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下面是我们给大伙收拾的“我和家人一块过端午作文5篇”,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我和家人一块过端午作文1
又是一年端午节,情浓粽飘香。早晨照例吃伤力草打鸡蛋,美味的粽子等,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这几天微信上普及常识,说端午节不可以互祝快乐,可以互祝”端午安康“,由于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又说5月初五是个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不是所有些节日都互祝开心的,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祝”安康“。想想也是的,祭祀的日子如何能快乐呢,那就”安康“吧!
吃着鸡蛋、粽子,勾起了对小时候的回忆。那时,大家孩子子早早的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端午的日子,盼啊盼的,终于盼到了,心里的那个开心劲儿真是没法形容。端午节的头天下午,母亲会从自己家里小院里采摘伤力草的嫩尖,七个为一副,采好放在厨房里。由于伤力草打鸡蛋要在日出之前吃,所以端午节这天,母亲会早早起床,把伤力草清洗干净,放在锅里,倒入清水,水开后打入鸡蛋,煮好,让我和哥哥在上早学之前先吃了。大家吃着香喷喷的鸡蛋,喝着带有清香气的伤力草茶,感觉好幸福,然后非常高兴的上学去了。放早学回来,大家又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去吃盼望已久的粽子、油条、糖糕等。虽说油条、糖糕平常街上有卖的,但买的不多,吃得也不多,粽子呢,一年到头,也只有端午节这天才有卖的,也只有在这一天才可以吃上粽子,所以更显稀罕。每次我都是先吃粽子,用手拿起一个大大的粽子,扯下线绳,剥去一层一层的粽叶,露出里面的糯米红枣,红白相衬,着实好看,咬上一口,呀,那个甜,那个香呀,沁入肺腑,美味极了。由于一年只吃一次,所以记忆特别深刻,也特别难忘。吃完粽子,再吃油条、糖糕,吃那些都感觉特别美味,香香甜甜的,一天都沉浸在这种香甜的感觉里,甚至会回味一个星期,那种满足感和幸福值,要比目前强得太多了。
目前过端午节,各种各样的粽子都有,蜜枣的、八宝的、板栗的、紫薯的……还有咸味的肉粽,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并且平常超市里也都卖着粽子,想吃了随时都可以买,真是太幸福了,真得好好感谢目前的生活,感恩今天大家拥有些所有。
祝大伙端午节安康!
我和家人一块过端午作文2
小时候,我最喜欢端午节,正所谓“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这一天,大家要插艾草、包粽子、带香囊、吃五黄。
早晨,我跟父亲拿着二手走到门口,将艾草插在门上,闻着那股沁人心脾的青草香味,不禁被人身心为之一畅。父亲说:“这艾草还有一句古诗呢“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这艾草插在门上,可趋利避害,表示招百福使人健康。”我点点头:“原来是艾草,里面还有这么多的知识。”
中饭上桌了,奶奶端上了黄瓜、咸鸭蛋、黄鱼。我便问父亲:“爸,为何这类菜都带黄字呢?”父亲介绍说:“由于阴历5月要吃“五黄”,还有雄黄酒、黄鳝。在端午,中午吃五黄可以扭转运程,万事顺心。”我开心地说:“那我多吃点,转转运。”立马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大伙都笑了起来,我虽不知为什么,但也傻笑起来。
吃完饭,我搬了个木凳,坐在奶奶身边,看着她包粽子,我也不禁心生好奇,向奶奶主动请缨。奶奶拿起一片泡在清水中的翠绿粽叶,给我演示:“那你认真学习,像如此。”说着灵巧的双手轻轻折动,不一会儿一个漏斗状的粽叶就完成了。我二话不说,直接拾起粽子开折,脑海中不断浮现奶奶的动作,果然,粽叶被我折断了。“哎呦,小祖宗,我这点粽叶还不够你折的呢,还是我先折好,你来放米吧!”奶奶急忙拦住我。放米,那还不容易嘛?我接过折好的粽叶,用手轻轻摇起一些雪白的粒粒分明的糯米,倾倒进粽叶中。再在一片雪白中加入一抹鲜红——浸泡在酱油里的大块鲜肉,绿白红打成一片,互相衬映,被人赏心悦目。卷起粽叶,用绳子绑紧,慢慢的我愈加娴熟,桌上都堆成了“粽山”,我看着十分满足。
