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狂做真题
1.(2019浙江四月)据秦简牍《日书》记载,秦人建造房子时会尽可能避开农忙时节,房子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图、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这说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生产方法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年代条件和实践需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进步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年代坚持和进步哪种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进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重大年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
①来自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②是年代变化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③是实践革新和理论革新的结晶④完成了对新年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要紧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很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到今天依旧是具备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深远影响,源于它()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将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知道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进步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8江苏卷)2020年四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需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年代进步的时尚中进步。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A.需要尊重社会历史进步的客观规律
B.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上层建筑需要适合经济基础的情况
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原因
5.(2018天津卷)国内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进步阶段。这是党中央依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尤其是国内进步条件和进步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策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手段,对于引领国内经济向高水平进步具备要紧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一流的社会意识对社会进步起推进用途
③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④社会经济的进步取决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6.(2018海南卷)2020年四月十三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要紧讲话指出,海南要结实树立和全方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这一论述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社会意识的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一流的社会意识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备同步性
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融合,没确定的界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风俗,然而2020年春节期,很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降低,空风韵量明显改变。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伴随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一直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17江苏卷)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目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与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时候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
A.生产方法制约社会进步进程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用途于经济基础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狂做好题
9.2020年一月一日,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生效。通过修改,一些早就落后于农民实践,妨碍农村进步的条约从法律中删除,对促进农村经济进步发挥了要紧用途。《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的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备能动用途
②生产力必须要适应生产关系的进步需要
③社会意识一直落后于社会存在的进步
④上层建筑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进步的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资金投入,保护外商资金投入合法权益,推进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进步,2020年三月十五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海外商资金投入法》。这体现了()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④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2020年三月十五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海外商资金投入法》规定:国家支持企业进步的各项政策同等适用于外商资金投入企业,外商资金投入企业平等参与准则化工作和政府采购活动。上述规定蕴含的道理有()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②生产方法是社会存在进步的基础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进步情况
④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进社会进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正是由于国内坚持初级阶段基本经济规范不动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才很大地激起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国内经济才得以迅速进步,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说明()
①适合的上层建筑能巩固社会经济基础
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③一流的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进步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存在势必的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根据时间安排,2020年三月底,国内所有地方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在与中央步调总体维持一致的基础上,此轮地方党政机构调整中,一批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点的机构也挂牌亮相。此轮地方党政机构调整()
①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客观需要
②是调整上层建筑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现
③坚持了系统关键词优化的办法,发挥部分的重要用途
④坚持了矛盾常见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新个税法将于2020年一月一日起全方位实行。此次税改的闪光点不仅仅是将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定义,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一般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准则。此次个税法调整的哲学依据有()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③处置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健全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15.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旨在破除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用途、更好发挥政府用途的体制机制坏处,围绕推进经济高水平进步,调整关键词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建设人民认可的服务型政府。从社会进步的规律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依据是()
①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情况时,会妨碍国内经济进步
②国内的国家性质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③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情况时,会妨碍经济基础进步
④社会历史进步是通过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达成的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16.2020年三月十五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海外商资金投入法》,取代原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自2020年一月一日起实行。这一法律的颁布()
①符合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情况的需要
②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哪些用途要通过法制的健全才能达成
③表明社会意识应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体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用途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三、狂做新题
17.2020年六月二十一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建议》。这一文件将为各项科创板改革手段平稳落地、促进市场各方主体归位尽责和保障资金投入人合法权益发挥尤为重要有哪些用途。这体现了()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情况的规律
②社会意识具备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2020年六月,中国证监会宣布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方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建议。其中,最为重拳的修订内容就是支持符合国家策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策略性新兴产业有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市场将此解析为创业板借壳上市解禁。这一手段的哲学依据是()
①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进步
②主观需要符合客观,要在实践中不断推翻真理
③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上层建筑的变革
④社会意识具备相对独立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2020年七月正式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把健康中国策略的理念和需要融入人民群众平时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达成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供了有效抓手,为推行健康中国策略绘就了路线图和施工图,让全民健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这体现了()
①要坚持党的群众看法和群众路线
②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③价值观影响了大家的方向和行动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如果大家行动的出发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习近平主席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静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部分需要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文化革新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心声是检验文静工作的准则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蕴涵创作的营养
④满足群众的需如果文化革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