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与解放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个时候就有需要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样大家怎么样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们采集收拾的童年与解放读后感,仅供参考,期望可以帮到大伙。
其实,每当走过一座城市,我都有如此的想法——世界各地原有些服装、饮食、用具与建筑都飞速在消失,城镇的街道与住屋慢慢都变成同一种格式,而几乎每个城市乡镇的人。然而,当从《童年与解放》中看到这变成铅字的“想法”时,感觉有话想说了。
都说目前的学生愈来愈难教,最近也听到几位不一样地方的.同仁对我说,如何一届不如一届。今天忽然想到,这世界化的“同一性”是不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呢?试想当一个人的“生活、品味、价值、创造力与志趣,甚至意识本身,都渐渐在同质化。”同样化时,如此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趣啊!所有些人都在等待天亮,天亮后又有其他人筹备好的各种“大餐”给你端到面前,只须你动动手指,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久而久之,“动脑”成了奢侈,成了多余,成了非必须的程序。
看周围写点儿东西时,都一个声音——“百度”吧!我不是偏激的人,不是说百度不好,但是,天长日久,这定是让大部分人在无声无息中丧失了创造力与考虑力。成人尚且这样,哪大家的孩子们呢?大家又有哪些理由去责怪他们!
所以,大家非常幸运,大家意识到这一点了,并付诸行动!必须要让孩子学会阅读,学会考虑,学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
上个周开始,我和我的学生们又开始了下一趟阅读之旅——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我一个人就一口气读了几十页,边读边写批注,容易的感受。然后,让他们也如此,离得远远的电子商品,走进书香世界。我想,坚持下去,孩子们定能收获大量我没办法预料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