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各学科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腊八节作文

   日期:2022-02-19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478    评论:0    
核心提示:有关腊八节作文大全7篇  在平时学习、工作抑或是日常,大伙最很熟悉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

有关腊八节作文大全7篇

  在平时学习、工作抑或是日常,大伙最很熟悉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办法。怎么样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们精心收拾的腊八节作文7篇,供大伙参考借鉴,期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腊八节作文800字汇总7篇

腊八节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在中国民间的节日中,腊八节虽不及新年、中秋、端午、重阳等那样热闹隆重,但因为历史悠久,传闻动人,还是颇有影响的。

  腊八节本是佛教的节日。据印度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过去出家修道,但经过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没能在精神上摆脱对生活的各种烦恼。这个时候他已经饥饿疲惫到了极点,幸好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使他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最后在菩提树下静思7日七夜,终于觉悟成佛。于是佛教便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来纪念。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徒觉得释迦牟尼成佛是在12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古时候,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并且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后来伴随时间的推移,这一风俗便从寺院扩展到民间。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时期,这一天各寺院都要作浴佛会,还要煮七实五味粥供佛并赠施主。是日民间各家亦将果子杂料煮粥而食。

  明朝时,皇帝在这一天要向文武百官赏赐宫内煮的腊八粥,其用料自然十分讲究。到了清朝,这一风俗更为风靡,不只家家煮腊八粥,而且富豪家还用果料做成各色禽虫来装点粥面,相互赠送。清朝惯例,自乾隆年间开始,皇帝赐给文武百官的腊八粥,都是在雍和宫煮成的。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约两米、深一米半的大铜锅,是专为煮粥用的。

  当年雍和宫总共要煮六锅腊八粥:前三锅供佛和献给皇家及王公大臣们享用,所以粥料特别精美,还要添放奶油、羊肉丁等;4、五锅是送给百官及众喇嘛吃的。第六锅是施舍给老百姓的,水平自然就差多了。据了解这口熬粥的大铜锅目前还保存在雍和宫前院的西鼓楼旁,也可以算是一件文物了。

  腊八粥的材料,可多可少:小户人家用大米、小米、江米(即糯米)、红小豆、豇豆、红枣熬一锅粥,颇为甜香可口。昔日豪门大户若熬腊八粥,讲究起来,可就无尽无休了。

  除上述几种一般粮食以外,还要增添珍珠米、薏仁米、菱角皮、赤豆、绿豆、豌豆、芸豆、莲子、花生仁、松子仁、棒子仁、核桃仁、白果、栗子、桂元肉。荔枝肉、红枣金丝蜜枣、青梅、瓜条、橘饼、金糕条、梨干、桃脯、苹果脯、蜜饯温朴、蜜饯海棠,再加上瓜子仁、青红丝,红白糖等等,加上外用果料几乎上百种之多。

  每逢腊八节,民间除煮腊八粥外,还有泡腊八蒜、酿腊八酒等风俗。腊八蒜是将蒜头去皮后泡在米醋内,月余后蒜呈浅绿色,味道鲜美,说是食后可驱疾病,避瘟邪。腊八酒,是腊八节用糯米酿制的酒,越年后酒呈暗红色,晶莹透亮,点滴成丝,酒味浓郁,饮后唇齿留香。可惜这种民间酿制的酒,通常数目不多,仅供家用,市场上非常难买到。

腊八节作文 篇2

  腊八古称“腊日”。从先秦时起腊日已被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了,但当时腊日不固定在12月初8日,直到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12月初八,从此大家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

  在历史上,每年的腊日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获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大家在腊日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仪式和情景。而到了目前,过腊八立刻被人想起来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腊八粥了。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要凑够八样的,红枣、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随性。有的像平时喝的八宝粥。到了腊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妇就开始筹备了,在街头巷尾碰巧见了,可以站一会儿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样,我是哪八样。总有人突然的惊叫一声:哦,我忘了!然后匆匆的忙活去了,别的人便站在当地大声笑起来。腊八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学生一直讨论到上课仍争执不休到底哪个家的粥更好喝。

  关于喝腊八粥的起源,有非常多种传闻,其中以源自佛教的说法较多,一说传为佛教徒仿牧女供养世尊乳糜之典故,而于腊月初8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一说阴历12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大寺作法佛会,煮果品、五谷等物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馈赠信徒,以邀佛佑。其后,此风气渐传至民间,成为国内民间风俗之一。不过,我老家却有一个和这毫不相干的故事,倒也有趣。讲的是很长时间以前,一个很不仔细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烧钱就象流水。这一年到了快春节的时候了,我想就是腊月初8日吧,才突然发现所有些家产都已经花完了,甚至连吃的也没了,饥饿之下只好把家所有些装粮食的缸底儿给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好凑了八样,就熬了一锅粥,这锅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最后这个人还是饥饿而死。为警示后人,所以家家到了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吃,以示珍惜粮食和财富之意,也有过日子要思量,别钻过头不考虑屁股之意。

