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示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打造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生活。以下是我们筹备的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范本,欢迎借鉴学习。
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1
以新年轻人的精神——观《觉醒年代》有感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成立的一段中国伟大觉醒历史。那个年代,正处于青春时期的新年轻人们不断以青春追求救国的理想,坚持斗争的精神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年轻人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生活最宝贵之时期也。”在1915年-1921年这段时期,陈延年与陈乔年努力寻求救国真理,经过千锤百炼后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投身于革命事业;赵世炎跟随李大钊先生知道并领导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先锋;许德珩在以青春为五四运动维护国家主权奔走,对牢房毫不畏惧,从向《新年轻人》投稿到领导驱张运动,后来深受李大钊先生与陈独秀先生影响将一腔热血终生奉献于革命;周恩来在南开呼吁师生,在狱中坚持学习、坚持抗争,对理想不断追求。这是那个年代的青春精神。
他们是黑暗时期一批勇于奋斗的新年轻人们,他们因拥有着一同的理想而相识,并一直“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他们为国家,走出校园,走向街头,以青春的昂扬精神,使更多的大家走上救国的道路,他们互相激励,并肩作战,只为追求真理,救亡图存。
由于有了那个年代的新年轻人,才有了他们所创造的“青春之中华”。百年过去,大家是百年后新一代的新年轻人,今日的“青春之国家”正需要大家以年轻人精神去创建,以新年轻人的精神踏向新的征途,好似百年前的年轻人们一样不懈追求理想,接好年代的接力棒,做好新年代的新年轻人,继承百年前年轻人的精神。
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2
黑夜无论如何悠长,白昼总会到来。——题记
在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封建复古的思想充斥着整个中国,毒害着大家的灵魂,束缚着大家精神上的解放。
就在这种腐朽思想大肆蔓延的时候,《新年轻人》像黑暗中的一束火光,冲破了旧思想的罗网,从而开始了一场历史意义深远的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年轻人》的主办人独秀在第一卷第一期的发刊词《敬告年轻人》中说,“中国社会到处充满了黑暗,第一觉悟、勇于奋斗的年轻人,需要用快刀斩乱麻的精神,同陈旧腐败的思想决裂,推进社会的前进。”这种思想犹如漫漫黑夜里迸发出的火花,所以《新年轻人》一出版,就遭到进步年轻人的追捧。
在《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中,我还看到了友善细心的李大钊、朝气蓬勃的毛泽东、正直的陈乔年和陈延年等等很多人物。他们是真的的`英雄,他们不为名不为利而活,也不甘平凡一生,他们的一生,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燃烧,愈是黑暗,他们燃烧的更加猛烈,于是变成了火炬,点亮了一个年代的夜空。
曾在《新京报》中看到过一段话,我想引用这段话作为我今天习作的结尾。
“大家深信,世界势必向好,今天所有些混乱与芜杂,努力与精进,都将在进步中变得愈加明确。时光漫长,道路宽广,大家仍旧拥有理想,拥有将来。”
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3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大部分人还在沉睡时,有一些人已经觉醒,也正是他们,才使中国翻天覆地!
——引言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当全国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中时,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领导着《新年轻人》和北大的很多学子,拓展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
这部电视剧还原了很多当时的情景,如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北大“红楼”的修筑,还有袁世凯,张勋的两次复辟帝制……可以说常常使人浮想连翩,惊喜连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国内革命大伙,文学泰斗鲁迅先生所写《狂人日记》时的情景,这本书是以一个疯子为第一人称所写,它讲述了在一个疯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以一个疯子的言语讽刺了封建的“吃人礼教”。大家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一个毫无生气的黑暗社会表现地淋滴尽致。
还有李大钊与工大家互帮互助,纯朴真切的友情更是让我感叹,记得在剧中有如此一段情节;李大钊先生听说我们的工友朋友们没领到工钱,便大春节的用我们的薪水买了好多年货,带给工大家,还亲自和他们包饺子。号外,他还给工大家讲了马克思主义,让工大家重新对新生活燃起了期望……
这部影视作品展示了一个黑暗无光的封建社会,但又塑造了陈独秀等一群为祖国带来期望光芒的人。他们追求新文化,向往新生活,他们为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剧情中陈独秀为了发扬新文化,不惜一次次与权威大伙斗智斗勇,这坚定的决心使我敬佩。
感谢《觉醒年代》,它让我见识了先烈们是如何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奋斗,也让我了解,唯有拥有常识和胆魄,才能改变运势,改变年代!
