之懈怠。熟知是一道深渊,魅惑大家去妥协。
且看中西方丝织业的进步。中国传统的丝织业曾长期领先世界,西方的贵胄都以穿中国丝绸为荣。正是由于中国丝织业历史悠久,中国人熟知它,也便生了巧。百鸟朝凤,双面绣,再繁复的花纹也不在话下。然而近代将来中国却渐渐落后于西方。英国哈格里夫斯的一台珍妮机,打破了丝织业手工劳作的传统。他对手功劳做的不熟知促成了整个世界的飞跃。
熟知是一道魅惑大家妥协的深渊,只有不再熟知,不再妥协于“熟能生巧”,才能思变,创造出更为巧妙的东西。
而生活亦然。
古时候的农民阶级熟知剥削与压迫,也妥协于此,于是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近代的国人熟知落后与侵略,也妥协于此,于是中国有百年国耻。
也是先辈们不再熟知“民不聊生”,不再熟知“路有冻死骨”与“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不再熟知“华人与狗不能入内”与“东亚病夫”,于是有了中华之崛起,有了今日的中国。
而在今日的中国,大家却仍然信奉着“熟能生巧”。
你说,大家哪个不了解捡到钱包应该交给失主呢?可是连续十次,大家都看到其他人捡到钱包放进我们的口袋,那样,当第十一个人也这么做时,大家还会感觉有任何意料之外或者失望吗?
在看到十一个人都把钱包放进我们的口袋,大家还能坚定的觉得捡到钱包应该交给失主吗?
看,这就是大家的熟知,使得是非对错也变得不真确。大家熟知社会的病态,妥协于如此的社会,然后生了“巧”——觉得社会本就是如此。
于是,助人为乐的是没事找事,舍己救人的是“白痴二百五”,自然,拾金不昧的是头猪。大家对如此的社会再熟知不过。即使那些对此惊诧的人问起,大家也理所当然的回答:唉,社会就是如此啊。
熟能生巧,大家真的需要这种“巧”吗?这种妥协于事物的缺点,不思改进的“熟知”真的可以使大家进步吗?
不!假如爱迪生熟知煤油灯,定很难创造出电灯;假如马丁·路德熟知白人的歧视,定很难获得种族运动的胜利。
“熟能生巧”是一句谬语,只有不熟知它才能不坠入妥协的渊薮,才能为自己发展出前进的道路!
初中生写作方法指导、写作素材、出色作文与有奖活动
尽在“智学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