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第一次接触《朝花夕拾》是在初中,当时它是大家初中生必读的一本名著,《朝花夕拾》中包括了鲁迅先生的十篇作品。为何叫《朝花夕拾》呢?顾名思义,这是鲁迅先生对过去童年的回忆录,原名是《旧事重提》。
初中时读完后,感觉鲁迅先生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笑声。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块捕鸟,但因为性子急一直捕不到不少。这与枯燥无味的三味书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整天除去念书还是念书。《五猖会》中作者也目睹了一个迎神赛会,难逢的盛大庙会。长母亲送给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也带给鲁迅很多欢乐。还有一只可爱的隐鼠,虽然后来被长母亲踩去世了。这类只不过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给鲁迅的童年增添了许很多多的欢乐。
这次国庆放长假,在家看到了初中时买的名著《朝花夕拾》,于是就又把它细读了一遍,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鲁迅的童年早已被封建社会抹杀了。
鲁迅虽然在课间陶醉在百草园,玩得正尽兴时,先生喊他去上课,去死念书,这不正是受封建的影响吗?《爸爸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表现,揭示了这类人巫医不分,草菅人命的实质,展示了当时人情世态和封建社会的面貌,爸爸因庸医愚昧而过世后,还要避开那无聊的流言。阿长迷信,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日本学习解剖时,连日本的老师藤野先生也了解中国敬重鬼神。《二十四孝图》更能体现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封建社会摧残了中国的儿童。《五猖会》中鲁迅被爸爸强迫背诵《鉴略》,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可见鲁迅先生的童年虽然充满了欢乐,但同时也充满了封建对他的迫害,封建社会对他的摧残。所以他在《朝花夕拾》中体现了对儿童的教育,免得他们受封建社会。
想想大家的童年,没捡过贝壳,没见过鬼见愁、观音手,没管过西瓜,也没见过猹,没在雪地上捉过鸟儿,没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没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没听过油蛉在低唱,没蟋蟀在弹琴,有些只不过电脑,手机,电视。除去这类还是电脑,手机,电视。当大家老去时,假如要写回忆录,恐怕没什么可以写,除非把目前天天的生活都拍下来,如此才能使自己老了将来才有东西可以回忆,我感觉大家应该多亲近大自然,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此才能使大家的童年愈加丰富,愈加生动!
中学生写作方法指导、写作素材、出色作文与有奖活动
尽在“智学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