粽子终于下锅了。过了不一会儿,锅中缓缓生出几缕“仙气”,蜿蜒曲折,遍布了整个厨房,仿佛成了仙境。慢慢的粽香也飘了出来,粽香如蝶,满室蹁跹。一遍又一遍地引诱着我,我也不厌其烦的询问母亲美味了吗?我都快饿去世了。终于,开锅了,“仙气”窜了出来,好似一只上下翻飞的蛟龙,粽子被我轻手轻脚的端了出来,闻着那股粽叶的清香,将它一层一层的剥开,一面剔透如玉的身体,好似翡翠通常。糯米有了些咸味,一口下去,满嘴留香,被人吃了还想吃。
糯米的香味和弥漫着的艾草香味,互相搭配,被人回味绵长……
我和家人一块过端午作文3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阴历5月初五。这个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不少年的历史了。端午节有很多古老的风俗和传闻,每个风俗都是这样温暖和难忘。真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纪念楚国医生屈原”的故事。据了解当时屈原被抛入河中后,当地人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划船打捞。他们一路划到洞庭湖,再也没看到屈原的尸体。
那是一个雨天,湖上的船只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场面壮观。当大家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原博士时,又冒雨外出,冲进了茫茫洞庭湖。为了哀悼,大家在河上划船,后来渐渐演变成龙舟比赛。大家怕河里的鱼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来饭团放到河里喂鱼。后来,每年5月初五,都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一大早插艾叶。艾叶是一种容易见到的植物,成长在野生的田野里,毫不在乎,但它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比较容易被人想起夏季的野秋菊花。太阳升起前,大家把前一天晚上采集的艾叶放在门口,挂在窗前。且不说可以去瘟疫辟邪,润肺的甜香就像穿越田野的乡风,让老人和小孩都非常高兴,交往中的青年也沉醉其中,靠着窗户舍不能离开。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通常端午节前两天就开始包粽子。每年端午节前,河岸两岸到处都是提着小篮子摘粽子叶子的人。在那个季节,在河岸上,有树、绿色植物和很多风俗。珍藏宗叶的大家工作着,赏析着大自然的美景。采集的粽子叶要先在锅里煮,然后用水浸泡,最后一个一个洗。奶奶在洗粽子叶子的时候,已经泡过糯米和红豆了。泡好的米放在一个大盆里,盆旁边放一把木椅,捆好的草就挂在上面,如此就可以挂裹好的粽子了。
奶奶爱端午节,大概是由于这时她总能展示我们的才华吧。我迫不及待地想看我奶奶做粽子。我躺在一边看了一下午。看到姥姥的皱纹里溢满蜂蜜,我偶尔会偷偷抓几颗蜜枣放进嘴里。我非常高兴摘下我的脸颊,用力咀嚼。不了解他们有多甜!
我家乡的端午节是这样充满怀旧和亲情。目前是端午节,我想起了我家乡的艾叶和我奶奶做的粽子。
我和家人一块过端午作文4
我对童年端午节的记忆始于栀子花,裙角飞扬的时候,夏日里栀子花儿绽开了,层叠花苞次第怒放,和着悠长清香,端午节的脚步近了。
我自小生活在豫南一个有山有水的小镇,每到端午节到来的时候,大街小巷里时不时会遇见一些提着篮子的卖花人,篮子里放着一朵朵洁白如玉的栀子花,袭人的花香将小镇填满了节日的甜蜜和快乐!爱美的女生们买来两朵插在麻花辫上,袅袅走过,花香,人美。
栀子花开,小孩们对节日的渴盼也愈加浓烈,大大家也好像要把生活的忙碌和经济上的不宽裕暂时忘却,着手筹备节日的物品迎接端午了。妈妈一趟一趟地上街采购,买回什么粽叶、艾草哇,雄黄啦,还有香料、彩线。买完东西,和家家户户一样,在端午前一天,妈妈和姐姐们把糯米泡上,糯米不适合泡太长,那样口味不劲道。在妈妈灵巧的双手中,那散乱的粽叶和糯米转瞬间亲密接触成一个结实饱满的粽子,棱是棱,角是角,看得我眼花缭乱,笨手笨脚地我也想一试,嗨,糯米如何也不在粽叶里老实呆着,滴答着落到盆里,妈妈笑着赶我走:别添乱!不多会的工夫,妈妈她们包好了粽子,放在一口大锅里煮。然后还要架起地锅炸油馍,听着锅里咕嘟咕嘟的响声,看着那腾起的油烟,想着那糯米粽蘸糖吃的香甜和油馍的脆香,感觉节日的日子真美呀,幸福极了!
