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要如何写,才更标准规范?依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出色的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样本能叫你事半功倍,下面推荐【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供你选择借鉴。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1
清明时节,忌人间烟火,那深深的怀念,在我心头腾涌,腾涌。
追溯2500年前,故事的源头,那屹立在心头的清明柳,和那爱国的介子推与知恩图报的晋文公。清明路上,从伤痛欲绝,怀念着已过世的先人,心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几天,天气时晴时阴,还会下起小雨来,时小时大,由于清明节到了,刚好是在这个周末的星期六。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的心既激动,又沉重,由于星期天大家要回老家去上坟。
到了星期天,大家一家人一大早赶去老家。在路上,东山已经见到了,这个时候的山,有的凄凉,灰蒙蒙的一片,路边的田地里没农作物,只有一些干枯的枝叶,有的是一片乱土,有的非常有规律,一沟一沟的,可以看出,已洒了种子,农民叔叔正等待种子发芽呢!
转眼间就到了二大爹家门口,筹备了一下,便急匆匆地上了坟山,山上的树,没一点绿色,只有干枯的树枝,有的树上有了一些嫩绿色,不是太多,只有一丝丝,大地上没了草,看上去格外凄惨,我不禁想:“清明节到了,连大自然都不敢调皮了,所有都像是去世了一样,多么安静,连春姐姐来了都都不敢大声张扬,多么庄重,清明,清明,好清静啊!”
到了坟山,我便收起了想象,二大爹忽然问:“鸡呢?”大家这里要现杀鸡,把鸡血淋在山神上,这么一个要紧的角色可必不可少呀!我说了一句:“鸡没带来,放在家了。”大伙才急急忙忙地打电话给姑爹,叫姑爹把鸡送来,过了一会儿,姑爹来了,大伙才开始自己做我们的事,父亲和二大爹杀鸡,把鸡清理干净;母亲去烧水;姑妈去放冥币、金子、银子、草纸等东西,我和小坤放草纸、香。
大伙开始完成我们的任务了,我细细看,这山上的坟参差不齐地排列着,有些坟高大而崭新,有些坟连石碑石碑上的字都看不清了,这便是风的杰作,有些坟成为了一片乱石,仔细看还能看清它的摸样,我怀着尊敬又庄重的心情认认真真地把一张张草纸放在坟前,把一根根香插在了石缝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务,非常快他们的鸡也煮熟了,奶奶把鸡放在一个碗里,用筷子把鸡头立起来,用碗,把饭盛了进来,倒了一杯茶一杯酒,装在一个大铁盘里,要给逝去的亲大家“吃”,大家到了一个坟前,作为主持的奶奶,说了几句话,点燃了草纸,把各种东西拿去烧,烧完了奶奶就把酒、茶倒进火堆里,接着按辈分算,辈分大的人就先磕头,磕三下,拜三拜,如此轮着下去。大家拜完了所有坟,放了鞭炮,便回家了。
这一个周末让我过得十分有意义,由于让我缅怀了一下已经过世的亲人,并且让我去了一趟农村,让我赏析了清明时期的乡村景色。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3
每到清明节的时候,学校都会组织大家去烈士陵园扫墓。烈士陵园座落在望奎城的东北角,占地十多公顷,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去处。
走进烈士陵园,那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土山上的小凉亭隐约可见,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波光粼粼,不时有小鱼游出水面嬉戏……
烈士墓掩映在树从深处,大家在老师带领下打扫了烈士墓,朗读了碑文,敬献了花篮……平时嘻嘻哈哈的同学们,此刻也都非常庄重。去年清明节看到的那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又静静地伫立在烈士墓前,出于好奇,大家围拢上去,叽叽喳喳地和老爷爷攀谈起来。原来老爷爷是冯耕夫等烈士的战友,是当年河口事件的亲历者。他常常到陵园看看战友,和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国家的大事,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老爷爷回忆起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随着他的思绪,大家也仿佛来到了六十年前的卫星河口,冯耕夫、王炳衡、胡再白等正在殊死与土匪们激战,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倒在了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湿润了,大家也浸满了泪水。烈士墓愈加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在同学们心中愈加高大了。
陵园中还有不少游人,有老人、孩子、学生,他们或看书,或散步,或聊天,和谐安逸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我想,目前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吗?这不也是烈士的憧憬和期望吗?
