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腊八粥的小学五年级作文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下面是我们为你带来的 关于腊八粥的小学五年级作文,欢迎阅读。
【篇1、烧腊八粥】
中午的时候,母亲说今天是腊月初八,按风俗要烧腊八粥吃。我叉嘴了:“那好,晚上大家就是吃八宝粥。”母亲后来告诉我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于是大伙商量决定:母亲晚上下班回来烧。
“吃晚饭了”母亲在厨房里喊。我快点走到桌子旁筹备就餐,哇,粥里面东西真多:黄豆、蚕豆、胡萝卜、山芋、白萝卜丝、咸肉再加上米与菜正好八样。母亲又告诉我:“腊八粥不肯定就是说放八样东西,正好八样那完全是巧合。”没想到我理解又出错了。
母亲烧得粥可真美味:粉粉的蚕豆,甜甜的胡萝卜,山芋吃起来比胡萝卜还要甜,还有我最喜欢的吃的肉类食品-----咸肉。结果我吃了一碗还想添,可是母亲只给我添了一点点,她怕我吃撑着。后来母亲说:“锅里面多呢,明天早饭还吃这个。”
听了这话我才舍得丢碗不吃,连忙点头:“好好好,耶!”
【篇2、母亲的腊八粥】
早上,远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阴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了,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腊八是春节的序幕,从这天开始,母亲就会为春节做筹备了,一直要忙到除夕。
在大家家腊八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腌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母亲说这一天腌的蒜会变成碧绿色。很神奇,确实这样。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这个节气才能把蒜腌绿,之前无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变绿了,才知晓这大概是母亲为了让大家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漂亮的谎话吧。腊八这天大家孩子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快乐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滩了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检,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们两个生气。目前挑豆子这项任务母亲又交给了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他父亲小时淘气多了。腊八粥里除去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必不可少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肯定的方法,既要软烂黏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母亲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大家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母亲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70年代,物质常见不太丰富,但大家家因有母亲的粗粮精做,餐桌上一直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
目前母亲每年还熬腊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会把粥冻到冰箱里等春节回去给我吃。说实话跟春节的佳肴相比,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母亲还是年年给我留着,我也会很有兴致地大吃几口,我知晓只须如此母亲就满足了。
【篇3、腊八粥作文 】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阴历12月初八,妈妈给大家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与十八种干果掺在一块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与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妈妈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妈妈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由于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部分剩余杂果,煮给小孩吃,也是节省的好方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妈妈是腊八这一天去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爸爸与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目前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1930年1月7日去世的,正巧那天也是阴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我们的家,为了纪念我的妈妈,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小孩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海外,特别是近期的十年,大家几乎连个“家”都没,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小孩,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讲:“外婆,将来大家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母亲说这腊八粥可美味啦。你以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部分小孩们真馋。我说:“那是你母亲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目前为何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小孩轻轻地说:“母亲与姨妈说,你妈妈为了纪念她的妈妈,就每年煮腊八粥,你为了纪念你的妈妈,也每年煮腊八粥。目前大家为了纪念大家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大家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部分红枣、花生、栗子和大家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大家这一代筹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伙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块……”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阴历乙卯年12月8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你看,这是母亲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怎么说,只泫然地低下头去,与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篇4、吃腊八粥】
阴历12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新年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风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漂亮的故事。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宝宝发现,女宝宝急忙跑回家探寻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女孩向来慷慨大方,助人为乐,她将每一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收罗在一块,加上一些自己家里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飞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没钱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如此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含义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与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妈妈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妈妈却总会想尽方法给大家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妈妈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块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妈妈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预防粘锅,伴随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 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春节前的节日氛围。那时我只不过感觉腊八粥美味,而没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觉到这其中承载着妈妈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篇5、我家的腊八粥】
