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办法中的描写办法
描写办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描写办法分类: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1、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相貌、神情、姿态、服装、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办法。比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办法。比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其他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办法。比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4、心理描写:是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点的一种描写办法。比如:他心想,假如我有了钱,那就能买车了!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不同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特点。比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2、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含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址、季节、气候、时间,与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氛围、推进故事情节进步、点明和突出中心有哪些用途。
2、社会环境描写通常指对社会背景、年代氛围、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体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用途: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处境、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点性格特征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要紧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点,折射出人物所处年代的特征。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2、侧面描写:从对别的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氛围、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址;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环境等;从广义上讲,是指肯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3、细节描写:抓住日常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途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除此之外还有:细描:用很多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点,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描写办法的不同分类:
按叙述分类:可以将描写(包含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别的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成效
3、场面描写,是对很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进步有特殊用途,包含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描写按特点分类:
1、白描。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很擅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那时进去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手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非常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忧,仿佛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非常不错,没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非常打眼,仿佛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新凤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他穿的衣服、用的用具、吆喝前的筹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客户和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青年的性格特点和形象。
3、衬托。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大家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类都要依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用。鲁迅是非常善于衬托笔法的文学大伙,他的《在餐厅上》正衬、反衬都写得非常好:“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4、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文静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非常紧密。情景交融包含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点。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无论是景中含情,或是情中含景,都是诗歌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也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表达方法,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