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7篇
在大家平凡的平时的里,大伙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依据写作时限的不一样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样问题来了,到底应怎么样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们为大伙采集的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7篇,期望可以帮到大伙。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经历一百多年来欧风美雨的冲刷,中国传统节日受到很大侵蚀,元宵节也不例外。在当代的一些大都市,元宵节民俗似乎只剩下吃汤圆了。这是忙碌的都市人的悲哀,由于在相对悠闲的小城市和乡村,元宵节仍然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
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可以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大家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七年级给家长拜年,八年级回娘家拜年。将来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大家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备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常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风俗,比方说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筹备出门赏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可以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部分妇女照样游乐。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方案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一些青年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大量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由于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元宵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元宵张灯最初是出于客观需要,晚上活动需要照明。后来张灯又是为了游玩欣赏。可是,它还具备更深一层的意义:祈求生育。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讲解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理由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婴幼儿教育子。依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备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年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风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大家期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婴幼儿教育子。有些区域的大家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清代成都有元宵夜偷取供在神龛上的汤圆以求得子的风俗。清代湖北安陆一带百姓互相赠送元宵,其中有大如鹅蛋的元宵,妇女观察煮这种元宵的火候来占卜生育。
当然,在人口重压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讲解,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这种讲解多少有点凡庸,但是它很符合大家的内心期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元宵节在古人的不断创造中进步而来,也必将在现代人的再创造中进步下去。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元宵节是一个热闹而又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春节热闹的氛围刚刚结束,元宵节又到来了。
关于元宵节,有一个有趣的传闻: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鸟误落在一个村庄。那时的动物都是很残忍的,所以村里有大量猎人,猎人看见神鸟不知他的来历,以为是只害鸟,就把它杀死了。玉皇大帝知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烧光。七仙女听到了就让一个神仙去帮大家,大家根据神仙的说法,在村子周围点上篝火,再点上许多灯笼,玉皇大帝从天上看到此景,以为村民自身放火烧死了,也就没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难。从此,大家每到正月十五就点篝火,挂灯笼,就有了元宵节。
这个传闻是假的,元宵节的真实状况是起来自于汉朝的,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汉朝时,印度佛教流传进中国,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习惯做法。于是汉朝的皇帝就从印度人哪儿学来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个皇宫张灯结彩,满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了民间,民间没有舍利子,只是张灯结彩,放篝火的,于是就形成了元宵节最古老的风俗。
到隋炀帝的时候,元宵节就更热闹了。开始演节目,光演员就有30000人,乐队人数18000人,舞台有8里地长。到了唐朝,更是盛况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节过三天。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间,皇宫为了元宵节,制作了50000盏灯笼的,做了一个大型灯楼,有150尺高,大家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大家也都提着灯笼。街上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辆辆的花车,车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宝马拉车,车还散发着香味,后面还跟着成队列的仕女。大家尽情观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爱元宵节,就把过元宵节的日期由三天改为五天。元宵节的好多风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这个时候或元宵节的规模也很大,万盏灯火,累成那个金山,百里之内灯火不绝。明朝朱元璋把元宵节扩大到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时的元宵节很热闹,非常不错玩。
国内的元宵节历史悠久,风俗大量,各种各样,很是丰富。全国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个个大大的,圆圆的,一尝可香了,馅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闹花灯,猜灯谜,灯笼上挂着纸条叫你猜。还有耍龙舞狮子,到空地上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像大伞一样在空中绽开。还有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都非常不错玩。
南方人也和大家一样过元宵节。他们会在元宵节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儿灯。走百病就是妇女聚集在一起,沿着墙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桥必过,这样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体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人到其他人家的菜园里偷菜,期望自身以后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儿灯也很好,是长辈或者亲友给已婚未育的妇女送灯笼,祝愿早生贵子。
在大家东北,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滚冰和打花脸。孩子在元宵节这天,要到冰上去打滚,意思是滚了冰身体健康,抗冻。打花脸是在元宵节的晚上,把黑色涂在手上,遇见谁就往谁的脸上涂,也有的在家里一伙孩子互相打花脸,谁脸上最花谁就最好,就有好命运。
啊,原来元宵节真是很好。,又有美味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节是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节日,大家在一起快快乐乐很有趣儿,大家中华民族一代代的大家都在元宵节里得到了莫大的快乐。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正月十五,是国内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过了春节后最热闹的节日。元宵节有许多风俗: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子……其热闹程度事实上远胜过春节!