走出陵园,我耳边回荡起老爷爷在烈士墓前朗讼的那首诗,“呼兰水中英雄血,妙香山头壮士魂。投身革命他乡死,不求马革裹尸还。”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这个节气,大家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诗来表达大家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今天大家来到墓前,根据俗例,大家摆上鲜花和各色祭品,大家进行了特定的拜祭仪式,对先人表示了哀思缅怀之情。扫墓后,让大家了解了“做人不忘本、不忘根,饮水要思源”的道理。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什么地方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大家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要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年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想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两个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去世了。晋文公看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打造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忌讳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很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伙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大家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大家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6
早上,父亲要我去看看外面的天气,我打开窗户,看见天上灰蒙蒙的,还看见天上飘着小雨。我就跟父亲说:“外面是春雨绵绵的景象。”父亲说:“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总是下雨,所以诗人做了一首诗。”我问父亲:“这首诗的名字叫啥是如何读的?”父亲读起一首古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什么地方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不了解这的意思是?父亲说这就是清明的来历,还有清明节要去扫墓。我心里想我今天终于了解了清明节。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7
在我小的时候,节日对我来讲就是放假的日子。但其中有个节日,大大家总要提到扫墓、上坟之类的话,让我感觉怪怪的。后来,我学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我隐隐约约的感觉清明节携带莫名的悲伤。今年,老师给大家讲了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让我真的的认识到了清明节的意思。
今年的清明节特别的冷,下午还下起了雪,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几天前班级出的黑板报,主题是“缅怀革命先烈,做新年代好队员”。“杨靖宇、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一连串先烈的名字在我头脑中显现,是他们用我们的生命给大家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主张文明祭扫,我积极响应大队部的号召,通过“互联网祭祀”的方法向英烈献花寄语,寄托哀思。我想,今年我才真的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我目前好像理解了母亲过去给我读过的一篇有关清明的文章,他说:“清明节不止是一个节气,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点,用来标注逝去与过往,铭记与传承”。是呀,这一天就是让大家静下心来,用大家的方法感怀前辈的恩德与风范。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8
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我去了老家,我还掌握了一句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我和哥哥、伯伯、姨妈、母亲、外婆去踏青,一路上看着美景。在小河对面,一片绿油油的麦苗铺到天边,阳光下风儿像童话里的仙女,用温顺的手爱抚着麦苗。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9
清明节前夕,大家学校组织四五年段学生去科山祭扫烈士墓。
步行了许久,前面的同学忽然大声喊着:“快看!是烈士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哇!烈士墓顶端那闪耀的红星映进眼帘。“红星闪闪放光彩……”在我的脑海中响起。
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一根柱子高耸入云,上面写着“惠安革命烈士墓”,这七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碑前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两排威武苍翠的松柏上已挂满了菜鸟花,给烈士墓平添了肃穆。大家整齐肃立碑前,祭扫活动开始了:出旗、唱队歌、默哀……默哀的那一刻,我把菜鸟花放在胸前,默默地低下了头,胸前随风飘扬的红领巾,我仿佛看见了腥风血雨的艰苦岁月里,一位位烈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个个英雄在断头台上英勇就义,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我的耳边仿佛响着阵阵枪声,眼前弥漫着战斗的硝烟。那硝烟变成了熊熊山火,染红了半边天,消防官兵们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财产,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罩,背上水枪,走进火场。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救援,27名消防官兵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影响,突遇山热门燃,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老师常说:“没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确,在这和平年代,牺牲奉献也一直是军人职业的主旋律。从烈焰肆虐的大兴安岭火场,到阻击非典的小汤山医院,从冰雪阻断的生命通道,到山崩地裂的强震中心,总有无数强壮有力的臂膀撑起民族的期望。
风轻轻地吹着,柏树轻轻地晃着,为新年代的楷模奏响生命的赞歌。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10
今天,我和父母上山给先祖扫墓。大家买了一些鞭炮和纸钱,来到山上,把纸钱一烧,鞭炮点燃,大家就快点跑开,鞭炮炸完了,我发现周围的树木全部都扎到了,我还看见很多人把塑料做的花环乱扔在山上,这种塑料困难解决,很不环保。山上的树愈加少了,原来是那些扫墓的人砍了。如此一来,山上就看上去光秃秃的,我感觉有点不对劲。
回家的路上,我想,每年青明节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扫墓祭祖,得砍掉多少树木啊!国家不是在倡导环保吗?所以,我感觉,清明节不必这么浪费,大家可以换一种方法来祭祖,譬如:放放老生活前爱听的音乐,读读老生活前爱看的书。如此,就环保的过了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应该要了解如何过好清明节。如此,才能使这个节日永远的传下去!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11
清明节是国内一个传统的节日,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今天,我和父亲一块回乡下扫墓,再去扫墓的路上。我看见了许很多多的花草,有些象蝴蝶,有些像小车,真有趣!在远处还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就是清明节熟知的声音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12
今天大家四点就起来了,由于大家要回老家去扫墓。父亲开着车携带大家全家开高兴心的回老家了 !
