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范本(通用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肯定有不少值得推荐的技巧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成与付出。想来很多人都在为怎么样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们帮大伙收拾的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范本,期望可以帮助到大伙。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1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的第一课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爸爸妈妈承担孩子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教育孩子,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健康成长的源泉。家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的健康;爸爸妈妈需要承担起责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生活观,而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培养优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是家庭教育的重点。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用正确的思想办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才能让孩子成为有担当的年代新人。我还学习到了一些具体的教育办法,譬如制定一些小目的,鼓励孩子一步一步地达成目的,收成成功的体验,与孩子一块学习,一同成长。作为爸爸妈妈,总是大家的工作很繁忙,总是忽略家庭生活的仪式感。其实家庭仪式感会让孩子愈加热爱家庭,通过家庭融入的过程,让孩子心中充满爱,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活动中,坚持让孩子与爸爸妈妈一同承担家庭责任,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家庭责任感;同时,父母应看重伴随,有效伴随,让孩子在爱中成长,不要只关注分数,而是帮助孩子在小挫折中不断成长,直面问题,克服自己的不足,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鼓励孩子正面解决遇见的问题,鼓励孩子进行体育训练活动,劳逸结合,让孩子身心健康,全方位进步。
本次学习,让我在家庭教育方面收获颇丰,感觉需要学习提高的还有不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相信有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同努力、协同育人,孩子们必然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年代新人!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2
这一期家庭教育公开课,主如果围绕“父母要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这一话题展开,我也认识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看法,指导着我更好地拓展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大家父母容易产生一个狭隘的观念,就是孩子教育的中心是在学校,如此的观念干扰着大家的教育理念,也在大家的家庭教育中导致了比较低下的成效。自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我对家庭教育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专家觉得,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只有尊重孩子身心进步的内在规律,尊重每一个孩子独特的个性,才能获得好的教育成效。假如爸爸妈妈超越孩子的进步阶段揠苗助长,或者一直把孩子当作长不大的儿童哄着教养,或者一直用“邻居家的孩子”来攀比、需要我们的孩子,或者把自己没达成的梦想强加给孩子,都会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趋势和个体差异。我深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和成长特征是不一样的,因地制宜。大家家哥哥读小学六年级,妹妹小学四年级,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无论是学习需要还是生活需要,都是不一样的。经过讲坛的指导,我明确了解家庭教育的规律是儿童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创造合适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因此我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主动参与的,对于哥哥的培养,是进步坚强、勇敢的品质,妹妹的培养上,是发扬妹妹爱跳舞的专长,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不一样的进步。
除此之外,要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有哪些用途,父母还要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有哪些用途,与学校、社会一同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效能。期望大家作为父母也能多吸收理论常识,做一名有智慧的父母。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3
今天的家庭教育课堂—言传身教,通过课堂让我获悉孩子就是爸爸妈妈的缩小版,从小到大,爸爸妈妈怎么样对待我们的.长辈,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也会进行效仿。孝道教育是双向性,爸爸妈妈想要孩子孝顺自己,就要给孩子做好模范,身体力行感染孩子,让孩子真的的从内心产生出情感。
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喜欢学习,一方面是创造孩子学习的愉悦感,让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处于积极的情绪状况,感到高兴;其次是激起孩子学习的求知欲,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好奇心,一直想了解得更多。总体来讲,就是为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4
家庭教育公开课,学习朱永新、李文道两个位专家的解说,在以下方面收获颇丰,总结如下。
第一,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趋势和个体差异。要有意识地察看、看见自己孩子的个体实质状况,成为“研究自己孩子的专家”,引导孩子发现我们的长处,让孩子和我们的美好相遇,收成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感,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尊重孩子的人格和隐私。孩子是独立个体,青春期孩子更是有强烈的独立需要。因为自己成长体验和年代背景,年少时的自己并没明确的`自我意识,故而在爸爸妈妈私拆信件并没引起我们的不快;目前,我们的孩子对隐私和独立的需要,自己常常是迟钝和意识不到的,这方面应该注意和真诚交流。另外,应该常常有意识地换位考虑,看见孩子行为背后是什么原因,看重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做到共情,接纳孩子的不好的情绪,由于家更应该是讲情、包容情绪的场合。
最后,遵循家庭教育的特征。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是鲜活的生活化、场景化的生活体验教育,通过丰富、具体的平时活动来达成,相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愈加情感化,更具备包容性。
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需要父母不断学习更新才能跟进,感谢这个年代,能为父母赋能,与孩子一同进步。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5
每次听公开课,都有不同的收成。这次公开课的两位专家说的特别接地气,作为新年代的爸爸妈妈,大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观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小朋友,媒体进步成熟的年代,他们接收各种信息都途径都是多元化的。作为爸爸妈妈,大家要携带理解的态度去和孩子们多交流、多交流,去知道他们的内心想法。
同时,大家也要正视孩子自己的优势和弊端,不盲目比较。同意孩子的负面情绪,引导孩子正确的情绪发泄。
最后,作为爸爸妈妈,大家也要管理我们的情绪管理,和孩子一块改变成长。由于家庭教育育人远比育人才更要紧。了解掌握尊重其他人,自然会收到别人尊重。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6
这堂课真的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父母该怎么样应付孩子的种种状况,今天终于得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案,瞬间茅塞顿开!
