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与第一轮双一流名单相比,一个突出变化就是不再区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更要紧变化则是,新名单反映出的双一流建设指导思想与思路的变化。那就是强调以学科为基础,以国家需要为核心,探索打造分类进步、分类支持、分类评价的高校建设体系。
双一流建设2015年8月启动,它是在211、985工程基础上,基于新年代对高等教育进步的策略部署,在高原上建高峰。笔者更想将之理解为,这是新年代对高校进步模式的改变:调整以规模扩张为主的进步模式,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高校重新塑形定位,走特点进步的道路、水平进步的道路和内涵式进步的道路。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改进50年代院校调整的不足,国内高校开始向综合型迈进。随着211、985的推行,特别是高校扩招的推进,国内高校进步进入一个以规模扩张为主的进步模式,大而全成为这一阶段高校进步的主流模式。理工农医人文社科,什么专业都要办,不少高校学科专业动辄超越70个,甚至超越100个的也比比皆是。假如说50年代大办单科性学校存在历史的局限性,那样都向综合性大学迈进,是近20年来高校进步的新问题。
面对这部分问题,2015年启动的双一流更强调特点与内涵式进步,而不是规模。这其中的核心与落脚点,就是学科建设。一所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势必也是一流高校,而不在于学科多少。最典型例子莫过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这所高校长期以来学生规模仅有2000人左右,学科主要集中在有限的理工科专业。但截至2000年,加州理工有7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4位菲尔茨奖,在世界各种大学排行榜中,它都遥遥领先。
正是根据这一思路,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除去原985、211高校,新入围的25所高校中,除2所是综合性高校外,其他23所高校都是特点鲜明的单科性学校。应该说,第一轮双一流建设获得突出成绩,大多数重点建设的学科都迈上新台阶,但毋庸讳言,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科方向上。双一流启动后,一些著名高校纷纷做减法开始瘦身,放弃自己不善于的学科专业,譬如兰州大学停办教育学院曾引起颇多关注,中国科技大学也停办公共管理学院,但与此同时,一些高校又纷纷做加法,抢办医学院,先后有近20所高校提出创办医学院系。同时,很多学校把化学、材料、生物作为重点建设学科,一些要紧的基础学科却遭到冷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部分范围是论文的高产区。同时,建设学科局限于一级学科也带来一些不足,国家急需的一些二级学科与交叉学科处于盲区。
还有一个敏锐问题,就是对学校三六九等的划分。虽说双一流启动之初,就吸取211、985工程的不足,明确提出废止211、985这种终身制的做法,强调双一流会依据成绩有进有出。但由于种种缘由,还是在211、985的基础上,对入围学校划出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高校,其中对一流高校还分出36所A类高校与6所B类高校。这一官方划分,成为衡量高校身份的尺子。一些用人单位据此提出用人门槛的需要,一些高校也把一流高校与一流学科高校作为身份追逐,存在扩张规模的冲动。
去年底,第23次深改委会议上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建议》,标志着第二轮双先进的正式启动。新一期双一流建设系统概要了上一轮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强调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对于学科建设,它明确提出需要引导下的布局需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服务国家策略需要,瞄准科技前沿和重要范围。夯实基础学科,加大应用学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在评价体系上,它也将探索打造分类进步、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核心目的还是引导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在有关范围、方向的革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的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双一流是新年代国内高校水平建设的要紧抓手,在支持部分高校与学科走向世界先进的同时,更要为国家解决进步的策略需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提供有力支撑。无论怎么样,这种进步模式都在强调特点,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关推荐:
高考考试新闻资讯大全
教育部部署2022一般高校招生工作:6月7日、8日举行高考考试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志愿填报、分数线等
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
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