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作文预测:囊萤映雪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明代《笑林》中的一则笑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车胤囊萤念书,孙康映雪念书。1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念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审题立意】
囊萤映雪向来是克服物质条件的艰苦,发奋苦读的代名词。而《笑林》中的这则笑话,是故事新编。在传统典故中添加了新元素,从而焕发出新意。笑话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那种一味追求外在形式,从而忽略本质意义的可笑行为,情感倾向也由传统的一定赞许转变为讽刺否定。
这是一则理想的作文材料,它具备现实性、开放性和思辨性的特征。
与往往揭示蕴含意义的寓言故事不一样,笑话纯为叙述性文字,它追求言外之意、文外之趣。提供的笑话显然是一则反面材料,可作为靶子供读者审视批判和内省深思。笑话中二人的可笑之处便成为作文审题立意的依据:
1、一味追求形式,忽略本质意义;
2、拘泥于成法习惯,不知晓灵活变通;
3、刻意作秀,失却本真。
为便捷判卷,上述立意可用内容与形式 、拘执与变通求实与失真几组关键字来提炼和把握。需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无论是何种立意,需要是从材料中来,并能回到材料中去。比方说,谈切忌拘执,掌握变通,谈天变道亦变则可,而谈独辟蹊径,大胆革新则不可。二是其它立意定然还有,不可以一一列举,但是一则材料总有其核心旨趣,这则材料的内涵特质则是意在讽刺那种热衷形式本末倒置的可笑行为,评判一篇作文切、合、偏、离均应以此为标的。
【出色作文】
回到刚开始的原点
高中三年级班梁洁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道:有一些人在生活道路上越走越远,是由于他们忘记了出发点。
车胤囊萤念书,孙康映雪念书,本是指赞扬他们为念书而勤奋学习的精神。而现在车胤为念书而花费海量时间去捕萤火虫,孙康等至下雪天才念书,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这种表面工程因何而来?我想,是大家在生活的道路中失去了初心
所以,回到刚开始的原点,拾起你丢下的初心吧。
然而,是什么使车胤,孙康失去了初心呢?我想缘由还要分外因和内因。
其一,是外物的魅惑。大家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在资金,权利面前,一张张狰狞嘴脸即刻显现出来。试想车胤、孙康何尝不是为了他人的赞扬,而自以为是地坚守我们的品德,于他们自己来讲,还是个勤奋念书的榜样。而对大家而言,这种榜样却已变味。
其二,是内心的不坚定。从古到今天,坚守自己初心的人何其之少,然而正是如此的人,才获得梦想的成功和心灵的慰藉。川端康成,面对教授们的质疑,将其他人眼里孩子子的玩意一直留存在心底。终于有一天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再说那陈俊贵,只因班长给其一粒馒头救了自己,而花费自己20多年的青春去守着班长的墓地。若无内心的坚守,他们的成功从何而来?更不要说孔子的治学理念,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理念,中国航天梦想的达成
万种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着如此坚定的信念,何尝怕像车胤、孙康一般,被那万种所带走。
而关于现代文学艺术,有多少还保留着刚开始的心。走进书店,玲琅满目的是各营销方法,最畅销作家、最经典文学、最。文学上的利益已让海量作家蜂拥而上,将文学置于资金之中,可还记得你们刚开始写作的心?莫言曾说:真的的作家,不必像群吠的狗,去获得哪些准贵族的私心,而是像一只沉默的鲸鱼,稳重的呼吸。
再看看电影界,多少商务电影充斥着这个年代。你们可还记得在第五届金扫帚奖上,获得奖的导演么?他说:自己在多年的创作中失去了初心。可还记得赵本山在担任导演说道我只做我能做的事。
诚然。不少人已恍然大悟,不少人在迷途知返。然而还有那些不知所措的人,请回到刚开始的原点,维持一颗仍开心的心,去守住自己心中那块不可更改的天地。林徽因曾说:正真的宁静不是离得远远的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筑藩篱。
让车胤只为念书,让孙康只求深思。丢弃囊萤和映雪,只回到刚开始勤奋的原点,不让自己离出发点越走越远。
悟其心不困于形
高中三年级班顾薪
胤康之徒有心念书本是好事,却过分拘泥于形式,导致空留后世一饭后笑谈。学习过程中,仿效前人经验固是一要紧渠道,但在过程中切忌空学一形。
故曰:善悟其心,莫困于形。
效仿古人成大事者,以求自己的功成名就,不只是胤康二人,自古以来数不胜数。到了现在,书架上也仍时容易见到到名人成功学之类的书籍。伴随此类图书的热销,亦有人提出反对,甚至有人提出:成功学毁一代年轻人的说法。
暂且不论此说正确与否,其反映的问题却是明确的。对成功的追求无可厚非,但大家阅毕此类书籍后的做法,却远远偏离了其书初衷。有人一读处事之道便自以为有了识人慧眼,有人一读名人传记后刻意模仿其人言行以为便可以名垂千古。其事实怎么样呢?不过是被成功学遮蔽了眼睛,或是人还未死,灵魂已亡。由此看来,成功学毁一代年轻人一说看上去偏激,却是一语中的。
究其缘由,其实不难发现他们与胤康二人有同样的错误只求形似,不究本心。学习古之人,要学习的并不是其1日之内所行何事,更深层的要究其行为中反映出的此人的品行,即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所拥有的精神品质和社会技术。形而上学式的学习只能识其面,不可识其心,即便短期内有所改观,但不可胜任长久之计。
矛盾具备常见性与特殊性。当大家走在生活道路上,每一个人所见所闻都是大相径庭,更不必说一个与你相隔百年的古人了。但同为成功者,如果是习得他们的共有特点,便也算是离成功进了一大步。而最后那一段路,不必说,便需要你我们的力量了。
但是,说是靠我们的力量,亦不可脱离这个社会,两手空空想走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事。仍然需要学习。而此时,悟其心的要紧便愈加凸显。如果是学人,犹有可借鉴感悟的行为可察,但对象成为了社会、历史,再也无形可效。这也成为了区分成败的重要之一。
胤康之徒只识形者,必将迷失在社会进步的尘嚣中。只有商鞅,华盛顿,马克思等人,能从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变化中知道其前进的方向,顺应其规律并为之奋斗,最后收获名垂千古的功业。他们的感悟既非凭空产生也非由形而悟,真的做到了悟其本心。
仔细想来,车胤、孙康对于治学并不是懈怠,其刻苦也不能否认,只是少了些悟性,只识得格物而不可以致知。对于大家来讲只是一笑话,于他们自己来讲,岂不是一生的遗憾?
学,善悟其心,莫困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