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腊八节作文合集八篇
在学习、工作、日常,很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必须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讲解,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很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腊八节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伙一块儿看看吧。
腊八节作文 篇1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阴历12月初八,妈妈给大家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块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妈妈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妈妈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由于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部分剩余杂果,煮给小孩吃,也是节省的好方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妈妈是腊八这一天去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爸爸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目前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1930年1月7日去世的,正巧那天也是阴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我们的家,为了纪念我的妈妈,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小孩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海外,特别是近期的十年,大家几乎连个“家”都没,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腊八节作文 篇2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非常小的时候,母亲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大家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其他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同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父亲、母亲还有在大家家干活的叔叔阿姨们都一块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很多多的杂粮放在一块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向往日起的那样早,是母亲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母亲说:“你不可以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双眼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些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日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日渐的少了起来,母亲说,大家每个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大家无时无刻都要记住:“大家永远不要懒惰,大家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腊八节作文 篇3
在我的故乡,每年的阴历12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风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成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大家故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材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大家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真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即使是枣树把饭吃掉了。大家如此做是什么原因,据老大家讲,原来大家这个区域的枣树原都不结果,大家都不想种枣树。枣神见大家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大家摘下一尝,又酸又甜,美味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告诉大伙,只须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大家根据她说的办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闻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很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提供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要。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方法罢了。
直到目前,故乡的有的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如此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故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腊八节作文 篇4
腊月初八,国内人民有吃腊八粥风俗。据了解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成,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8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天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故事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将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了解有些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采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没钱人。传闻吃了将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没钱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了解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常寺僧每天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将来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护粮食之美德。
腊八节作文 篇5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年代,国内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块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时候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一个传闻,说是佛教的开创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女孩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如此就给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如何说,大家吃腊八粥,都是以庆祝丰收为内容的。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由于它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大丰收的成就。 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区域的群众,都十分看重“腊八节”。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一样的`讲究。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长安县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区域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
腊八节作文 篇6
【我在老家酒业过腊八】
一个星期六,大家铜陵日报社校园小记者一行来到安徽老家酒业参观,同意传统文化熏陶,以小记者的身份过一次腊八节。适逢老家酒业的“打酒节”,大家一并学习知道了酒的酿造工艺和中国的民俗文化。
大门口高高的彩虹门、长长的红地毯、热情的腰鼓队吸引着大家走进工厂,一排排红灯笼映衬着“腊八打酒节”几个大字,热闹非凡。一大排酒坛围满了一个冰封的池塘,就像一串项链挂在那里,十分漂亮。
大家第一来到藏酒阁,浓浓的酒糟味扑鼻而来,父亲说老家酒业有着悠久的传统工艺酿造历史,尤其是二楼的封坛原浆,都贴有代表身份的标签,听说价值不菲,值得拥有哈。
随后大家来到酒粮坊,大家参观学习了白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真是大长见识,原来白酒酿造要经过出窖、拌粮、上甑、接酒、摊晾、入窖、封窖、窖藏等复杂工序,真是困难。
在展示大厅,大家学习了腊八节的起源和风俗,同时获悉,打酒的“打”字原指买的意思。经过学习,大家知晓了传统民俗中的很多历史典故,我现场书写了一副对联:“风云激壮志,礼乐秀群英”并上台展示,最后和小记者们一块绘年画、剪窗花、喝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暖的腊八粥入口,真是美味啊!
这一天我学习知道了传统民俗文化和白酒的酿造工艺,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腊八节!
腊八节作文 篇7
腊八是春节的序幕,从这天开始,母亲就会为春节做筹备了,一直要忙到除夕。这不今天就是阴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了,让我不禁想起了每年吃腊八粥的情景。那粥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味道。
在大家家腊八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腌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母亲说这一天腌的蒜会变成碧绿色。非常神奇,确实这样。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这个节气才能把蒜腌绿,之前无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变绿了,才知晓这大概是母亲为了让大家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漂亮的谎话吧。腊八这天大家孩子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快乐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滩了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检,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们两个生气。目前挑豆子这项任务母亲又交给了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他父亲小时淘气多了。腊八粥里除去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必不可少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肯定的方法,既要软烂黏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母亲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大家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母亲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70年代,物质常见不太丰富,但大家家因有母亲的粗粮精做,餐桌上一直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
目前母亲每年还熬腊八粥,因我在学校住宿吃不上,她会把粥冻到冰箱里等春节回去给我吃。说实话跟春节的佳肴相比,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母亲还是年年给我留着,我也会非常有兴致地大吃几口,我知晓只须如此母亲就满足了,我也满足了。
腊八节作文 篇8
节就要到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腊八节。那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家乡有不少关于腊八节的风俗,让我目前都还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由于进了腊月门,天气也就真的的到了“数九寒天”了,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国内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了,各地的风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非常大。但,它的受看重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由于过了腊八,就离春节不远,年味也就愈加浓了。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大家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个人再给那样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感觉老过如此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非常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提供的粮食中没黄米。有些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哪些其它门道搞到的,不然,所谓的腊八饭,就只可以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了。不管如何,大家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非常高的,由于可以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开始怀念家乡的腊八节,真期望可以回老家过腊八节,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饭,那该有多惬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