觉醒吧!同学们!用常识武装自己,用精神改变年代
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4
这个暑假,我追了一部剧——《觉醒年代》,对伟大的先驱李大钊有了更全方位的认识。
首次知道李大钊,是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先生的女儿李星华回忆爸爸从被捕到就义的悲壮经历。让我感觉到了一个崇高伟岸、宁死不屈、舍身殉难的光辉形象。
这次看完《觉醒年代》,李大钊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止是仰望中的高大,而变得愈加前凸后翘、真实。
李大钊先生平易近人。他一登场,身穿长袍,戴着眼镜,坐在一群留学生中,和青年讨论着国家大事,呼吁学子奋起“倒袁”,拯救国家。
李大钊先生敢于表达和坚持我们的看法。当他听到陈独秀先生说“中国没救了”时,立即进行反驳,表明我们的看法,坚信国家有光明的将来。
李大钊先生胸怀宽广。虽然在对国家将来的辩论中有不同见解,在陈独秀先生被一群学生围着殴打时,他还是挺身而出,掩护陈独秀先生逃出,并且在了解他们真的意图后,和陈独秀先生成为朋友,还把我们的大衣送给了陈独秀先生。
李大钊先生关心民众疾苦,深爱我们的小孩。当一位妈妈在大街上乞讨,期望得到一些医药费给小孩治病,李大钊先生站了出来,帮这个穷苦的家庭交上了医药费,当得知小孩需要住院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把我们的衣物、怀表等放到了当铺;当李大钊先生的一位学生由于缺钱而上门求助,期望能得到资助时,李大钊先生不考虑自己家里的状况,毅然为学生凑齐学费,却差点和我们的小孩毁约,难以满足他们的愿望,去吃一顿涮羊肉。
李大钊先生,既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先驱,同时又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一般人。
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5
近期,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非常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常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深思认识到:仅有政治规范的改革不足以救中国,需要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范围的改革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进现代科学在中国的进步,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样“南陈”与“北李”是怎么样认识,并走到一块的呢?他们的首次交手,谈论的是那些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示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需要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示了先进常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一般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着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最强。剧情明确勾勒出当时大家的平时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很生动和形象,总是一登场,便让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哪个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示了那个年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我们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改革运动中,着实让人敬佩不已。
大家目前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年代的年轻人,大家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
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6
这两天把《觉醒年代》看完了,真的让自己收成良多,对中国共产党的打造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意识,一群仁人志士踏上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就是如此一群拥有崇高理想且意志坚定的革命先烈,在1921年打造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打造、进步作出壮烈牺牲,谱写一段段后世铭记于心的革命史诗。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北大开办工人夜校,毛泽东和同学们邀请校工们参加学习,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教授先生在这里教工大家识字,给他们开民智,看着李大钊先生激情澎湃的讲课,陈独秀先生诲人不倦的教识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坐在地上教写字,他们满腔热血的传授、无私奉献的付出只不过为了打开工人的思想,宣传教育,让大家不做愚昧不知、目不识丁的工人。他们给工人阶级打开思想新潮,为将来发动工人群众,创造工人组织奠定基础,让工人阶级起先锋队用途。
李大钊先生说:“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看法,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如你所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了。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国成功走上了全方位建设社会主义现化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进步马克思主义面执着努力!
《觉醒年代》让我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他们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抱负和民族意识。
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7
今天,我追完了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这是我长这么大一来,首次自发的写一篇关于电视剧的观后感,忽然一下,又不知从何说起,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名新年轻人,时隔一百年之后,我第三感觉到了伟人的伟大,他们是19世纪的九零后,那个时候的他们为中国探索着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那个时候的中国过着仰人鼻息的屈辱生活,今天,大家是20世纪的九零后,大家也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各个岗位上努力拼搏着,今天大家可以和过去欺负中国的列强们毫无畏惧的说:“你们没资格说,你们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同中国谈话”,没你们的牺牲奉献,也就没今天的中国。
真的很感谢这部电视剧,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都致力于为大伙呈现出一个活的历史,一个真的奋斗的伟大的历史,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真真的正的认知到了一部鲜活的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史,让我对党的开创者的认知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干涩浅薄。以前,上学的时候,我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我只了解陈独秀创办了《新年轻人》杂志,竖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我只了解李大钊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那时候的我看来,他们只不过出目前历史书上的一个考试知识点,可能还会感觉很枯燥乏味,我只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要朗读并背诵全文,当时还感觉特别的麻烦,直至今,我才真的的认知到,这书本上的寥寥数语,对当时封建落后的旧社会起到了多大的启蒙用途,这寥寥数语,说尽了他们多么艰苦的一生,更道尽了他们这样无私无畏勇敢抗争的青春岁月,而也正是他们奉献的那寥寥数语也正成为大家目前享受幸福生活的根基。我拿着平板看着屏幕里的伟人,边看还要边喝着快乐水,吃着水果零食,惬意的非常,却在每个画面感同身受,想起他们牺牲的时候是和我差不多大,甚至比我还要年青,我不禁问自己,大家如此对得起先辈付出的鲜血嘛?后来我想,大家目前的幸福生活不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不正是他们想看到的以后吗?
