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要紧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考虑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办法,也需要从全局来分析,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了解,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办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一样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剖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性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考虑空间,让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用的也是这种结尾办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大量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征。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一般的比喻,尤其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征,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概括法
这种办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法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哪个是最讨人喜欢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是这类,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法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肯定会深深地爱大家的战士,--他们确实是大家最讨人喜欢的人!例文《春季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如此的。
有时,用来概括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如此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有哪些用途。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女孩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期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大家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如此的尝试。
(5)勉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不是概括中心,更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大家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容易见到、极易成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办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办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依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可以生搬硬套。
*写作练习*
1.试以爱说爱笑的父亲这两天如何突然变得少言寡语了呢?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2.试以最不爱唱歌的父亲今天下班回来忽然哼起了小曲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3.试以下面一句话为文章的结尾,在其前边写一片断,或描写情境,或描写人物心理。
此刻,响亮的嘟嘟嘟的汽车喇叭声在她听来,真好象一首欢快而悠扬的乐曲。
4.以下面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唉,有些东西渴望得到它时,往往憧憬得无比美好,可一旦拥有后,才会发现,它给你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烦恼。
5.检查以前的几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能否修改得好一些。
中小学写作教导、写作素材、出色作文与有奖活动
尽在“智学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