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作文写作方法指导:怎么样防止作文偏题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伙都常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办法。你写作文时一直无从下笔?下面是我们为大伙采集的高考考试作文写作方法指导:怎么样防止作文偏题,欢迎阅读与珍藏。
高考考试作文写作方法指导:怎么样防止作文偏题
走题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是审题不准,重点把握不当,所以在动笔之前,事实上就注定了文章要走题,而在写作过程中有没发现的话,文章走题偏题就在所难免了。所以动笔之前的审题是至关要紧的。假如说纠偏的话,审清题目需要、审清题意就是最可信的纠偏,也是效果最好的纠偏。
不过,考试毕竟是考试,特别是高考考试,事关重大,心理紧张自不必说,在短期内就能把题目需要理解得全方位透彻,确实是件非常难的事。即便用了非常长的时间去考虑,挂一漏万的事也会发生。所以会有不少考生在基本理解题目需要的状况下,就开始动笔了,一边写,一边继续审题,如此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文章已经写了一部分,或者已经过半了,发现有点不对路子,继续写下去一定要走题的。这时,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另起炉灶已没可能,况且已写的部分占去了不少作文页面,再写一篇的话,可能都容不下800个字。相信考生假如发现这个状况会急出一身冷汗的。在大家平常的作文中是常常碰到这个状况的,有的性急的考生会不假思索拿起橡皮就擦,或者有笔把它划去,结果耗时不说,搞得卷面也不整洁。那样,对此该如何解决?大家以为这时最为需要的是冷静、冷静,要冷静考虑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又是何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弥补手段,可能能生机再现,柳暗花明。
一般说来,出现走题的状况有如此几种:
写作重点对象易位
这在记叙文中经常见到。譬如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这种文章同学们是有话可说的,拿起笔就能洋洋洒洒的写下去,有一位同学一下子就写了不少,忽然感觉不对劲,发觉写爸爸的篇幅太多了。如何解决,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把笔锋一转,“不要以为大家家爸爸这样,说起妈妈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爱有时真让我有点受不了。”下面过渡到写妈妈。下面一心一意写妈妈。这一转可谓恰倒好处,使得前面写爸爸的一段不只不是败笔,而且倒成了文章的一个闪光点:原来作者是要以爸爸作陪衬,以此来突出妈妈之爱。
文章主旨易位
这在议论文中经常见到。譬如有如此一篇材料作文,说是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自己家门口摆茶摊,免费为过往行人提供茶水,条件是给我讲一所了解的奇奇怪怪的事情。蒲松龄就是以这种方法搜集了很多民间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聊斋志异》。读了这则故事,引发了你哪种感谢,并以此为中心写一篇议论文。一位同学考虑得比较深入,他的看法独一无二。他想别的同学一定都对蒲松龄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蒲松龄不摆念书人的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在给群众提供方面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他要唱唱反调,于是给我们的文章取题为《家门口有多大》,他想表达如此的看法,蒲松龄在家门口,坐等行人经过,过去不像目前,交通不发达,农业经济,大家活动范围比较小的,无需很多的流动,所以一天能有几个人经过呢?与其说是坐等,不如主动上门,走出家门口,到异地采风,如此获得的材料会更多更好。可为了把文章写得非常严密,还是对蒲松龄的这种做法表示一定,这一写就是一小半。这个时候作者感到假如再如此下去,那样文章的看法只能大众化了,需要快点拨转写作方向。“罗里罗嗦,说了这一通,并不说明我就完全同意蒲松龄的这一做法,其实在我想来,蒲还有更好的办法在。”这一转使得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强化,前面所写并没弱化文章的中心,反而使得文章严丝合缝,井井有条。
文体易位
这在话题作文中经常见到。本来想写议论文,写了一半还在记叙,如何解决?将错就错,干脆写成记叙文,一种办法是把你的故事继续敷衍下去,还有一种办法是立即结束记叙,辅以适合的议论,然后再记叙再议论,写成一篇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文章。
防止作文偏题方法
关注一个细而不微的变化
2011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需要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告诉大家,假如仅仅依据材料所提炼的看法作文,即便文章的立意与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做到“意合”,而不提及或适合引用题目所供材料,那样如此的文章也有偏题之嫌。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既依据材料蕴含的看法作文,做到“意合”,又在行文中依据文章的立意适合地转述材料,做到“明合”。假如“暗合”与“明合”两兼顾,那就无偏题、套题之忧了。