每一集,每个片段,每一次伟人的演讲,都让我为之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时时刻刻都让我真的的想去知道历史,知道伟人,同时也愈加珍惜目前的幸福生活,目前的大家吃得饱穿的暖,可以享受好的教育,目前的大家已经不需要再仰人鼻息,大家已经可以自己当家做主了,请前辈们放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职责,20世纪的九零后正在和你们一样,为祖国的兴盛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大家这一代人的使命与职责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不久的以后大家必然会重回世界之巅,那个时候你们也将看到伟大的中国,先辈们的努力与付出没白费,鲜血也没白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万岁。
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8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以之前的一段历史展开的叙述。
这期间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节奏不一的艰难时世,当时的辛亥---并没彻底改变中国混乱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无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图复辟帝制,同时也有一大量年轻人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消息引起国民哄动,让在海外留学的一部分有志者年轻人李大钊等人愤愤不平,他们纷纷回国寻求一条救国的道路。李大钊说:“大家需要要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时陈独秀也创办了《年轻人杂志》宣传新思想,主张白话文,为探寻一条救国的道路打开了新思想涌流的闸门。许很多多的有志年轻人们参与进去发表我们的---看法。
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北京大学”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随后又在民巷打造起“新年轻人编辑部”。此时北京大学的一些顽固的保皇党也与新年轻人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类画面让大家看到了中国---诞生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也让大家感觉到了中国文化的不断进化。
在探索和进步真理时,十分艰难。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加上白话文的飞速传播,如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巨作异军突起,大大推进了有志年轻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节奏。
这部剧中也有不少风云人物,他们的服装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年代的冗杂和混乱。譬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国外留学回来,西服革履的胡适等人,这类极具色彩与魔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观众眼帘。而且他们的人物特征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年轻人学子也让大家过目不忘。他们让大家看到当时那个年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探寻成功的道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年代》为大家展演了中国---的创建过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同时赞扬了觉醒年代时期一批共产主义者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这部剧具备深刻的教育意义,让大家看到中国的艰辛,让大家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家要珍惜当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不负众望。
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9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正在央视热播。《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核心时间,聚集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示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打造做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年轻人革命者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等爱国进步年轻人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
除此之外,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常识分子的思想和看法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交锋,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年代人物群像。这类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锋芒有理想、有困境有探究,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播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五四运动中,无数年轻人学子以国之运为己之担当,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年轻人创办杂志《新年轻人》引革命洪流;抗战革命中,年轻人毛泽东投笔从戎,秉心中之担当义无返顾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大家身处和平年代,不同于战乱年代,不必颠沛流离,但大家仍身兼重大使命,不可以懈怠,争做永做年代的奋进者,为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
除此之外,大家还需要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不断塑身立德,是非分明,认清世界变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树一身正
每一个年代都是一场长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的接班人,在这跨世纪的接力中,大家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风雨兼程地投入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
觉醒年代电视剧观后感10
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为之感慨,为之激动,为之震惊,心潮难平。
视线,把大家拉回到100年前:黑暗的旧中国,满目苍夷,生灵涂炭。这部电视剧以1915年《年轻人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年轻人》成为中共机关的刊物为时间线,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党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首的革命先驱,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为首的革命年轻人,为济世救民舍身取义、慷慨赴难的英雄壮举。革命先辈用实质行动,演绎了最“燃”的青春,展示了最热血的担当!
观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一部中国的革命历史。剧中一个个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有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五四”运动陈独秀,有敢为人先、为民发声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有一代国士、北大校长蔡元培,有“科学与民主”运动的旗手、文学巨匠鲁迅等。还有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热情满怀,又嫉恶如仇;他们善良厚道,又坚持原则……就是在爸爸面前,也是从不认输、从不低头的“刺猬小孩”,最后,为革命献出了年青的、宝贵的生命。
观看《觉醒年代》,我一次次感动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100年来,大家的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打造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华民族进步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写下了壮观秀丽篇章。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达成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站在100年后的今天,大家是生于盛世、重任在肩的新一代。必须要牢记历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年代先锋,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努力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大家的奋斗目的,也是大家的坚定信念。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很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如此一个年代,无数年轻人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年轻人、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年轻人》,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倡导白话文白话诗。
“现在大家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大家”——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年轻人们回来了,他们将要捐躯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存活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大家,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必然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大家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年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一般人,成为英雄是由于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现在,有大家!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大家身为青少年,应该认真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大家的期待,不辜负爸爸妈妈和老师对大家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大家的一同努力之下,中国必然会强大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