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学习方法  学科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脑力开发  演讲与口才  小学学习方法  记忆力  初中学习方法  资讯  英语 

7月15鬼节中元节传闻的来历

   日期:2023-08-31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418    评论:0    
核心提示:7月15鬼节中元节传闻的来历  阴历7月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国内三大冥界要紧节日之一。下面是7月15鬼节中元节传闻的来历,一块儿看看吧。

7月15鬼节中元节传闻的来历

  阴历7月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国内三大冥界要紧节日之一。下面是7月15鬼节中元节传闻的来历,一块儿看看吧。

7月15鬼节中元节传说的来历

  中国7月半鬼节传闻:目连救母

  鬼节来自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没办法拯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7月15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了解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历程千辛万苦后,见到他过世的妈妈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与其盂兰盆经。根据指示,目莲于阴历7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妈妈。挨饿的妈妈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大家目前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大家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国内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风俗。

  这样来看,“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现在国内北方的大家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法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法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由于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与对自己将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一样的感受,由于,将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明确,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考虑着自己今天活的历程、内容、方法和活的追求。”

  7月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无论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网络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块思念过去的人,一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离得远远的去的亲人。由于,总有一天大家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中元节吃那些

  1、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风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办法还是有所不一样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含义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2、蒸面羊

  旧京及华北区域的农村,民间时尚7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风俗,后来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3、吃花馍

  7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风靡面塑活动,晋北区域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第一依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一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期望小辈不要忘记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4、吃鸭

  阴历7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不少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

  中元节的风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通常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溺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7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孩子子紧盯着自己家里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

  2、祭祖

  祭祖节在农历7月15日,所以简称为“7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最初。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通常在7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时日子要对先人祭拜,通常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7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天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7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根据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3、祭祀土地和庄稼

  7月十五,民间还风靡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将来,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闻可以防止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更多>大智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大智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智学网-大智教育,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指导,我要自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