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2700万听障人士,全职手语翻译却不足500人
关于手语翻译,大家知道多少
■记者卫中
9月23日是国际手语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700万听障人士,全职手语翻译却不足500人。他们主要在什么场所为聋人服务?工作中有什么酸甜苦辣?正在B站播出的职业察看短纪录片《今天忙什么呢?》第一集中,上海第一位全职手语翻译唐文妍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察看的剖面。用唐文妍的话来形容,聋人的一生她都会参与从聋人母亲生产到孩子上学、毕业应聘、单位内部培训、去医院看病、结婚办酒等,每一个生活阶段都需要手语翻译员,做翻译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我期望聋人朋友能有更好的生活。唐文妍走上手语翻译这条道路是兴趣使然。她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大二时看到上海东方国际手语教育学校在招收学生,就报了名。刚刚学手语时,聋人朋友以为我是北京人。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唐文妍这才了解原来手语也是有方言的,譬如积极这个词,上海的手语是双手掌心向上举在胸前,上下交替抬起,表达积极的意思;而北京手语是伸出一只手,食指和大拇指捏拢,做出一只鸡头的形状:只须是ji发音的词,都用鸡来表达。
在学手语的过程中,唐文妍愈发获悉聋人在日常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困境,促进她形成了帮助达成聋人无障碍生活的想法。一段时间里,唐文妍是上海唯一的全职手语翻译。因为专职手语翻译不多,几乎哪儿有需要,她就去什么地方。翻开手机日程表,周一排满了,周二需要清晨4点半就到工作的地方,每周还有三天要去电视台,为午间、晚间的几档新闻节目做手语翻译。忙的时候,唐文妍一个月只休息了两三天。最久的一次翻译,她一连站了7个小时。
东方医院是上海最早开设助聋门诊的医院,一天中午一下子来了几十号聋人病人,院方紧急找唐文妍来帮忙。忙完聋人病人和大夫之间的交流后,一位阿姨打着手语和唐文妍说起十年前缺少翻译时聋人病人的窘迫:孩子父亲来医院看了几次病,因为和大夫说不了解,治疗没成效,最后就舍弃治疗,没多长时间人就没了。长期以来,手语翻译数目紧急匮乏,致使聋人的生活很不便捷。唐文妍察看到不少聋生活了小病不去医院,等拖到大病了才去找大夫,耽误了治疗:聋人的平均寿命是要低于一般人的。这类年来,唐文妍帮助过聋人朋友同意电视采访、在法院里打官司、处置过电信诈骗案件。因为聋人获得信息不便捷,比较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受害者,又非常难向警察描述了解具体状况,这种时候她愈加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程度。
除去为聋人提供便利以外,唐文妍还向聋人传递快乐。此前B站举办的线下展会上,舞台上进行着歌舞表演,唐文妍通过手语把音乐的步伐传递给场下的聋人,让他们伴随一般观众的步伐一块为台上打call应援:期望聋人朋友可以有更多机会参加到一般人的活动里。在唐文妍眼里,聋人也和健听人一样,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有趣的个性、多元的喜好,只是因为听力障碍,使得他们没办法毫无障碍地进入每个社会范围。
全职手语翻译对聋人来讲这样要紧,但数目却这样稀缺,和这份工作的付出与回报存在肯定差距不无关系。据透露,依据残联的规范,手语翻译半天的成本是300元、一天是600元,但收入并不固定,当聋人有需要时才提供服务,所以根据月薪或年薪统计的话收入并不算高。而这份工作有时会非常累,不停与人交流,连续站几个小时是常事。所以当初唐文妍想从事这份工作的时候,是和爸爸妈妈有过争论的,家人感觉当手语翻译又辛苦又挣不到钱,但她觉得:大家的世界是多元的,要坚持我们的选择。从业近十年后,她为社会、为聋人作出的贡献被愈加多的人看到,家人渐渐理解了她的工作的意义,也理解了她当初的选择。而对于全职手语翻译这个职业的进步,唐文妍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当然,让聋人无障碍生活在一般人中间,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大家能做多大做多大,能做多长时间做多长时间。唐文妍期待,在社会上,大家能花几个月时间,学会一些简单的手语,譬如你好谢谢等,对聋人来讲,这是一种友善的表达。
有关推荐:
专业解析大全
2023年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有什么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志愿填报、分数线等
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
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