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

   日期:2023-05-03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394    评论:0    
核心提示: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要如何写,才更标准规范?依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出色的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样本能叫你事半功倍,下面推荐【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供你选择借鉴。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1端午节立刻就要到来了...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要如何写,才更标准规范?依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出色的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样本能叫你事半功倍,下面推荐【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供你选择借鉴。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1

端午节立刻就要到来了,我跟母亲一块学包粽子,品尝了美味的“五黄”,一块品味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这天我起了个大早,第一跟母亲插菖蒲艾草。母亲告诉我,过端午节的传统有菖蒲艾草、吃粽子、品五黄等其他风俗。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须在门窗上插上菖蒲艾草,它有哪些用途是不让蚊虫进入屋内。迷信的说法是可以辟邪。

接着,我和母亲一块包粽子。材料母亲早就已经筹备好了,有棕叶、糯米、肉等。筹备工作是如此的:把粽叶放在清水里浸泡5~6天再洗干净;把绑粽子的绳子剪成大约两尺长的一段段;把洗干净的肉切成2、3厘米见方的肉块,放在酱油里浸泡一个晚上。包粽子之前,先把糯米淘洗干净,把水沥干后倒入盆中,放上调料拌匀;把粽叶和绳子用开水浸泡起来。下面大家就开始包粽子了。第一我取出两张粽叶一头一尾重叠,在一端叶子正面朝里折成一个漏斗状,放入一小碗糯米和肉块,把它们压实压紧,右手先把外端粽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后再用同样的手法完成另一端。然后用绳子把包成的粽子捆绑结实。如此,一个粽子完成了。

包粽子的时候母亲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大诗人。当年他屡被放逐,便于阴历5月初五这天自己怒沉汨罗江。大家心想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小鱼小虾吃掉,便向江中投放食物。日渐地便演变成包粽子纪念屈原的节日。

绍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巧果的风俗,所谓“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黄桃、黄酒。中午母亲筹备好了这类“五黄”,大家就开始品尝起来。当然大家孩子子是不可以喝酒的哦!母亲告诉我,吃五黄的风俗是从神话传闻《白蛇传》的故事中流传下来的。

端午节这个节日我过得非常快乐。今天我品尝了美食,重要还掌握了包粽子,增长了民俗常识。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2

“节分端午自哪个言,万古传说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可以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来大伙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目前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DD永昌,坐落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现在也只不过了解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大家留神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乎小小的端午节;在此,大家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视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爱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风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不久前,大家就弄一枝茱萸插于门楣之上,据了解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大家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小孩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因为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爱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可以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母亲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过去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母亲包的粽子,吃起其他人包的,总感觉有的干涩,不如母亲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好像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漂亮!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突然,所有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了解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后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妈妈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3

今天是国内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在阴历5月初五,在这一天当中,大家家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正由于是国内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所以我比平时晚起一点。当我睁开双眼时,发现我的脚上手上,都缠满了五彩线,五彩线是由红、粉、黄、绿、蓝五种颜色,可鲜艳了!母亲告诉我,在端午节带五彩线,是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的!

当我涮好牙齿,洗好脸,做到座位上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多了三角形的粽子,尖尖顶的鹅蛋。“这类东西是什么时间摆上桌的呢?”我心里想着,嘴里却说着:“不管了,我的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于是我便一顿大吃起来。忽然,父亲问:“水了解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了解的‘同学’请举手!”

这可难不倒我,于是我便举起了手,说:“是由于春秋时期的屈原,屈原是怀玉的大臣,写了《天问》、《九歌》……等诗歌。由于被流放,所以与阴历5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跳下了泊罗江去世了。大家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把粽子、鸡蛋扔下江里。无为了纪念屈原,就把阴历5月初五订为端午节,并把吃粽子定为端午节的风俗。”我刚说完,父亲就紧接着说:“大家去看赛龙舟吧!别忘了,还有赛龙舟这个风俗呢!”于是大家便去看赛龙舟。

大家一路走去,去的路上,母亲买了香囊,让我佩带在身上,母亲又买了艾叶、菖蒲。等大家走到那里,赛龙舟已经结束了,大家便往回走。刚到家,我心里抱怨着,嘴里却说“母亲!我还了解端午节的诗句。”于是我便说起来,“‘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躲。’‘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还没有等说完,母亲就不停地称赞我真棒,真聪明!