所以有时候,作为父母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觉一直鸡飞狗跳的状况,孩子的情绪是负面的,我的情绪也被影响,然而却找不到正确的办法去处置这个问题,但听了老师的解答之后,我终于了解问题的'重点在哪了。问题就在我这个父母身上,我没在孩子向我表达情绪和意愿的时候,耐心的去知道孩子情绪背后的故事,致使孩子常常用些负面情绪去表达他们的想法,期望获得我的关注和理解。老师们说的很好,父母不该用孩子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作为父母,常常被孩子气得情绪瞬间暴怒,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觉得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法。大家作为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掌握在情绪要爆发的时候按下中止键,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把自己要冲出口的话语消化掉,换一种方法和情绪去和孩子交流,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大家需要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剖析问题,关注孩子的情绪非常重要,不要总是骂孩子,孩子不高兴了,跟他谈谈心,做到家校结合,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
最后第三感谢老师的精彩解说,让大家与孩子一块一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7
从大家父母及孩子的角度上讲,双减政策是弊大于利的,为何这么说。那就要从校外教培行业兴起的根源说起。 父母为何要补课?是期望孩子成就好。为何期望成就好?因为考高中,考大学的淘汰率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广阔父母都期望我们的孩子,可以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分数上的优势。倘若全部学校可以给予同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何父母还要去教培?
那样大家不看以前,只看目前。在初中升高中需要腰斩的状况下,大家剩余50%的孩子,十四五岁的孩子!需要去职业学校另谋出路!试问有多少父母想就此舍弃继续投入资源培育。
教育的公平性和高效性是永久存在冲突的,我的孩子在那50%升高中以外的成就中徘徊,但我有资源,我有力气赚钱,我有好的私教途径,为了孩子父母连命的'可以不要,花些资源让我们的孩子顺利升学又有什么不可以?在这种中考、高考考试分流的指挥棒下,大部分的学生和父母不能不去角逐优质教育资源。 其实政策里有一条特殊好,“乐观拓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乐观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一同体建设。” 推行下去必然会平衡教育资源,让学期房定义日渐淡化。我所在的内蒙古包头就已经推行很长时间了,实践起来可能有很多原因不便吧,成效甚微。
总之,所有为了孩子,所有为了国家,期望父母和学生,可以真的的得到减轻负担!更期望教育能达成真的的公平!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8
“双减”是什么?“双减”是减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训练,减去过时、繁琐与实质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 我感觉,“双减”是对老师而言是好的。老师为了减轻负担,短期内就得增加工作重压,钻研教学,备好课,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提升课堂效率,老师们教得快乐。
“双减”最后的受益者是大家这类学生。想象一下,未来的课堂,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公平的进展,全部的同学一同奔向同一个目的,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落伍。课堂上,大家聚精会神的听讲;课后,大家以前的“海洋作业”会变成未来的“点滴作业”。以前,作业占用了大家大多数的时间,大家整日沉浸在作业的海洋里,抄抄抄,写写写,做不完的作业,没时间看电视,没时间看课外书,没时间打游戏,没时间训练身体,没时间出去逛,大家就像一个整天只能抄抄写写的`学习机器。
而推行了“双减”手段,大家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大家可以成群结队区域图书馆,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加入喜欢地会所,可以自由安闲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如此,周一至周五的校园内,每逢周末的公园里、游乐场里、广场上处处都会是同学们玩耍的身影与欢笑的声音。如此,不只使大家得到了精神上地放松,而且还陶冶了每一个人地情操,熬炼了大家自主学习地能力。
其实,我觉得减轻负担不止是减轻课本上被束缚的常识,二十为了让大家可以有更多的额时间和历程培育广泛的喜好喜好,从而扩大我们的视线范围,把握更多的课外常识,多知道社会,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双减”这项手段真好,倘若能真的的、长期的推行下去就更好了。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9