  小时候每年喝腊八粥妈妈都会讲这个故事,然后说:“其实也就是快春节了,被人家儿都把缸底儿的剩粮食清清,打扫干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妈妈对啥事的剖析一直一针见血的,我想或许真的是这个意思吧。那就让大家别忘了清清我们的粮食缸,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吧。

腊八节作文 篇3

  有的记忆甚至被岁月提炼成宝石,在生命的历程中闪着光芒。也正是这部分或甜或苦的记忆,串成了生命的链,无限地伸延下去。

  腊7、腊八,冻死叫花。这句谚语我非常小便会讲了。是舅爷爷教我的。我五岁那年的腊八,便是天寒地冻,哈气成冰。由于冷,我赖在被窝里不愿起来。而那天,舅爷爷却起得格外早,吃过饭,他竟去了镇上,说有非常重要的事。镇上离村子有七八里路。舅爷爷走了,天,不知何时,竟开始飘雪了。后来,雪下得愈大了。我突然有的怕。我真不知今天是什么日子,舅爷爷非得要冒雪出去。

  由于家生变故,我寄养在舅爷爷家,已经半年有余了。舅爷爷是个孤寡老人,六十多岁,看着,像七十岁,或者还要老。但他却非常爱笑,笑起来,山羊胡子一动一动的,非常好看。我不可以让妞儿跟着舅爷爷再受委屈!多好的小孩,现在却,唉。”他常颤巍巍地说。我虽听不太懂他的一些话,然而我却知晓,他是极疼我的,比起家的人,亲多了。自我来后,他用来换钱的鸡蛋,便成了我的营养品。他的老白干,也喝得少了,说要攒下钱来,以后供我读书。

  舅爷爷终于回来了。他浑身上下一片白,像个雪人。看见我,他便开始笑,山羊胡子上的雪落到我脸上,凉凉的。他将手里拎着的一只大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凭直觉,我知晓那里面应该是吃的。可他却不愿先打开,而是先为我洗脸,梳辫子,末了,又拿出预备春节的新袄,让我穿上。然后,才一点、一点地开那纸包,呀!里面的东西,竟是我没见过的!

  “小孩,知不知道?今天是腊八,也是你五周岁的过生日!”他依旧笑着,但那笑里有了些我不可以理解的深意,“这叫过生日蛋糕!听说,城里人生日都兴吃这个!我是提前让在镇上开杂货铺的亲戚从县上捎来的!”他一边说,一边打开另一个纸包,里面是五支红红绿绿的小蜡烛,他将它们一一插在那个漂亮得耀眼的蛋糕上,又用火柴,一支一支地址着。蛋糕上立时盛开了五朵金黄色的花。“闭上双眼,许个愿吧!小孩,许个你最想要的愿望,往后,你的日子会愈加好的、愈加好,人家说了,生日吃蛋糕、吹蜡烛、许愿,是最灵的。”

  那是我平生首次生日,首次见识并且拥有过生日蛋糕。那蛋糕,是我吃过的世上最好看的的美味——那软糯,那细腻。一生不忘。舅爷爷一口都不愿吃,他说,那整个都是是我的,我要完完全全地把它吃到肚子里——连同许下的心愿。

  所谓刻骨铭心。又所谓,不思量,自难忘。那个寒冷的冬季,一位老人用他所能想到的最特殊的方法,为一个小孩灰色的童年涂上了香甜,成为我一生最温暖的记忆之一。

  是的,时间从来不会使记忆风化。有的记忆甚至被岁月提炼成宝石,在生命的历程中闪着光芒。也正是这部分或甜或苦的记忆,串成了生命的链,无限地伸延下去。

腊八节作文 篇4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12月初八,古时候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了解,佛教开创者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12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风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国内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风靡。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随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块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大家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点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块,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假如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拥有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必须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假如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有哪些用途。倘若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去祭祖敬神外,还有哀悼亡国、寄托哀思的。

