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增长快,远远超越社会生产的需要,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结果导致不少需要分流的企业富余职员暂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成为下岗职工。今天学习啦我们要与大伙推荐的消息是:中国第二轮下岗潮的最新趋势。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数据,历来以岿然不动而著称。不管经济形势是欣欣向荣还是一片颓势,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维持在比4%到4.3%之间的地方,几无波动。所以,当一个研究失业的学者宣称中国将迎接第二轮下岗潮时,读者非常或许会吓一跳。
11月7日,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一次平台上宣称,受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等原因的影响,不少人要面临下岗的问题,中国将迎接第二轮下岗潮。
考虑到年初以来,媒体持续的报道制造业寒冬、外企跑路等新闻,这一看法颇有市场。但事实上,中国现在的就业问题并不紧急,中国在将来几年时间里也不大可能面临下岗潮。缘由有三。
第一,除去城镇登记失业率以外的多项就业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第二,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农村剩余劳动力锐减的问题,将来几年的劳动力提供重压将大幅减小;第三,中国国有企业到现在为止,还没像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烂到无以为继、不能不破产的地步。
就业重压完全可控
民生证券研究院高级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尽管今年以来的就业状况相比去年略有恶化,但中国现在不只不需要担忧失业,反而还要担忧就业市场的供不应求。
第一,从调查失业率数据来看,2015年6月以来,调查失业率连续攀升,截至9月已达到近两年新高5.2%,但不久调查失业率完全可控、重压远小于2009年,而且这一上升趋势可能遭到统计范围扩大或者季节性原因的影响,并不可以改变就业总体稳定的结论。
第二,从求人倍率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3季度,求人倍率已持续20个季度维持在1以上,而且自08、09年触及0.85的低点后,求人倍率几乎每年上一个台阶,2014年底一度达到1.15的历史高点。从趋势上看,今年上半年求人倍率明显恶化,但3季度第三回升,新增求人倍率也稳定在0以上,也基本看不到失业的影子。
求人倍率是指一个统计周期内对劳动力的有效需要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其公式为:求人倍率=有效需要人数/有效求职人数。求人倍率大于1表明劳动需要大于供给,反之则表明劳动需要小于供给。
第三,从薪资收入增长数据来看,无论是从城镇就业职员还是农民工收入来看,都维持了迅速增长,就业市场总体还是供不应求的,而且农民工薪资增长更快,表明农民工更为稀缺。城镇就业职员的平均薪资自2012年以来就持续快于GDP,今年来虽持续放缓,但2014年仍维持了9.5%的增速,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1.3个百分点。
第四,从新增城镇就业数据来看,虽然GDP增速自2010年以来不断下滑,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却稳步增加,远远超出金融危机之前。今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提前完成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目的。根据去年的数据估算,今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有望达到1302万人,连续三年维持在1300万人以上。
但隐形失业广泛存在
尽管中国就业重压完全可控,但朱振鑫指出,因为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工业企业遭遇困难,隐性失业的现象很多存在。隐性失业是指职员被降低薪水、无薪休假、缩减工时、削减福利等弹性工作安排。
中国以国企为主的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致使地方政府有动力遏制显性失业。这也是中国到现在为止仍未出现所谓的下岗潮是什么原因。
朱振鑫指出,不少传统工业企业虽然库存高企、产销降低、开工率不足,但并未裁员,而是将显性失业转化为隐性失业,容易见到的方法有降薪、缓发薪资、停薪留职、内部休假、推迟入职等。
而且,如此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
降薪。譬如煤炭龙头神华集团于今年按全职员资总额的10%下调职员薪资总额,中石油也传说降薪15%。这还只不过公开的基本薪资,国企职员的大多数收入来自奖金和各种福利津贴,而依据大家的认知,这块收入的降低更为紧急,不少煤炭、钢铁、石化企业的职员实质收入降低了一半。
缓发薪资。今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调查了85家煤企,发现有40家存在缓发和拖欠职工薪资问题。
停薪留职+内部休假,譬如山西五大煤企之一的潞安集团特别公布《潞安集团职员停薪留职管理方法》和《潞安集团内部休假暂行管理方法》,规定在集团工作年限满5年、符合有关考核条件的职员可申请停薪留职,停薪留职起步期限不少于5年,到期可继续申请。工作年限须满1年满足条件的就可申请内部休假。
推迟新职员入职。譬如上海神开石化装备公司向部分已签约毕业生发出公告称,受国内外油价持续低迷的影响,公司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效益遭到巨大冲击,公司方面提出延迟一年入职或者解约的策略,近五成学生同意延迟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