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10篇

   日期:2022-06-19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463    评论:0    
核心提示:[db:简介]

端午节与新年、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区域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以下是我们筹备的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范本,欢迎借鉴学习。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1

端午节有很多的风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母亲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风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大家就会在自己家里的每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大家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首次看到姥爷、姥姥插茱萸。只见姥爷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姥爷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大家和姥爷在远处得意洋洋看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大家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仿佛笑这对大家说“放心吧!我肯定回保佑大伙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之一——插茱萸。但,随这个时候代的进步,愈加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伙建议:大伙要维持这种风俗把古老又悠久的风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2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点。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开心上一周,由于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非常苦,不是节日平时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只美味,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妈妈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妈妈一块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妈妈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将来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皙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样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大家孩子只不过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意思。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妈妈在大家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以后一直携带,据了解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类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的人家也会花些钱给我们的孩子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妈妈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使是如此大家也非常高兴。

回忆儿时节日是开心的,节日的氛围也比目前浓。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3

清晨,我刚在睡梦中醒来,就有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细细的闻了闻,原来是粽叶的味道。是的,今天是大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飞速的穿好衣服,奔向了家的厨房,哇,那一个个用粽叶裹着的饱满的粽子,那三角的形状,好看极了。我迫不及待的拆开了一个,那黏黏的糯米,虽然只有没放什么多余的材料,就是最原始的味道,还是很美味。正当我吃在兴头上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娇娇喊我一块去看赛龙舟。赛龙舟是大家这里每年都会有些竞技,是大家娱乐的一个方法,更要紧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当大家来到比赛的现场的时候,那真是人山人海啊,氛围高涨,一声声“加油,加油,加油。”如雷贯耳,我看到了两队的队员都在非常用心的划着,非常有默契的配合着,两队的速度差不多,都在快速的前进着。突然,身穿蓝色衣服的那队,一个猛划,超越了红色衣服的那队,成功获得了胜利。

这个端午节,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4

阴历5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5月节、艾节、端5、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字不同,但各地人民节日的风俗是大致相同的。端午节是国内二千多年的旧风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每到端午前后,在株洲城镇上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粽子。乡下,大家通常都用翠绿的粽叶包粽子,一般是用玉米、红枣、红珠豆、花生、包谷、花豆、大豆、腊肉等搀和在用木碱灰和槐米浸染过的糯米中,用粽叶包裹成三角或小宝塔形,再用棕叶线扎紧,五个一串,放入锅中煮熟即可。清香扑鼻,让人食欲顿生。到端午节这天,株洲城乡家家户户在房子门口用葛藤沿大门悬挂,将艾叶、菖蒲、桃枝或草棘刺插在大门两边,意寓祛病除邪。家自配雄黄酒,全家大小轮流嘬饮少许。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筹备好了,端午节也就伴随风而来了。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让人悠然神往。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5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赛龙舟,由于父亲当天正好有空,所以大家全家去看赛龙舟。到达赛龙舟的场地时,岸两边早已被围观的大家围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桥上的一个空挡,便叫家人挤了过去。这个地方居高临下整个江面一清二楚。

赛龙舟开始了,每只龙舟都像一支离弦的箭,一个劲的向前冲,每一只龙舟下面都都绑着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龙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斩下扔进水里。每只龙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会儿1号领先,不一会儿8号又追上了。

忽然,划船手仿佛力气大增,每一只龙舟的速度更快了。这个时候,击鼓手开始鸣鼓了,划船手顿时非常有步伐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仿佛来助威,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

真是鼓声!人声!助威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龙舟的速度愈加快,仿佛龙群在江水中急速飞腾。日渐的,日渐的。1号,5号,9号构成了领先集团。100米!50米!20米……终点愈加近,只见5号的力量一发不可救药的爆发了!把后面的两条龙舟远远地甩在后面,然后冲线了!赛龙舟真是一项激烈的比赛啊!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6