这纯真无邪高兴,时光很短暂,真想每天都是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4

阴历5月初五,是国内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的家乡在河南沁阳市,每年的这时,家乡的人都要吃粽子、带五色丝线、饮雄黄酒、插艾叶来纪念过世的屈原。

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端午节后细菌多了,粽叶是有杀菌用途的,吃了防病。所以粽子花样繁多:有蜜枣棕、红豆棕、绿豆棕、黑米棕、糖棕……各具特点,其味各异。解开绳子,剥开粽叶时,那粽子里藏着的蜜枣,真叫人口水一落千丈。咸粽子里白白的棕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些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块,活仿佛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销魂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香极了!

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的孩子子都带五色丝线、饮雄黄酒,拴五色丝线,中国古时候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之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小孩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忌讳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遗弃,只可以在夏天第一场大雨或首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了解,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这类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进步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些民间艺品。喝雄黄酒,据了解屈原投江后,百姓为了防止屈原尸体被江里的鱼龙所伤,便纷纷把粽子、咸蛋投人江中喂鱼龙。一个老大夫拿来一坛雄黄酒倒人江里,说要药晕鱼龙。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晕龙,龙须上还沾有一片衣襟。大家就把这条龙拉上岸,剥了皮,抽了筋,解除心头之恨。接着把龙筋缠在小孩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不敢伤害仿佛屈原一样心灵纯洁的小孩们。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精神的一种钦佩,歌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5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十分深厚,每个节令都对应一个节日,在这很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每年的5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爽的粽叶香。这一天大家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企业门店,还是一般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黏米和馅料筹备包粽子。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变魔术般被包好,煮熟了。这个时候心急的孩子子看着冒着热气的粽子会吵着要吃,而大人会耐心地哄道:“先等一会儿,用凉水拔一下再吃吧。”终于可以吃了,孩子子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那漂亮的,黏黏的粽露了出来,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两口吃掉后,孩子子通常还要吃,哪个让它如此香甜又可口呢!大人总是笑着说:“吃吧,吃吧,多吃几个啊!”由于这一年里只这一个端午,也只有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大家嘴里,才会有不同于往日的味道。

说到端午吃粽子,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国内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叫屈原,他由于国家沦陷,而又不愿向敌人屈服,最后投江了。后人为了纪念他,选择在这一天包粽子投进江里。后来这一风俗广为流传,直至今。

端午的这天不仅吃粽子,还有别的活动。南方的一些城市这天会举行龙舟比赛。这一天大人,孩子儿纷纷涌向比赛的地方,这个比赛可是大家盼望已久的。而在大家这里这一天不只家家包粽子吃,还会买些艾叶放在家。更好趣的是街上会有卖小装饰品的,这类装饰品就是孩子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珑的,袋子上还绣着精致的五毒图案,孩子子戴上可以保平安。这类小装饰品都很讨人喜欢,惹得过往的人驻足观看,非要买上一个才心认可足离开。

端午快临近了,我深深地期盼着。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热切地期盼它的到来。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6

端午节到了,英州镇的大家都在家忙着包粽子,然后,家家户户都盛着香喷喷的粽子来迎接这个隆重的节日。

在端午节前那天,我家早就包好了粽子,由于家乡有两个风俗。“为何”我好奇地问母亲:“哪种风俗?”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个风俗是节日清早要解扣;第二个是节日里要赛龙舟。”我追问:“啥是解扣?赛龙舟什么时间开始呀?”母亲听了,非常耐心地跟我讲:“解扣就是在节日的一大早,每一个刚睡醒的人都要解开一个粽子,目的是图个吉利,为以后消魔解难,得以顺顺利利;而赛龙舟是在节日那天的早上8点按时比赛。你说,大家不早包好粽子,拿什么来解扣?如何有空闲去看你父亲赛龙舟?”听了母亲的讲解,我才真的感到我们的乡情浓了。

第二天一大早,节日的氛围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家家户户都鸡鸣狗叫,大家忙碌了起来。我刚下床,就有几个叔叔来找我父亲去筹备赛龙舟了。我和往年一样也跟着父亲他们来到了赤岭海港。当每天气好极了,风平浪静,云淡日和。我放眼一望,海边已是人山人海,有孩子、妇女、老人,每人笑容灿烂,整个海边人声鼎沸。大家有些往东走,有些往西走,还有些闲逛在附近等待着。据我所知,东海岸是比赛的起点,西海岸是比赛的终点。7点50分,龙舟已在东海岸筹备好了,每个赛队已陆续上了龙船,大伙都迫不及待地伸头张望。我正极力地探寻我父亲所在的赛队,由于父亲穿上赛服真的好难辨认,于是,我不时的询问着旁边的小伙伴。