说,大家每个人都要吃一碗粥,让大家无时无刻都要记住:“大家永远不要懒惰,大家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大家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其他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同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母亲还有在大家家干活的阿姨们都一块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很多多的杂粮放在一块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向往日起的那样早,是母亲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母亲说:“你不可以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双眼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些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日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日渐的少了起来,母亲说,大家每个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大家无时无刻都要记住:“大家永远不要懒惰,大家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篇6、请你来吃腊八粥】
大凡北方人都爱喝粥,炒上三两个菜,熬上一锅粥,再吃些镘头、花卷、大饼之类的主食,如此的一顿饭,对刚从外面出差的人来讲,最是能找到家的感觉。
说到粥,便不可以不提药粥。春夏秋冬季节,季节变幻,人的身体也会伴随天气变化而有所不适,你尽可伴随时光流转去吃各种时令粥。
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你可以今天吃红枣粥,明天吃首乌粥,后天吃山药粥,再后天吃萝卜粳米粥,只须你不嫌麻烦;炎热夏天,暑热闷湿,用梨、冬瓜、丝瓜、西瓜皮、薏苡仁等做粥,自会叫你食欲大增,暑气尽消;秋天燥邪侵袭,在煮粥时,适合加入梨、萝卜、粟子、芝麻等药食,起到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效果;冬天么,还有点远呢,你先备下些枸杞、龙眼、胡桃便是了。
当然,吃粥还是不加带味的中药为妙,倘若每天吃饭如吃药,还不如等病了将罪集中起来受几天,好在上面提到的入粥皆美味,你尽可打开胃吃。
鲜花也可入粥。南方多梅花,可以将梅花花瓣与粳米同煮,保你神清气爽;3月桃花烂漫,5月月季吐香,6月百合盛开,7月荷花亭亭,9月菊花清丽,当是入食的好时节,或晒干研末,或切开成条,加蜂蜜或白糖与米同煮,那味道,嬉,不说了。一年吃下来,四大美女看见你也要学阿拉伯女子,拿块布遮面了。
有专门卖粥的,名曰粥屋。容易干净,类型达十多种。放着音乐,一碗粥,一份小咸菜,经济又爽口。
以前每天盼着腊八。上大学时一到那天假如不早起,便吃不上饭。假如赶巧在家,妈妈会早早起来熬,那香味,让贪睡的我会一咕噜爬起来。目前为人母了,虽常有早上来不及做,去外面吃的举动,但到那天,可是必须要早起做腊八粥的。
据了解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于腊月8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有些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采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 煮成腊八粥散发给没钱人。传闻吃了将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了这么多年的腊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腊八吃粥的习惯是改不掉的。
昨晚睡前本是想着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点半,突然醒来想起忘泡了,快点起来洗豆下锅,又眯了会,然后洗漱,炒菜。
我这一锅粥,放了小米、大米、薏米、绿豆、莲子、红枣、麦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来种,还没有打开锅,那香味已经溢满了我的小屋。
清晨,因了这粥香而愈发迷人了。
【篇7、甜甜的腊八粥,浓浓的回忆】
又是一个腊八节,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腊八粥,那一丝丝的甜意,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腊八节……
对于那时的大家来讲,腊八也是个很特别的节日,早早地就期盼腊八节的到来。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大家放学就约好了伙伴,三五成群,女生背着自制的冰车,女生拎着个大篮子,一路小跑,直冲大家冬季的乐园——村外大河边。
6、七米宽的大河冰冻结实,冰面光洁如镜,阶梯似的石头上流水结的冰,凸凹波纹如鱼鳞,疙疙瘩瘩,很是美观。女生们放上冰车,有些跪在上面,有些'两人坐一块,双手冰钎一凿,“哧溜”一声,滑的不见踪影。女生也不甘示弱,从河边找上薄而大的石块,再用双手捧上几捧背阴处没化的积雪,分撒在冰面上,放好石块坐上去,“推吧。”后面的人一推,嘎啦啦一阵冲向前,有些原地打转摔倒,有些冲出不远屁股下的石头早已无影无踪,四脚朝天,任凭后脑勺被磕的有点闷疼,依旧会找一块更大的石块,大伙像串糖葫芦,一个一个拽着前面人的袄后襟,齐声令下,一块使劲,还是不到几步,横七竖八,人仰马 翻,脑勺着地,玩的起劲的大家根本没在乎冻的通红的小手都蹭破了皮。寂静而空旷的山涧回荡着顽皮的欢声笑语……
天色已晚,兴致未尽的大家匆忙各自赶到上游(为的是干净),用石块砸上几大块冰凌,根据自己心中的想象,把冰块稍做敲凿,像娃娃,像动物……载着满心的喜悦,不停的用口中的热气哈着冻的发青的小手,回家的路上,仍然忘不了欢闹嬉戏……
腊八的早晨,早早起床,和姐姐弟弟争先恐后,端上母亲做的红红的腊八粥,跑到院里,抢着去喂昨晚放在每一个门口两边的冰凌人儿,用红色的豆子给他安上小嘴,看着似笑了的冰凌人儿,心里别提有多美……
不觉太阳已经升起,尽管没了孩提时的情趣,但那甜甜的腊八粥依旧给人以浓浓的回味。
【篇8、多福多寿腊八粥】
“吃饭了!”我刚放下书包,父亲便急忙喊道。的确有的饿,想到立刻就可以吃到母亲烧的香喷喷的红烧肉和拿手的糖醋鱼,我快点去洗了手。
“什么?今天喝粥?”我看着每个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满地嚷道。抬眼看看平常一样讨厌喝粥的父亲,想找到同盟,一齐“反抗”,没想到父亲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再看看母亲、爷爷,他们也都吃得乐呵呵的。这是如何啦?爷爷看我在发愣,便放下碗,饶有意味地吟诵道:“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婷婷,粥是宝啊,不可浪费!”我还没有回过神儿,母亲义开口了:“早(枣)下力(栗)气,来年丰收。婷婷,这粥有营养,吃吧!吃了腊八枣,背起书包往家跑。婷婷,快放假了吧?别呆了,快吃呀!”
“哦……”好像这粥还有哪些深意!我刚捧起碗,父亲一阵狼吞虎咽,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声喊道:“过了腊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大家,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大吃大喝”了起来。真是奇怪,一阵猛喝之后,原本冰凉的手变得暖和起来了。
边吃边听他们聊着,我才慢慢了解过来:原来今天是12月初八,传闻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12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后来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风俗,掺在白米中的五谷杂粮总计不下20种,吃了将来可以增福增寿,故又称“福寿粥”。
原来,这看上去一般的一碗粥有这么深刻的意义,于是我赶快请母亲传授做“福寿粥”的办法。母亲告诉我,先筹备好要用的材料:必不可少的是粥米,豆、枣三样,其他可依据自己家里人口味配比,如核桃、粟子,玉米、葡萄干等。玉米要提前泡3—4小时,其他材料可混合洗净,再将所有些材料一块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喜欢甜的就放些冰糖一块熬,用紫砂煲,三小时就能喝上粥了……
在大家这里,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赠送亲友,必须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这象征着多福多寿的腊八粥,人家可别忘了12月初八喝一大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