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备革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大家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策略、推进教育革新、全方位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涨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总是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年代对师德有不一样的需要,现代师德是对古时候师德的继承与进步,常识经济年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捐躯教育是师德的基本需要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健全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成。
教师不止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其他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收获感、幸福感,勉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捐躯。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知道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打造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领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达成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如何爱才是真的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觉得,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一直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极少鼓励、表彰、一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小孩,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同等看待,不可以用容易暴力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亮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更新观念、努力革新是师德的新进步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常识、练习能力、进步智商与思想情操遭到好熏陶的场合。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所有师德需要都基于教师的人格,由于师德的魔力主要从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如何做人的人,第一自己要了解如何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有哪些用途,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5.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常识经济年代,常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愈加快,每一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进步速度这样之快的背景下,假如不常常处于学习状况,大家的常识结构非常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需要。所以,年代需要教师需要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常识和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