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若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知道,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下面是我们给大伙收拾的走近陶行知读后感5篇,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1
陶行知爷爷是国内伟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今天,我有幸读了《走进陶行知》这本书,它使我对陶行知爷爷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每时每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时时回想在我耳边。读完全书,我真切地感觉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倡导真的是很得有道理的。
印象非常深的是《两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讲陶行知爷爷的衣服有两个口袋,一只口袋装公款,一只口袋装私款。有一次,他要坐车回家,可他没私款了,公款是有些,可是他心里想:“决不挪用公家一分钱”。于是他就从十里外步行回家。陶行知爷爷这件小小的事让我深有感触,我感觉自己要向陶爷爷学习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正如他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学校日常,大家也要向陶爷爷学习,不破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护校园的自然环境,使大伙在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绿意、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快乐地学习;第二不拿班集体的一针一线,对班集体的公共物品要像我们的东西一样爱惜,真的做到物归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爷爷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爱满天下”。他爱国家、爱民族、爱他人、孝顺长辈……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书中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四块糖果》。陶爷爷把四块糖果奖给了犯了错误误的学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动了,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从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爷爷以奖励的独特方法来教育学生,使人知错就改,很得睿智!
像如此的让我有感触的地方还有不少,譬如当我读到“诚实无欺”的内容时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师、家长对大家说过无数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诫自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陶爷爷身上,真的有不少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将来,我要努力,争做新年代的“小陶子”!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2
自古以来,教育都是人类生活的要紧组成部分,从家庭到社会,大家都对教育给予了很大的看重。但教育到底能干什么?为何要看重教育?进步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类问题,并非每人都曾关注和考虑过的。普通人可以不去考虑如此的问题,但大家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却不可以不对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此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
陶行知觉得教育应该:事如何做就如何学,如何学就如何教;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依据做的法子。“教学做合一”,这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精炼的概括。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大家学习、研究、继承和进步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进步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努力将我的学生培培养为具备革新精神和革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先生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他教学、做人的准则。他对“求真、做真人”的需要一是需要知,学真本领,探求真理,为真理捐躯;二是要具备真善美的人格,做高尚的人;三是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应做人中人,以人民利益为至高。而这类需要无论目前还是以后都不会过时。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大家作为新年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青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常识,多和小孩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出色的老师。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大家的教育会进步的愈加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愈加的发扬光大!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3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很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念书,平常积累的常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念书的重要程度。读罢《走进陶行知》,掩卷沉思,我感觉获益匪浅。越是走近陶行知先生,越是感觉到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越是钦佩他的教育思想的深邃,越是感动于他人格的伟岸。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觉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念书,念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大家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生活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重视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大家目前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要紧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主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技巧,这对于学生的全方位进步是多么的要紧。现代的教育需要使学生在“常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上获得和谐进步。
陶行知还将“教学做合一”,这可以看作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不过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大家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意思是教的办法依据学的办法,学的办法要依据做的办法,“事如何做便如何学,如何学便如何教。教而不做,不可以算是教;学而不做,不可以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常识。