今天,我看了孙云晓和刘可钦两位老师的家庭教育公开课“寓教于生活,收获美好童年”让我收获颇丰。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是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美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相亲相爱,儿童优先(做事考虑孩子的感受),自主自强,一同成长。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也是不稳定的榜样,消极的态度会给人一种悲观和绝望,积极的`态度能带来自信和乐观,这将影响孩子的人格进步。所以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尽可能都是乐观向上的,充满张力,活力,动力,追求和目的。
寓教于生活,不止是讲讲道理,而是在日常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好的习惯。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最好持之以恒,生活技能不止于做饭,还有扫地拖地,洗衣服,刷碗,擦桌子等,热爱家务劳动的好习惯能够帮助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还可以调节家庭环境和情趣,爸爸妈妈不要怕麻烦,以培养孩子的劳动热情(认知认可劳动,劳动给人光荣,使人快乐)为目的,完成该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
好的教育就是与孩子一同成长,一块长大,一同创作美好的生活。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10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爸爸妈妈的期望,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到一名出色的初中生,陪在孩子身边时间最多的是爸爸妈妈,家庭教育起到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在认真观看了《父母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孙秀梅老师深入浅出的剖析解说后,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之处。
孩子的`思想是第一位,孩子的心理是第一位。当刘慧老师问:“你知道我们的孩子吗?”我呆立当场,我真的认知我们的孩子吗?日常,每次下班回家我都会问孩子,你写完作业了吗?每次孩子看到我都仿佛我的脸上写满了作业。我一直以我们的水准需要孩子,期望他成长为爸爸妈妈期望的样子。刘老师让我从梦中觉醒,我将来要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真的的渴望,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表达,才能真的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内心真的的成长,让孩子成长为自己心中的样子。作为爸爸妈妈,我更应该健全自我,帮助孩子找到我们的专长,让孩子成为真的的自己,与众不同的自己,引导孩子找到是我们的快乐。
过度关爱导致过度依靠,过度操心导致过度懒惰。大部分的父母都有如此的烦恼,早晨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依旧慢条斯理起床,磨磨蹭蹭洗漱;到了放学父母急着催孩子快点写作业,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能拖一会是一会。孩子没办法独立,就没办法真的的走向社会,也没办法脱离那种“小我”走向“大我”,更不可以走出“舒适区”冲向愈加有趣的“价值区”,体验独立自主带来的乐趣。作为父母,我应该在孩子表达基础上给予一些指导,并对孩子进行鼓励,为孩子的独立考虑进行表彰,帮助孩子离得远远的依靠。爸爸妈妈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自卑,帮助孩子打造自信。
家庭是生活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生活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生活的第一粒扣子,迈好生活的第一个台阶。作为父母,我必然会好好学习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将来创造好的环境,相信肯定可以找到比较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办法。让大家一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将来。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11
爸爸妈妈要了解孩子“怪异”行为背后真实的愿望,在亲子交往中,一个要紧的原则是“遇到事情善为先”。看了教育公开课第二期,我非常同意这个看法。
在孩子出现了与平常大不相同的'行为时,父母应该准时对其进行耐心询问,而不是急于追究,要发现孩子内心的善意。孩子有是我们的情感世界,他们有时看上去过激或让人生气的行为可能只不过为了求得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和注意。父母要静下心来,知道孩子的真实意图,理解孩子们这类行为背后的实质需要和善意举动。
作为父母,大家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心里,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呵护关爱下健康成长!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12
家庭教育大多数的内容就是生活教育。孩子通过在日常向爸爸妈妈学习待人处事的本领。所以,创设美好的家庭生活,给孩子做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进步。
在生活教育中,给孩子设立稳定的劳动职位非常重要,这是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好办法。当孩子了解我们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孩子会更乐衷于进行劳动活动,获得更大的自我一定。