夜晚,妈妈找来各种颜色的花布,用剪刀裁成一小块一小块地,拼成一个个形如簸箕、小猴、公鸡样,用棉花填充好,再放点香料,用一节节蒜梗做缀穗,穿针引线,一会工夫,可爱的小香囊就做好了。我挂在胸前当作项链,手腕上携带五彩线,美滋滋地炫耀着,想象着第二天上学,必须要和伙伴们比比哪个的香囊漂亮,哪个的香囊出彩!
而今,端午节悄悄地走来,大街上粽叶、香囊、肚兜等传统民俗物品却难觅其踪,想吃粽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超市里买得到,极少有人动手包了。在物品日益丰富的经济形势下,在便捷快捷的生活步伐中,在西方节日的时尚冲撞下,大家的传统节日文化意识渐渐淡薄,端午节的记忆留在了大部分人的童年记忆,八零后、九零后乃至更后生的小孩,他们的童年又何尝有端午记忆?
我和家人一块过端午作文5
端午节是国内要紧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那一天,大家把包好的粽子扔在汨罗江里,为了预防屈原的身体被侵蚀,另外,大家在河上赛龙舟,各式各样的活动,分外的热闹。
今年的端午节也是不例外,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迎接端午节的到来。大家家呢,奶奶早早地起床,整理了一番,便到河边去打仍沾有露水的艾叶,我也瞎凑合,帮忙烧水,等奶奶打好了一大捆的艾叶回来,便直接放到热腾腾的水里,继续烧,等着烧开,艾叶的香味在水蒸汽的氤氲下,散开了,满屋子淡淡的清香,甚是舒爽。
就如此,艾叶出锅了,晾了片刻,奶奶便开始修剪艾叶顶端折断口,修剪完毕,终于开始包粽子了,我在一边看着,奶奶挑选四片艾叶,两片垫底,两片加固,双手将它们圈成圆锥形,一手捏着,一手去舀事先筹备好的糯米,再加一颗我最爱吃的大红枣,手抖一抖,让米分布均匀,用多出的艾叶盖住,包紧,一个粽子就这么包好了。我在一边看的手痒痒,也想试一试,奶奶欣慰地笑了:“难得你有如此的心啊,目前会包粽子的人愈加少了,都买现成的,哪有自己包的美味啊。”说着,奶奶便教我怎么样选取艾叶,怎么样包扎,手劲使多大,不包不了解,包好一个粽子学问多着呢!
粽子包好了便可以下锅了,经过两个多小时,香喷喷的粽子便出锅了,尝一口,黏而不腻,甚是爽口。每年端午,“倔强”的奶奶都会亲自包粽子,父母怕她麻烦,让直接去超市买,奶奶一直都不想,在她眼里,这是一个传统,传统怎可丢弃?
在过去,每年端午节,大家都会举办活动,包粽子,赛龙舟等等,一块儿欢度传统节日,伴随时间的推移,大家好像都慢慢开始淡忘传统,生活质量的提升,科技的进步,机械生产愈加常见,包粽子也变的机械化,愈加少的人亲自包粽子,都直接去超市里买现成的,好像已经忘记了包粽子本身的意义。包粽子本身无可厚非,但在这背后,值得大家去考虑。
目前,韩国把端午节列为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愤恨同时,也应该考虑深思,到底是哪些原因致使如此的结果?传统是财富,大家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诚地继承和发扬。
每年端午节,我都只吃奶奶亲手包的粽子,它有一种别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