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扩写
螳螂捕蝉扩写1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相争,战乱频繁。面对楚国不时地骚扰,吴王十分烦恼,决定征讨楚国,一劳永逸,同时展开自己一统天下,逐鹿中原的计划。
早朝上,大臣们都对吴王伐楚的计划议论纷纷,有些反对,有些赞同,争吵得面红耳赤。吴王不耐,大手一挥,怒目圆睁,喝到:“孤心意已决!哪个敢阻拦,拖出去斩首!”
吴王的随从官中有一个青年想劝阻吴王出兵,可又怕贸然进谏会惹祸上身。退朝了,青年回到家里,反反复复不停考虑如何规劝吴王。正愁眉不展之际,忽然听到家门树上几声蝉鸣,抬头一看,正巧一只黄雀在啄食螳螂。灵光一现,青年有了主意,走出了家门。
你猜,他来到了哪儿?这个青年拿着弹弓和弹丸,来到了吴王王宫的后花园。
在花园的一棵树下,他等了很长时间很长时间。第一天过去,没见到吴王的影子。青年心里微微着急。第二天,依然没见到吴王的.身影,青年更着急了,怕吴王已经做好了出征的筹备。第三天,正当青年愈加焦虑,计划舍弃之时,吴王终于来了。青年既开心又紧张,立刻起身来到吴王面前施礼。
吴王好奇地问:“你这是干什么?看,衣服都被露水沾湿了。”青年回答:“微臣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想与大王推荐。那棵树上住着一只蝉,正在开心地唱着歌儿,可是它却不了解此时它的身后正有一只螳螂,弯曲着身体,随时筹备捕食。更巧的是,螳螂身后还有一只黄雀,正伸长了脖子,蠢蠢欲动。而那只黄雀身后,还有臣拉满了弹弓,蓄势待发,想将黄雀一击而中。它们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全然忘记身后的危险。”
吴王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青年见此,第三说到:“征讨楚国,此时髦不是机会,万望大王三思!”
吴王听完,摸着胡子说:“说得好!孤这就传令撤兵!”
螳螂捕蝉扩写2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想要壮大我们的领土,决定去讨伐楚国。这天早朝,吴王向大臣们宣布了自己讨伐楚国的决定。大臣们听言,都十分惊讶,议论纷纷。见此,吴王大力一拍桌子,声如洪钟,喝道:“假如有人敢阻拦寡人,杀无赦!”
吴王的随从官中有一个青年,想劝阻吴王,却又碍于吴王杀无赦的命令,不敢讲出。下朝回家,他捂着脸,闭上眼,陷入了考虑:到底如何才能劝阻吴王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青年有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清晨,他携带弹弓和弹丸来到了王宫后花园。清晨的露水日渐沾湿了他的衣服,可他却毫不在乎,就如此等了3日。在这三天里,他的心情愈加不安,愈加焦虑,不停在想:大王如何还没有来?这可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来不及阻止大王可就糟了!终于,第三天,青年远远看见了吴王向后花园走来的.身影,他既开心又紧张,赶忙来到吴王面前。
吴王一下子就看到了青年,见他衣衫湿了很多,忍不住问他:“你这是干什么?为什么衣服都湿了?”青年回答:“大王,你请看,花园那边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在高处悲鸣的蝉,时不时喝一口露水,看着自由自在,却不了解有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蠢蠢欲动,却不了解黄雀就在旁边。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食螳螂,也不了解臣正拿着弹弓在树下瞄准了它。这三者都一心只顾眼前的利益,看不到身后的危险。”
吴王听完,愣了愣,之后重新查看了青年一遍,伸出手拍拍他的肩膀,开心地说道:“说得好!青年!孤了解了!你真是用心良苦啊!”
螳螂捕蝉扩写3
春秋时期,各国为了扩张我们的权势,统一山河,纷纷发起战争。这一天早朝,吴王郑重宣布:“孤筹备攻打楚国,敢阻拦者死!”大臣闻言,议论纷纷,尽管都不同意攻打楚国,但都不敢提出建议。
国王的随从官中有一个青年,眼见满朝文武无人敢言,便有的忧虑急躁。该如何劝谏大王呢?直言上谏的话大王一定不听,还要搭上我们的性命。想来想去,他终于有了一个好办法。
下朝后,青年拿着弹丸和弹弓来到了后花园等待吴王。早晨的`露水一点点沾湿了他的衣裳,他也毫不在乎,就在后花园等了三天。这三天里,一分一秒都度日如年,既有等不来吴王的焦虑急躁,又有担忧劝谏失败的惶恐不安。第三天,吴王终于来了。青年顿时大喜,顾不能忧虑很多,赶忙上前施礼。吴王见他,疑惑地问:“咦,你如何在这里?”青年弯腰鞠躬回到:“大王,你看那棵参天大树,树上有一只蝉,正优哉游哉在树的高处鸣叫,喝着甘甜的露水,却不了解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蓄势待发,想要捕食蝉,而不知黄雀也在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想一下子捉住螳螂,而不了解臣拿着弹丸弹弓在树下。它们都只想得到眼前有哪些好处,却忘记了身后巨大的危险。”
见吴王听得认真,并未发怒,青年壮了壮胆,继续说:“大王,此时攻打楚国,国内空虚,一定后患无穷。”吴王听完,眉头皱起,脸色深沉,过了一会儿才不住点头,说道:“说得好!说得好!看来攻打楚国还需从长计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