事实上,没其他工作比平时生活教育对婴幼儿肢体、精神、心智与道德的进步更为要紧。由于孩子借由平时生活的活动创造自己,致力于改变自己,使自己趋向于完美。平时生活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真的起着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好的平时生活也能让孩子变得愈加出色。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13
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怎么样正确解决孩子的种种状况,今天听过两位老师的解答之后,我终于了解问题的重点在哪了,问题真的在我这个父母身上,我没在孩子向我表达情绪和意愿的时候,耐心地去知道孩子情绪背后的故事,致使孩子常常用负面情绪表达她们的想法,期望获得我的关注和理解。
父母不该用孩子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作为父母,常常被孩子气的.情绪瞬间暴怒,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觉得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法。大家作为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掌握在情绪马上爆发的时候按下中止键,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把自己要冲出口的话语消化掉,换一种方法和情绪去和孩子交流,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14
观看完《家庭教育的责任与将来》的专题讲坛,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了解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讲意义非凡。“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爸爸妈妈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生活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正如讲坛中与疑问,认真观看了《第五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云上大会》,感触非常深,也找到了答案。
过去以为是孩子的`问题才导致了父母的焦虑,听完陈默老师《“双减”之下爸爸妈妈怎么样应付》的演讲,认识到是父母我们的焦虑、虚荣、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致使孩子们缺少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糟糕的亲子关系,让爸爸妈妈没办法为孩子们充满乐趣的主动学习和好的身心健康云筑网。陈默老师的演讲告诉大家要放手焦虑,回归到爸爸妈妈该有些样子,从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开始,多关注孩子的平时起居,不要三句话不离成绩考试,静心的多伴随孩子成长,陪孩子运动阅读,以身作则做好道德榜样,带领孩子们在生活劳动中积累智商和社会经验,让孩子拥有治愈一生的童年。
这是一场优质的教育思想碰撞,给予大家的启迪是深刻的,当然重点还是在考虑后的落实和实行,大家应该庆幸遇上“双减”政策,也要借着“双减”的东风,引导出一场持续的好教育和美好成长!
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15
7月15日,我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家庭建设与爸爸妈妈携手婴幼儿教育》,收获颇丰。
公开课中,刘慧教授和李宁老师讲到,爸爸妈妈要掌握了解孩子的表达,要看重孩子内心的感受,要允许孩子有情绪、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爸爸妈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引导,培养孩子正向积极乐观的思维、表达和态度。
一直以来父母过多的看重孩子的学习,没看重孩子的心里感受,一直感觉爸爸妈妈做的所有是为他好,孩子就应该听爸爸妈妈的,可平时里和孩子也会建议不同,有时你说你的他根本听不进来,作为父母还非常生气,觉得孩子叛逆不懂事,不可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通过学习,我了解了,第一要在尊重孩子的首要条件下,与孩子平等交流,鼓励孩子把我们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正如两位老师说的给孩子最有价值的关心,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对他好,要看重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孩子有情绪时不可以一味的打压、批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知道孩子真的想表达的东西。第二身教重于言传,爸爸妈妈第一做好我们的情绪控制,才能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爸爸妈妈平时里不应该总说孩子这做的'不够好,那做的不对,应该以积极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擅长发现细小的亮点,爸爸妈妈的一定有益于孩子形成正向积极的乐观态度。
很感谢学校、老师们给父母提供的学习平台,让大家学到了不少科学的婴幼儿教育办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为父母更要加大学习,与孩子相互促进,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