这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考试作文命题方法大体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种题型。话题作文开放程度高。材料作文总是只须求考生依据材料自选角度立意,至于在考试作文中有无提及、转述考试试题中所提供的材料,题目中并不做硬性需要。但仔细比较剖析2011年高考考试作文的全国卷,细心的人就会发现,2011年高考考试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有了一个细而不微的变化。
2011年全国卷的高考考试作文是: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需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有人据此在网络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倘若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如何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他们”;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需要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能抄袭。
请注意,在2001年的高考考试全国卷中已出过“诚信”话题作文,2009年高考考试的全国卷中也出现过“善良与诚信”,那样2011年全国卷的高考考试作文与2001年、2009年的高考考试作文题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点:
1、2001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是属话题类的题目。而2009年、2011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
2、更要紧的是2011年高考考试作文题所提出的需要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这个需要告诉大家,假如仅仅依据材料所提炼的看法作文,即便文章的立意与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做到“意合”,而不提及或适合引用题目所供材料,那样如此的文章也有偏离题目需要之嫌。
要“意合”还要材料契合
根据上道作文题目的需要作文,不只要做到“意合”,还要做到材料契合。这一点在上海2011年的高考考试评卷中也得到证明。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高考考试评卷专家李强说,上海2011年作文考试试题假如仅仅“围绕着关键字:辩证、态度决定所有、信念等展开,再也不论及材料,被觉得是审题偏差,一般也在36分上下”,这种看法已基本成为语文高考考试评卷中的共识,这一点也从书刊上登载的高考考试作文中得到了证明。
比如,一篇题为《让诚信永驻心中》的考场作文,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不诚,无以立根;不信,无以立本。诚信之至,方可固根本,行天下。”然后由古及今。但文章存在一个硬伤:全文从头到尾只字未提题目所提供的“北京一彩票业主为别人垫资代买彩票,中大奖后如数交给彩民”的材料,没提及网络调查大家对这一事件反应的材料,尽管这篇文章语言很好,但结果得分却自然遭到了影响。
相反,从一些满分作文来看,作者既做到了立意上的“暗合”,又做到了材料上的“明合”。比如,河北一满分卷《呼唤诚信》,全文紧紧围绕“呼唤诚信”这一主题来写。文章开头即写:“北京彩票店一业主替彩民垫资购买中奖后,第一时间公告他们,并成为又一最诚信业主。然而有人据此在网上调查后却发现,只有五分之一的人选择诚信,这不可以不引人深思。”文章末尾又写:“让大家呼唤诚信吧,北京彩票店业主不就给大家上了诚信一课吗?大家的社会,从来不乏诚信的土壤。当诚信的细胞涓涓流淌,大家的社会将变成诚信与幸福的海洋。”
又如满分作文《诚信———不倒的丰碑》,在行文上,文章由赞美“最诚信业主”开篇:“‘最诚信业主’为大家解释了生活的真谛。那一最简单却占据心灵高峰的细小举动,体现着诚信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社会与生活。彩票专卖店业主垫资购买了足球彩票,得知彩票中了500万,毅然把彩票交给买主。然而在现实日常,又有多少人可以真的义无反顾地选择诚信呢?”紧扣材料第一段,赞美诚信品德,引出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自然过渡到问题剖析。而后,用同仁堂坚持诚信获得成功的事例,进一步论证诚信的积极意义,由此转入关于诚信建设的论述,最后提源于己的期望:“最诚信的业主是道德的丰碑,精神的有钱人,他们已长成了诚信的大树,把道德与精神建设推向新的高度。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最诚信的业主’。”
用材料充当引子或者论据
依据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考试命题和评卷的状况来看,假如2012年写材料作文,比较稳妥的做法是:严格根据题目所提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需要,既能依据材料蕴含的看法作文,做到“意合”,又能在行文中依据文章的立意适合地转述材料,让材料在文章中充当引子或论据,做到“明合”。假如“暗合”与“明合”两兼顾,那就无偏题、套题之忧了。
针对上面的事例,大家还是要提一个老话题:写考场作文必须要注意审题。一讲审题,有些考生以为只审所提供的材料或作文题目,其实这还不够。审题还包括审题目所提的需要。以上面所举的2011年全国高考考试作文题目为例,假如考生忽略了题目后面所提的需要,自然要吃亏。
俗话说:写考场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当大家的考生想展示那舒展自如的舞姿时,切不可忘了你的身上还“戴着镣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