8点整,锣鼓已敲响,“嗨嗨”的声音已胜过大家的吵嚷声,看来赛队的士气高涨,输赢不分你我啊。8点3分,船到赛中线,大家齐声高喊:“加油,加油,加油!”霎时,8号船队冲在了前头,旁边的7号奋力追赶。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8点5分,西海岸的大家传来了捷报:“是二号,是二号!”真出人意料啊!大家的嘈杂声又开始沸腾起来,同时也夹着小孩们铃声般的笑声,到处都是。我和伙伴们欢笑着,嬉戏着海浪,探寻起自己喜欢的贝壳……

啊!家乡的端午节真是热闹非凡,我过得快乐无比。我眷恋着家乡的端午节,也期望家乡的端午节一直随着着大家成长。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7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非常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一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不少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大家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节日的氛围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不需要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可以说话的。平常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大家几个这天都非常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每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生,爷爷奶奶总分给他十个,而大家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个时候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大家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非常早就出发。需要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5月末6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小孩,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生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大家身边呼啸而过,看哪个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哪个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非常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如此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大家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大家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8

端午节前两天,大家昂立作文学校组织一个大型亲子活动。大家每一个人都兴高采烈,很开心。

在活动开始前,我却睡过了头,差点错过了整个活动。当我刚到达活动地址时,幸好活动才刚最初。我一进来就找到地方,赶快坐下来。正听老师讲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楚国医生屈原。赛龙舟,饮雄黄酒,包粽子,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包,佩香囊等,都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

我听完老师讲完后,已经想跃跃欲试了。老师又讲到:小孩们,座位后面是制作香囊的地方。请你们和家长一块制作香囊吧!老师话音刚落,父亲小声的对我说:“儿子,快过来。”我跑过去一看,哇!原来父亲已经将香囊做好了。父亲拿着他所制作的香囊,表现的非常得意。我赶忙把头伸过去,让父亲给我戴上。父亲却说:“目前不可以,待会儿,活动开始了,再戴吧!”我问到:“什么活动?”父亲刚要说,老师却打断了。“请小孩们走到你们最喜欢的人面前,让他们为你佩带香囊。”我又把头伸了过去,父亲这次给我戴上了香囊。戴完后,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下一个活动是为我们的母亲系上蓝丝带。我心想:我母亲的学生正在考试,所以她才没到现场来。想着,我的脸上不禁流露出失望的表情。

下个活动是诵读屈原的经典诗词。当大家读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说这两句是《离骚》中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传颂。

最后一个活动是“快乐寻宝”。老师说:“目前会有人给你发一张代金券,你们的任务就是找到更多的卡片,从而获得奖品。快乐寻宝,目前开始!”我等老师说完后,就疯狂地探寻卡片,可是我一张也没找到。最后,我怀着失望的心情回到了座位上。

这次大型亲子活动,虽然我没获得奖品,但却令我印象深刻。这个端午节活动告诉了我要爱国爱民,忠贞不二。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9

“咚”“咚”“咚”……浑厚有力的鼓点声破空而来,坐在婶婶家吃端午团圆饭的我心早已飞到划龙舟的现场。一吃完饭,我、弟弟拉着母亲和奶奶快点往云浦路跑。

可一出来就傻眼了,一路的河边早已被看龙舟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堵得水泄不通,有些人甚至爬到树上,有些站到车上。我试着挤进来,但立刻又被挤了出去,只好边走边探寻空隙。

“咚咚咚咚咚”……鼓声更紧密了,呀,一定是有龙舟开始比赛了,我还没有找到地方,只好跟着鼓声边走边跑。路上,有一个3岁的小朋友跟我一样,虽然没看见龙舟,听到龙舟的鼓声,开心地喊着“加油加油”,仿佛他已经看到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逗着路旁的人哈哈大笑。

后来,母亲把大家带到了乐成街道的龙舟指挥台,我和弟弟舒服地坐在凳子上观看。

这个时候河面上,一条橘黄色龙舟一马当先,队员们桨频一致,龙舟劈浪前行,后面一条白色的龙舟紧追不舍。“加油!加油!”两岸观众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庆祝的鞭炮也不时冲向云宵,为赢的龙舟祝贺。

