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稍有知道的人都了解,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的成功,与一代名相管仲是密不可分的。可是管仲曾是齐桓公的对手公子纠的部下,甚至曾一度置齐桓公于死地。是什么使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过去的敌人呢?是齐桓公的另一位名臣——鲍叔。鲍叔深知自己能力不如管仲,便请求齐桓公重用被关在监狱中的管仲,自己甘居其下。最后,在两人的辅佐下,齐桓公终成霸业。
鲍叔本可以置身陷囹圄的管仲于不考虑,为何还要“引狼入室”,甚至还让管仲居于自己之上?仔细想来,这才是鲍叔的“大智慧”。
鲍叔作为一名谋士,也了解“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道理。管仲作为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势必使本就雄才粗略的齐桓公如虎添翼,成为威震四方的霸主。并且管仲此时已沦为阶下囚,此时释放并重用势必使他感激涕零,从而全心全意为齐桓公效力。
但鲍叔真的只不过为了这类吗?其实不然,最重要之处在于,他表面上“引狼入室”,实则“因祸得福”。设想一下,假如不是由于鲍叔,而是齐桓公偶然通过其他方法发现了管仲的才能并重用他,实力本就不如管仲的鲍叔又会何去何从?管仲会不会陷害鲍叔,巩固我们的地位?这才是鲍叔真的的“大智慧”。假如他引荐管仲,如此一来,齐桓公会因鲍叔擅长举荐人才而愈加重用鲍叔;管仲在得知是鲍叔使他平步青云之时,心里也会感激鲍叔,从而使鲍叔消除一个心腹之患;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后,作为功臣的他又能分得一杯羹;天下人还会因鲍叔的“宽宏很多”,并没由于管仲能力更强就嫉妒、陷害他,大公无私地引荐管仲而对鲍叔赞誉有加。这样来看,鲍叔自己只不过舍弃了一个小小的地位,事实上却获得了比舍弃的丰厚的多的回报,这实在叫人不能不佩服鲍叔的“大智慧”。
放在目前,这依旧值得大家学习吗?是的,在日常,大家常会由于对我们的能力和所处的状况认识不够明确,从未不愿舍弃本不是我们的一些东西,最后带来更大的麻烦。此时,不如也尝试一下如此的“大智慧”,仔细考虑,认清自己真的需要的,放手本不是我们的东西,做到“轻装上阵”。争取在将来获得更大的收获。
因此,大家应该有一个大局观,掌握取舍。拥有如此的“大智慧”,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
中学生写作方法指导、写作素材、出色作文与有奖活动
尽在“智学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