记得有一年元宵节的晚上,月光皎洁,分外明亮,几片云彩飘过,月亮犹如羞涩的少女,用纱巾挡住我们的脸。我和妹妹跟母亲坐在阳台上,一边吃元宵一边仰望着天空。看着天空绽放的五颜六色的烟花,心里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
吃完元宵,我和母亲、妹妹兴冲冲地来到大街上,只见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路边有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看得眼花缭乱:有小女孩喜爱的美羊羊灯,有红红火火的大红灯笼,还有兔子灯……我最喜爱的就是老虎灯了,小老虎灯做得惟妙惟肖,可爱极了。大家边走边赏花灯。最有趣、最好玩的要数猜灯谜了!,每一个花灯里都有一个灯谜。假如你回答正确,花灯就归你了。我兴奋极了,由于猜谜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啊!我随手拉开一个美羊羊花灯上的字谜,谜面是:半价供应(打一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催!”我真的答对喽!母亲问我:“你如何知晓的啊?”我故作神秘地对母亲说:“这是个秘密。”说完还冲母亲做了个鬼脸。妹妹看到我拿到了一个花灯,吞吞吐吐地说:“姐姐,真羡慕你啊!你可不能……”没等她把话说完,我便脱口而出:“好啦!我也助你拿一个吧!”我顺手拉开一个灯谜,谜面是:八兄弟赏月(打一字)。我暗自欣喜:这个我会啊,于是大声地说:“是脱嘛!”灯的主人竖起大拇指对我说:“小朋友,你可真聪明啊!”妹妹高兴地提过花灯说:“姐姐,你真了不起!谢谢你!”我的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甜。
回到家,我和妹妹在后院玩花灯,妹妹仍意犹未尽,忽然她兴奋地对我说:“姐姐,大家玩游戏吧!”“你这个机灵鬼,又想到什么游戏啦?”我说。“姐姐,你有几根烟花?”妹妹问道。我说:“你是不是打我烟花的主意?”“我哪敢啊,好姐姐。”妹妹连忙拉着我的手讲解。我疑惑地说:“仙女棒15根、彩菊10个。”心里暗自猜测:又打什么鬼主意?妹妹听后兴高采烈地说“我也是,大家就来玩猜灯谜的游戏,来20局,谁输了,就给一个烟花对方,最后,谁的烟花少,谁就输了,母亲当裁判。”原来是这种小儿科啊,我立刻信心十足地说:“你如何可能赢我呢?只管放马过来!”开始时我占上风,日渐地妹妹有了转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20局很快就赛完了,我和妹妹打成了平手,母亲郑重地宣布:“我决定:加赛一场,加赛是抢答,抢到的人可以选择是自身答还是对方答,答对加十分,答错就算对方赢。请听题:谜面是包拯出门。”我想了想:包拯外号包黑子,包黑子出门,黑加一个出,不就是“黜”吗!我连忙举起了手说:“母亲……不,裁判大人,我要自身回答,答案是‘黜’。”母亲看看了我,又看了看妹妹,说道:“我宣布,最后的赢家是—孟恬。”我对妹妹扮了个鬼脸:“我说你比不过我的嘛!”妹妹回了我一个鬼脸:“哼哼!今天算你运气好,下次再来,我不信赢不了你!”母亲笑着说:“好,大家明年元宵节再举行一次猜谜比赛!”我和妹妹齐声欢呼。
多么愉快的元宵节啊!我盼望着明年的元宵节快快到来!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大家……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大家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大家要素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愈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打造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看重元宵节,赏灯活动愈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目前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海量。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由于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大家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大家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将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大家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量警察叔叔在保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大家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大家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大家只能挤进来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步伐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大家伴随礼花的绽放而哄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5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大家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来自于汉朝,据了解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由于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国内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来自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咊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大家对将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风俗起来自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看重;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风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风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愈来愈多,灯的名目内容也愈来愈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目前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海量。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由于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去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伴随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愈来愈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6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着父母去垭口观看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花社大赛。
来到了目的地垭口山的温州路上,远远望去,到处都是参加比赛的秧歌队和前来观看的游人。只见那里人山人海,有大人,孩子儿,还有老爷爷老奶奶们……不仅有许许多多的人,节目也是丰富多彩。
你可能会奇怪,不就是花社比赛嘛为何会有那样多人来看呢?那是由于你不知道大家舞钢花社大赛的历史!