大家看完了乐成街道水域的龙舟,接着又去了城南街道的龙舟指挥台。这里水域比乐成宽敞很多,龙舟数目明显比乐成街道少一些,但两旁观众依旧不少,路旁停满了车,有多人打着伞坚守着一年一度与龙舟的约会,等待着龙舟的自由角逐,终于河面上热闹起来,上下游汇集过来的龙舟争相追逐起来……

看了整整一个下午,看到有些龙舟开始回家了,我和弟弟在母亲的催促下才

恋恋不舍地离开。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10

5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伙一听到这首童谣,必然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普通人觉得端午节起来自于伟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觉得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故事五花八门,但最火爆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了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我们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5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点,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勉励着大家。

由于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大家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大家宁波来讲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如此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必不可少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大家小孩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有等粽子出笼,馋嘴的大家早已掂起脚,筹备大吃一场了。

《大家的节日》一书,还为大家介绍了植树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节日,建党节,建军节,七夕情人节,教师节,中秋节,十一国庆节,重阳节,元旦节等节日的来历和活动方法,让大家在愉快的阅读氛围中领略了大家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节日,对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肯定的印象,更让大家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11

再过二十来天,端午节就要到了。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叫人哭笑不能!

5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风俗。

我的家乡没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什么区,别可就是有的独一无二。众位看官欲知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不同。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不过我家的氛围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停手。

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闻在屈原投江时,大家由于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将来,端午节包粽子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

现在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材料上,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父母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母亲在包粽子的时候一直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最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大家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你连这一小小的需要都不愿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目前我没空!

包就包,哪个怕哪个!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如何着也不可以亏了我们的肚子!非常快大家就凑齐了所需的材料。下面大家两个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热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总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大家还是和父母堵着气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厅,边看电视边吃粽子,好不惬意!

第一回合:我方胜利!第二回合:悬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驱蚊杀虫;悬艾草又是端午节的风俗,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觉得门前应该挂一束艾草。

可是敌方却觉得在门前挂艾草只能招来蚊虫蛇蚁,就坚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较量爆发。

一阵唇枪舌战之后,我方日渐处于下风。虽然非常想在门前挂上一束艾草,可因为我方无人想上山去采,也没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终以战败而告终。

第二回合:敌方胜利!

就如此,每年较量状况都是千篇一律:打和。可这端午节过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鸡不成反被蚀了把米!

再过二十来天后的端午节,我家又免不了一场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节就是这样叫人哭笑不能!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12

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清晨的空气格外的清爽,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他们带来了很多还沾着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苏、薄荷、灯心草、车轮叶……他们还带来了一些香花:栀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这类花草的香味,流连于其间,不光是嗅觉,几乎所有些感官都开心起来,叫人的心情不可以不美好起来。

花上不足一元钱,买上几把香草回来,插在门上,搁在窗台上;再买几枝香花,养在花瓶里,一下子满室清香,神清气爽。家家都是如此,你走在院子里、楼道里,满是浓浓的艾草味、菖蒲味,叫人闻不够……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你买一个小老鼠的,他买一个小兔子的,挂在小孩的身上,也送给小孩了很多美好的念想。

家家粽子飘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惑。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鼻子、耳朵、额头抹上雄黄酒。由于有着特别的意义,那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让人讨厌了,好像也成了香醇美酒。

所有所有,都由于这个节日而美好起来。这是个飘香的节日,不只空气中流动着香气,好像连携带人和各种事物都“香”了起来。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大家的节日;这是那个朝饮晨露、赞美香草、行洁志廉的屈原带给大家的节日;这是一个拒绝邪毒,崇尚高洁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想作文篇13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5月5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由于枭不容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风俗并没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5月5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1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由于附会在屈原的故事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们追崇的端午节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外出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时尚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大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风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粽子最早出目前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材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必须具备的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常见。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愈加丰富多彩。今天时尚的“火腿粽子”则出目前清代乾隆年间。 .

现在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如今各地的粽子,通常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依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风俗,以前在长江流域区域极为风靡。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通常饮用的雄黄酒,只不过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效果,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玻在没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时候,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孩子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小孩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洗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还可以,饮则有害 ,需要慎用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