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桃杀三士的成语故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踏入社会,大伙都用到过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了解都有什么经典成语吗?以下是记者精心收拾的两桃杀三士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大伙一块儿看看吧。
【汉字书写】:两桃杀三士
【汉语注音】:liǎng táo shā sān shì
【成语出处】: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博虎闻。晏子进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能,剌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勀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三子何不詈功而食桃?’”于是三士皆论功争桃,最后“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两桃杀三士的意思】: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比喻用计谋借刀杀人。
【两桃杀三士的同义词】:借刀杀人;
【两桃杀三士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的三员大将公孙接、古治子、田开疆英勇无敌,在齐国举足轻重。他们三个人目不识丁素质较低,平常都我行我素,因此宰相晏婴对齐景公说:“辅佐有道君主的官员,应该懂礼节有规矩,公孙接、古治子、田开疆三人对君无仪对下无礼,他们如此会风险到大家的国家,应该尽快的让他们消失以绝后患。”齐景公听了感觉更不是滋味,他说:“但这三人武艺不凡,怎么样才是呢?”晏婴道:“我给大王出个主意,给他们三个人两只桃子,让他们论功劳,哪个的功劳大哪个就吃桃子。”齐景公听了将来照办了。公孙接拿起一个桃子说:“我可以抓住野猪老虎,以我的功劳吃桃子是天经地义的。”田开疆也拿走一个桃子说:“我携带军队八面威风,可以打败三军敌人,我也可以吃桃子。”古治子生气的说:“我也为君主的事累得汗流浃背,保护过君主的安全,我应该吃桃子。”古治子拔出剑要跟公孙接和田开疆一比高下。他二人心里感觉古治子比他们更英勇,便说:“大家不如你,却先拿了桃子不让给你,这是大家过于贪婪了,大家只有一死谢罪。”二人拔出剑当场自刎。这个时候古治子看到二人去世了心里也很后悔难过,感觉也没脸活着,便也拔剑自刎了。
【两桃杀三士例句】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哪个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哪个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唐.李白《惧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两桃杀三士造句】
在大家的现实日常就常常上演着两桃杀三士的事情,这主如果由于利益而致使的两败俱伤。
在那场复杂的商业谈判中,他巧妙运用“两桃杀三士”的方案,以微小的代价让三个角逐对手相互猜忌,最后全部退出,成功夺得项目。
老板在处置部门间的矛盾时,采取了类似“两桃杀三士”的办法,用有限的资源作为鱼饵,让争斗的双方意识到合作的重要程度,从而解决了冲突。
在那场宫廷权谋剧中,皇帝借助“两桃杀三士”的计策,易如反掌地削弱了三位重臣的权势,巩固了我们的统治地位。
面对孩子们无休止的争吵,智慧的妈妈用一块蛋糕作为“两桃”,让三个孩子自己协商分配,意料之外地解决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两桃杀三士”的智慧。
在资源有限的创业初期,CEO通过“两桃杀三士”的方案,巧妙设定奖励机制,激起团队内部良性角逐,最后达成了团队效率的最大化。
谈判桌上,他仅用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条件作为“桃子”,让三个对手陷入争夺,最后“两桃杀三士”,为自己取得了很大的谈判空间。
在解决家族遗产纠纷时,律师建议采取一种“两桃杀三士”的方案,通过适当的分配策略,让原本针锋相对的三方意识到合作远比争斗更有利,从而和平地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