要说到大家舞钢元宵节的花设大赛已经很有历史了,由于在父母小时候仿佛就有了,只是那时候规模没法儿和目前的相比。就今年的花社大赛来说吧,虽然从无人专门宣传,但是大家还是不约而同的来了,这仿佛已经成了习惯,花社大赛已经成了大家舞钢人元宵节的一部分。
我能感觉到今年比往年更热闹了。而且我觉得大赛的组织者们是愈来愈有经验了。在垭口围绕着市文化中心的广场,依次划分出不一样的场地,每一个场地上都有一个横幅。我看了看主要有市直各单位、各县镇、各工厂企业的代表队。他们都一字排开,各自在我们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着她们优美的身姿和蓬勃的朝气。游大家则纷纷步行在道路上边走边看。宽阔的马路当赛场,各个队伍都是一 展 风姿。都敲起了丰收的欢庆锣鼓,扭起了开心的秧歌,舞起了毛茸茸的狮子和长龙。那热闹的场景、精彩的表演,展示了大家朝气蓬勃、喜庆丰收、欢度新春的喜悦心情,吸引了各地的群众前来看观看并报以热烈掌声。
你瞧,只见他们跟着步伐,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两只手左一摆右一摆地甩了起来,脚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顿一下,就这样,跳来跳去,扭来扭去。踩着鼓点:“咚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
你看,夕阳红腰鼓队的老奶奶们,个个十分的迈力,尤其是那个当指挥的老奶奶,又是走,又是跳,又是打拤 ,让我十分佩服。在她的指挥下,腰鼓队的老奶奶们愈来愈有劲,看她们舞动的身姿真和青年一样呢。
我跟伴随人流依次观看了比赛。边看边拍照留念,扑捉精彩的瞬间。
我最喜爱的是庙街乡代表队,他们不仅参加好友数海量,而且节目也很精彩。里面不仅有扭秧歌的,还有舞狮子、以及喜羊羊、灰太狼和功夫熊猫……穿着花花绿绿的演出服,伴随鼓点尽情的扭着、跳着,那动作真是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其中有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三位老奶奶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头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红上衣,红、绿色的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走在旁边。小朋友们争着和他们合影。我也赶快凑到功夫熊猫身边,和可爱的熊猫合了影……
正当我走累的时候,忽然发现路边还有卖食品的,于是,我就买来了肉串、玉米,都是我爱吃的,然后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发现路上有许多执勤的警察叔叔,而且我 还 发现路边停着一辆消防车。在消防车的前面还站着三名消防官兵。哦,原来他们都是做后勤保障的。他们真辛苦呀!
快中午了,比赛也结束了,虽然不知晓哪个队夺得了第一名,但大伙还是非常高兴。音乐声,歌舞声,欢笑声,声声入耳。秧歌队,高跷队,歌舞队,队队精彩。望着此情此景,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那情,那景,那人,那舞,全都印在了我的心中……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7
元宵节是一个热闹而又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春节热闹的氛围刚刚结束,元宵节又到来了。
关于元宵节,有一个有趣的传闻: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鸟误落在一个村庄。那时的动物都是很残忍的,所以村里有大量猎人,猎人看见神鸟不知他的来历,以为是只害鸟,就把它杀死了。玉皇大帝知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烧光。七仙女听到了就让一个神仙去帮大家,大家根据神仙的说法,在村子周围点上篝火,再点上许多灯笼,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从天上看到此景,以为村民自身放火烧死了,也就没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难。从此,大家每到正月十五就点篝火,挂灯笼,就有了元宵节。
这个传闻是假的,元宵节的真实状况是起来自于汉朝,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汉朝时,印度佛教流传进中国,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习惯做法。于是汉朝的皇帝就从印度人哪儿学来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个皇宫张灯结彩,满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了民间,民间没有舍利子,只是张灯结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节最古老的风俗。
到隋炀帝的时候,元宵节就更热闹了。开始演节目,光演员就有30000人,乐队人数18000人,舞台有8里地长。到了唐朝,更是盛况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节过三天。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间,皇宫为了元宵节,制作了50000盏灯笼,做了一个大型灯楼,有150尺高,大家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大家也都提着灯笼。街上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辆辆的花车,车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宝马拉车,车还散发着香味,后面还跟着成队列的仕女。大家尽情观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爱元宵节,就把过元宵节的日期由三天改为五天。元宵节的好多风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这个时候或元宵节的规模也很大,万盏灯火,累成那个金山,百里之内灯火不绝。明朝朱元璋把元宵节扩大到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时的元宵节很热闹,非常不错玩。
国内的元宵节历史悠久,风俗大量,各种各样,很是丰富。全国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个个大大的,圆圆的,一尝可香了,馅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闹花灯,猜灯谜,灯笼上挂着纸条叫你猜。还有耍龙舞狮子,到空地上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像大伞一样在空中绽开。还有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都非常不错玩。
南方人也和大家一样过元宵节。他们会在元宵节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儿灯。走百病就是妇女聚集在一起,沿着墙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桥必过,这样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体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人到其他人家的菜园里偷菜,期望自身以后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儿灯也很好,是长辈或者亲友给已婚未育的妇女送灯笼,祝愿早生贵子。
在大家东北,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滚冰和打花脸。孩子在元宵节这天,要到冰上去打滚,意思是滚了冰身体健康,抗冻。打花脸是在元宵节的晚上,把黑色涂在手上,遇见谁就往谁的脸上涂,也有的在家里一伙孩子互相打花脸,谁脸上最花谁就最好,就有好命运。
啊,原来元宵节真是很好。,又有好词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节是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节日,大家在一起快快乐乐很有趣儿,大家中华民族一代代的大家都在元宵节里得到了莫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