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就到老家了,一到老家就下起雷阵雨,大家只好等雨小了再出来去扫墓。刚下过雨的路非常难走,我差一点就摔倒了。身上全都是泥巴。
最后一个地方大家去了竹林挖笋,大家挖了几个笋就回了。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13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时尚。古人非常看重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大家在清明节留下了不少风俗。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由于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大家想到了我们的祖先坟莹,有没狐兔穿穴打洞,是否会因雨季到来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其次筹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容易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时候2月,3月初三有踏青之俗。“2月2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3月初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时候每逢这一天,大家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不少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风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类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1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什么地方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是清明节,是个扫墓的好日子,我跟伴随哥哥、大父亲、大母亲和奶奶一块到爷爷的墓地去扫墓。
出发了,一路上,柳树女孩正在河里洗头发,小河清澈见底,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路旁的小花五彩缤纷,大家也有说有笑。无声无息的,大家来到了扫墓的地方,这里人山人海,都是来扫墓的。大家为爷爷买了一束好看的菊花就上山去了。来到山上,由于人太多了,大家很不容易才找到了爷爷的墓地。奶奶快点把菜、蜡烛和纸钱放好,把纸钱用火点燃之后,弟弟却不见了,原来他跑到远处去玩了。开始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说:“爷爷,虽然我从未见过你,但我还是要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好父亲,并且请爷爷保佑弟弟聪明机灵,让父母身体健康,我学习进步,每天向上。”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我将来也会像爷爷一应慢慢变老,最后死亡,时间是一去不回的,要珍惜时间,大家目前在应该认真学习,把时间用在考虑、学习、运动、阅读和奉献,如此就能节省时间了。今天扫墓的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我还是很难忘怀。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1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奶奶一个星期前就说要带我去祭祖,我天盼地盼终于盼来了。前年,是爷爷带我去祭祖的,所以,这次是奶奶带我去。在通往祭祖的路上,奶奶看上去格外严肃,平常那个幽默风趣的奶奶消失得不见踪影了。淡蓝色的小野花,纯金色的油菜花,碧绿色的的小草儿,神气十足的竹子``````给这幅通向祭祖的这幅“图画’’点缀上了一种别具风味的感觉,让人只可以表达出一种严肃的表情。
过了几分钟,我和奶奶到达了目的地,祭祖正式开始了。奶奶让我先去把曾祖父的灵位两旁点上蜡烛,奶奶说了,我去点可以表达我对曾祖父的尊敬。然后,奶奶把鲜花放在曾祖父灵位前,我和奶奶在灵位前磕头,然后再说几句保佑大家全家的话.之后,奶奶还把一些瞑币在灵位前给烧了。然后,大家再在灵位前磕了几个头还用手把周围的垃圾捡掉,并再去祭拜一下,再在坟头插上三根点燃的香。这次祭祖即使是大功告成了!
在回去的途中,奶奶还给我讲了很多曾生前的事。回家后,我还对母亲说了大家如何祭祖,和我曾祖父的事,下次祭祖,我必须要带母亲一块去。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16
今天是清明时节,我和父母去莫愁湖踏青。
大家骑着摩托车来到莫愁湖,我看见湖边有青青的柳树,有绿绿的小草。莫愁湖非常大非常大,湖面上有小船还有快艇。这里有不少游人,他们有些放风筝,有些划船,有些散步。我在湖上划手摇船,我玩得真高兴!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17
今天是清明时节,我和父母回老家去扫墓。在扫墓的路上,大家的开的汽车走过的全是平坦、宽敞的马路。等大家到了坟墓,看到那里人山人海,全都在发扬大家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扫墓。等大家走到我的祖坟上,我还以为大家都在烧纸,但我居然没闻到一丁儿点烟味。再一看,原来大家的是在墓地上插上一朵漂亮的鲜花。过了一会儿,扫墓结束了。大家和姥爷姥姥告别后,就回到了盐城。回到家后的第一个感想就是:农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以前,我爷爷那一代,走的都是泥巴路,骑着自行车,遇上下雨天就麻烦了,跟本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而且扫墓时烧纸烧的农烟滚滚,用大家目前的名词就是:白色污染。而目前呢,开的是汽车,走的是平坦的大路,扫墓时插的是鲜花。而且到了今天,大家还不忘国内优良传统,每人都尊老爱幼。
今天,大家虽然生活质量提升了,但要仍不忘国内的.优良传统。
二百字的清明节日记篇18
我的老家在湖南临武县。天刚朦朦亮,大家一家便从县城往乡里赶路了。说来也怪,昨天还是阳光灿烂、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却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夹杂着阵阵凉风,叫人感觉到了初春的寒意。大家的车子被笼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车流交织在一块,行进变得十分困难,莫非真应了那句古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难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如此的天气,叫人们在忧伤肃穆的环境中去祭拜祖先,缅怀故去的亲人?
大家来到乡间时,雨少了一些,大家开始步行上山。一路上,爷爷不时地在和似曾相识的路人打着招呼,可能他们正是儿时在一块的玩伴? 而我却被路旁的景致所吸引:红砖壁瓦的矮房,摇着尾巴的家狗,水井边搓着衣服的农妇,这都是我在城里从未见过的景象。还有那葱郁碧绿的毛竹,鲜艳欲滴的映山红,整齐划一的田埂,汇成了一幅生动的农家山水图。
终于来到了坟墓,家人一边拿出早已筹备好的冥钱、供品和蜡烛,一边一齐动手,清除坟墓四周的杂草,平整墓碑前后的松土。筹备停当后,接着,爷爷让大家一块在墓前三鞠躬,并许下我们的心愿。我想我就祝愿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父母工作顺利,而我一个人也学有所成吧。 “噼噼啪啪……”父亲在旁边点燃了鞭炮。在升腾的烟雾和鞭炮声中,大家结束了今天的扫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