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伙,又称唐宋古文八大伙,他们先后掀起的古__新浪潮,使诗文进步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那样唐宋八大伙是哪八位呢?下面学习啦我们给大伙讲讲唐宋八大伙是哪八位,供大伙阅读!
唐宋八大伙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伙分别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伙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伙”之名也随之时尚。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伙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伙文读本》8卷。
八大伙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唐宋八大伙历史背景
“唐宋八大伙”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质是“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伙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伙”之名也随之时尚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伙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伙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一同主张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进步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爸爸,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伙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唐宋八大伙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倡导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伙基本信息
韩愈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张者,倡导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伙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擅长用前人词汇,又重视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很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到今天,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凌乱不堪”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生于长安,贞元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收获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著有《柳河东集》等。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字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获得了非常高的收获,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伙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叫做“中国古时候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洵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念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医生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念书的情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苏洵的发奋念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可以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辙
苏辙,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医生,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伙之一,与父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__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伙”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采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伙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念书,记忆力强,遭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4、,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钟山,谥号“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曾巩
曾巩,天禧三年8月25日-元丰六年4月11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人,后居临川。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伙”之一,为“南丰七曾”之一。
唐宋八大伙是哪八位有关文章:
1.初中国学经典试题资料
2.唐宋八大伙是哪八位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