端午节是国内的传统节日,每当这时,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筹备那一天吃得饱饱的。还有一首端午节的儿歌:“5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如何,这首儿歌好听吧。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父亲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伙围在一块,孩子缠着大人讲那个熟知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阴历5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我们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没办法达成,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探寻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个时候,大大家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孩子子们便会抬起头遥看着那深邃的天空,探寻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大家九江过端午节的方法是:一大早,大伙先去买艾叶和菖蒲挂在门口,再贴上红纸。我奶奶还会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猪肉。吃起来可香了!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7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听说端午节是由于屈原跳入河里,大家怕鱼啊、虾啊把尸体吃掉,所以大家用那个大的叶子里面包着米往河里扔。这就是端午节。端午节非常热闹,一家人在一块吃着粽子、看着赛龙舟,而且还要吃咸鸭蛋。

我特别喜欢过端午节,由于那天可以吃到粽子,更有看点的是可以看赛龙舟。

赛龙舟是由几十个人在一块带有龙头的舟上,他们都非常厉害,可以划得非常快。每当一看到赛龙舟我就非常激动。

包粽子其实非常简单,只须筹备几样材料:糯米、粽叶、红枣和细细的绳子,还可以筹备点肉。先拿两片粽叶,放一半的糯米,再放红枣或者肉,把米继续放进来,最后用两片粽叶裹住用线绑起来。相继在做几个就把它放在蒸笼里,蒸半个小时就把它拿出来。假如想做做咸粽子就先放点盐在糯米里,其他步骤不变多做几个就好了。

咸鸭蛋也要吃。咸鸭蛋要把那种壳剥掉一半,用筷子挖着吃。假如用筷子戳到蛋黄有一股油冒出来,就证明那个鸭蛋非常不错吃。

好了,目前需要一家人在一块把蒸好的粽子和咸鸭蛋拿出来在弄十几个菜。吃完饭之后就把电视打开看赛龙舟。端午节就是要一家人在一块过才会热热闹闹的。

这就是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8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大家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大家将蝎子、蜈蚣、毒蛇、蛤 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了解如此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去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有哪些用途。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通常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如果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通常依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念书的小孩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念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到今天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相传起来自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能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5月5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9

端午节立刻就要到来了,我跟母亲一块学包粽子,品尝了美味的“五黄”,一块品味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这天我起了个大早,第一跟母亲插菖蒲艾草。母亲告诉我,过端午节的传统有菖蒲艾草、吃粽子、品五黄等其他风俗。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须在门窗上插上菖蒲艾草,它有哪些用途是不让蚊虫进入屋内。迷信的说法是可以辟邪。

接着,我和母亲一块包粽子。材料母亲早就已经筹备好了,有棕叶、糯米、肉等。筹备工作是如此的:把粽叶放在清水里浸泡5~6天再洗干净;把绑粽子的绳子剪成大约两尺长的一段段;把洗干净的肉切成2、3厘米见方的肉块,放在酱油里浸泡一个晚上。包粽子之前,先把糯米淘洗干净,把水沥干后倒入盆中,放上调料拌匀;把粽叶和绳子用开水浸泡起来。下面大家就开始包粽子了。第一我取出两张粽叶一头一尾重叠,在一端叶子正面朝里折成一个漏斗状,放入一小碗糯米和肉块,把它们压实压紧,右手先把外端粽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后再用同样的手法完成另一端。然后用绳子把包成的粽子捆 绑结实。如此,一个粽子完成了。

包粽子的时候母亲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大诗人。当年他屡被放逐,便于阴历5月初五这天自己怒沉汨罗江。大家心想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小鱼小虾吃掉,便向江中投放食物。日渐地便演变成包粽子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这个节日我过得非常快乐。今天我品尝了美食,重要还掌握了包粽子,增长了民俗常识。

端午节风俗的记叙文10

阴历5月5日端午节,在这一天大家要赛龙舟、吃粽子。是由于要纪念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胶蛟虾蟹吃饱了,就不在吃屈原的尸体。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好听的歌儿“5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三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的时候,大家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每到端午节,大家把房屋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预防毒虫孳生。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