读着陶行知先生感受着他纯朴而又精深的理论,更让我震惊的是,像如此“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论,其实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实践中得出来的,他也用我们的行动收获证明了他的看法。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常识的传授固然要紧,但,教师通过自己道德修养对学生惊醒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大家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大家常说“塑身云筑网治国平天下”“先成人再成才”,都是将对人才的品德培养放在第一位的,而作为教师,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好的道德品质,第一就需要作为教师的大家自己应当具备好的道德素养。陶行知先生正是以他超凡脱俗的人格魔力感染、教育了一代后人。
陶行知先生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他教学、做人的准则。他对“求真、做真人”的需要:
一是需要知,学真本领,探求真理,为真理捐躯;
二是要具备真善美的人格,做高尚的人;
三是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应做人中人,以人民利益为至高。而这类需要无论目前还是以后都不会过时。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大家作为新年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青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常识,多和小孩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出色的老师。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大家的教育会进步的愈加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愈加的发扬光大!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4
参加过多次论文比赛的我,从没参加过“行之杯”的比赛,这次偶然在苏州教育掌握的网站中发现有行之辈的比赛,我仔细的阅读了公告,论文选题范围及写作需要度需要设计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看到此公告,我比较惭愧,由于我只了解陶行知的名字缺不了解他的理论思想,于是我就决定买一本关于陶行知的书。
近期我读了《走进陶行知》的专题1、陶行知的教育生活后,感觉受益不少。“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对体罚、讽刺幼儿,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幼儿同等看待,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面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觉得,目前的小孩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小孩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需要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幼儿,幼儿会感觉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大家的教育目的。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一个小孩的心。
“没爱,就没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主张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非常深的触动。
有时大家会对幼儿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幼儿的心态来看待幼儿,想想这类幼儿可能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大家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教师爱幼儿,就不可以没自我克制,应该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幼儿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将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大家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教师,没对幼儿的爱、没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没办法教育好幼儿的。对幼儿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就像大家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所有”,热爱幼儿,喜欢幼儿,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愈加贴近,在两颗心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假如缺少对幼儿的爱,那样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幼儿的方法。但,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幼儿,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幼儿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备的真的的爱。所以,教师对幼儿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幼儿,才有教育,幼儿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成效。
由此我觉得,大家现代教师要做幼儿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不只成为幼儿的常识传授者,更是成为幼儿心灵的慰藉者,成为幼儿的“心灵鸡汤”。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5
近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在陶行知爷爷光辉的一生中,有很多的故事,这类故事有些使我启迪非常深,有些深深地打动了我,还有些让我知道了人世间的各种道理。虽然陶行知爷爷那深遂的文字我有的看不明白,但我依旧能领会到陶行知爷爷那高尚、纯洁的品质和治学的艰辛。他是大家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大家的楷模。而最打动我的,是陶行知爷爷那勤俭节省的美德。
陶行知小时候非常懂事,为了给家省钱,即使妈妈剃的头再不好,他还是顺从地让妈妈给他剃。这把剃头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头,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遗剃刀》这首诗中说道:“这把刀,曾剃三代头。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读到这个时候,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费的行为。
以前,我非常不会珍惜来之不容易的资金,觉得家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任何事情都得听我的。看到路边摊上有美味的,就认了命要买,怎么说也不听,但买回家将来,又感觉不美味,怕父母批评,便偷偷地仍了;有些时候,看到一些好看的东西就要买,但买回来后用也不需要;还有些时候,看到超市里一箱箱美味的牛奶,就嚷着要父母买,不给买就撒娇,甚至哭闹,买了之后,一瓶没喝完就不想喝了,感觉不好喝,就一直搁在那儿,直到快要过了保质期,父母才快点喝,以免浪费。
一次,我去鞋服店里买鞋子,家已经有合脚的球鞋五六双,靴子也有两双,但我就是要买。看着这类琳琅满目、款式多样的鞋子,我恨不能全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所有些鞋子都试穿了一遍,才找到了我最喜欢的。我快点叫父亲来买,他不愿,还说这个价格太贵,而且家已经有几双了,再买是浪费。“我不要,我今天就买定它了!”我一定地说。经过我的一再需要,父亲只好买下了这双鞋子。买完鞋我还不罢休,又要买衣服、裤子,而且一买就是两三件。回到家,我每天只穿新买的,以前旧的都不理不睬。长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时母亲就心疼地说:“唉!买这么多鞋也不穿,还是挺新的呢!扔掉了可惜呀!”
当时听了没什么感觉的,但读了这本书后,心里感觉非常愧疚,这类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换来的呀!他们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陶行知爷爷从小就非常懂事,非常勤俭节省,而我就如此浪费爸爸妈妈的劳动成就,真是不应该啊!
陶行知爷爷像一盏明灯照亮大家前进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话都勉励着大家。我不只要学习陶行知爷爷勤俭节省的美德,还要学习他其他出色的美德,争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