腊八节作文 篇5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阴历12月初八,妈妈给大家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块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妈妈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妈妈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由于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部分剩余杂果,煮给小孩吃,也是节省的好方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妈妈是腊八这一天去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爸爸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目前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1930年1月7日去世的,正巧那天也是阴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我们的家,为了纪念我的妈妈,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小孩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海外,特别是近期的.十年,大家几乎连个“家”都没,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小孩,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讲:“外婆,将来大家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母亲说这腊八粥可美味啦。你以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部分小孩们真馋。我说:“那是你母亲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目前为何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小孩轻轻地说:“母亲和姨妈说,你妈妈为了纪念她的妈妈,就每年煮腊八粥,你为了纪念你的妈妈,也每年煮腊八粥。目前大家为了纪念大家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大家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部分红枣、花生、栗子和大家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大家这一代筹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伙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块……”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非常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阴历乙卯年12月8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你看,这是母亲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怎么说,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腊八节作文 篇6

  元宵节的汤圆被人吃出喜庆的味道,端午节的粽子被人吃出怀念的味道,中秋节的月饼和除夕的年夜饭,被人吃出团圆的味道,而腊八节的腊八粥,则被人吃出温暖的滋味和亲情的味道。

  阴历12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又到了过腊八节的日子。温香绵软的腊八粥,端一碗在手,香喷喷、热乎乎、暖洋洋,一锅浓情腊八粥,与家人团圆,品味那深情的传统节日气息。

  小时候,我最难忘的是奶奶熬的腊八粥。看着奶奶筹备各种食材,有大米、红米、糯米、黄豆,加上芋头,再放上红砂糖,我就像她的“小尾巴”跟前跟后,问这问那,“奶奶这是什么?”“我的孙儿,是黄豆啊!”奶奶一遍说着一遍用勺在锅里搅着。“奶奶这又是什么?”“乖孙儿,是红糖啊!”“哇!食物的类型可真多!”“对呀!”奶奶不紧不慢地遍搅遍说着“哪个知盘中式快餐,粒粒皆辛苦。”我围着奶奶,嘴里也一遍一遍重复着“哪个知盘中式快餐,粒粒皆辛苦。”呼吸着从锅里飘散出的腊八粥,香软、甜糯、绵滑,那美味是我童年时光里最温暖的记忆。

  我稍长大些时,成了母亲为大家熬腊八粥。前一天晚上母亲就把做粥的各种食材筹备齐全,大米、糯米、玉米、莲子、黄豆、花生米、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泡着,一早就起床熬粥。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日渐地溢满在家的各个角落,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

  看着母亲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惑的香味和颜色,我一直舍不能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地慢慢喝、细细品。母亲慈爱地、笑盈盈地看着我,我童年腊八节就是在腊八粥和着母亲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的记忆中,每顿饭第一碗母亲一直先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父亲和我。这一年的腊八节,原本父亲说好和大家一块过的,但临时工作有安排不可以按时回家了,听到后,母亲先是一愣,脸色暗淡了,随后立马又调整我们的情绪,安顿我和奶奶吃饭、休息。我都睡了,朦朦胧胧中闻到了香甜的腊八粥味。我推开门,朝亮着灯的地方看去,餐桌旁,父亲正端着碗一口一口喝着粥,“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啊!”“没事,这么晚了,你也要早点休息!辛苦你了!”是啊,我的父亲工作非常忙,极少在家,家的所有重担都落在母亲一人肩上。她上孝顺婆婆,下关爱儿女,一直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每天过去了,母亲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目前母亲有了白发,皱纹爬上了额头,走路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轻快。

  今天,母亲依旧还在为家熬着腊八粥,热气腾腾、香气飘绕,浓香浓香的,细细品味,慢慢回味,今天的甜蜜,明天的期望,蕴藏着多少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温暖的滋味和亲情的味道在房间里四散开来,缓缓地飘向窗外,飘向远方。

腊八节作文 篇7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新年马上到来,在新年到来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非常深的记忆。由于“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非常富裕,但我的妈妈仍会把每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安顿大家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妈妈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大家开心得如馋猫通常,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妈妈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妈妈筹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筹备,然后再一次叮嘱大家早起,并说不然会变成“红双眼”的。当然这一说法来自于什么地方实在无处考证,由于我第二天还没有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双眼”的。“腊八”这天,妈妈一直起得非常早,当大家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样悠扬,那样绵长,那样温馨……天还没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漂亮,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妈妈便开始喊大家起床。当大家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妈妈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大家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打开腮帮子大嚼大吃,由于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妈妈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大家,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大家。这个时候节,屋外总是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大家却沐浴在妈妈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现在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小孩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目前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日常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妈妈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

 
打赏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