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每一年的阴历5月初五,是国内传统四大节之一,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期望可以帮到你们。
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1
年年5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国内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国内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源于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医生,倡导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医生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一直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5月初五,他投汩江死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5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很多出色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国内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国内文学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现在,屈原的作品已译成多种外文,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2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风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老师说粽子最早出目前春秋时期,那时大家用菰叶包黍米包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时,大家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后来在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个时候,包粽子的材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又出现杂粽。在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被用作了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它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宋朝时,大家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饯粽”。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馅料也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愈加丰富多彩。
一直至今,每年5月初,中国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最为出名。吃粽子的风俗,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3
端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从古到今天深受大家喜欢。
古时候流传着“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一个诗人,正遥看着城门内发生的悲剧。屈原一边想着我们的国家危在旦夕,一边看着吃苦难的百姓,自己不愿作奴隶,便写下绝笔,跳入了江中……
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便是端午。一边吃着黏黏甜甜的粽子,一边拿着太奶缝的香包,和伙伴们比哪个的好看。都是我的,于是,我便有了深刻的印象。
可这么美好的记忆,却渐渐被抹去。当初,为了上学,不能不离开太奶。小学四年级时,乡下传出噩耗……太奶过世了。我痛哭流涕,可面对我们的前途,我只好放下它,继续学习,可对太奶的思念却一刻也没停止过。
没想至今老师教大家缝香包,我笨手笨脚,缝了个“香球”。可它发出的香味,让我依稀地想到了我们的太奶,想到了太奶手灵巧极了,想到了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
我默默留下了眼泪。香包,不只发出了让人清醒的香气,还延绵了我的记忆。
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4
端午节,要吃粽子,带艾草,当然,还要戴荷包了,目前我要为今年端午制作一个荷包。
第一,制出一个小口袋,把艾草放进来,再用线封了口,钉上了流苏丝绳,一个小小的荷包诞生了。
看着这个小小的荷包,让我想起了我家的端午,早早艾草就被放在房檐上,在我醒来时,不!是被那美味粽子的香气而叫醒的,一睁开眼,香喷喷的粽子已经被端上了桌子。有肉馅的,有蛋黄的,被人食欲十足,包在那清香的粽子叶中,被人恨不能一口全部都吃下。
看着那个荷包让我回忆万千,回忆着一年又一年的端午节,有美味的小粽子,有一家人团聚时的美好的时光,有一个个小小的荷包。
戴荷包,是端午风俗之一。一只小小的荷包,记录着一个端午的团圆,记录着一个端午的欢笑。让大家以荷包为记录记录一个个端午之节。
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5
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的爱国诗人。那时候有一个大的国家叫秦国,一直想攻占楚国和齐国,屈原就建议楚国联合齐国一块去攻打秦国。可楚国的国君没听屈原的建议,反而把他贬官流放。
后来秦国果然侵占了楚国。屈原眼看着我们的祖国被消灭心如刀绞。所以他在阴历5月初五写下了最后一首诗《怀沙》,然后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后,争先恐后地划着船来救屈原。可他们一直追到洞庭湖,还没看见屈原的踪影。大家悲痛欲绝,生怕鱼虾来吃屈原的尸体,就用那棕叶包着糯米扎好扔进水里,给鱼虾去吃。
从此将来,大家把阴历5月初五定为端午节。直至今,每年的端午节大家还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6
今天是阴历的5月初五,也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大家要把粽子纷纷投进河里,让小鱼小虾不吃屈原的尸体,而去吃粽子。说起粽子,我那时还小,不会包,婆婆一边包粽子,一边对我说:“先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然后再把圆锥的里面装上糯米,把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粽叶都折好,用线将粽子_结实,放到锅里一煮,如此,粽子就包好啦!”,我按婆婆说的包粽子,呀!真的包出一个三角型的粽子了!吃着甜甜的粽子,心里开心极了。
端午节不光可以吃粽子,还有其它的活动。如在门上挂艾草,涂雄黄……大家家一般包粽子的是我和我婆婆,我的婆婆可厉害了,包的粽子一会是方的,一会是三角形的,一会又是圆的,真有意思!大家一家人吃着粽子,开心极了。
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7
每年的阴历5月初五,是国内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古时候诗人屈原就在阴历5月初五这天投入汩罗江自尽。当地人民驾舟奋力营救,便有了今天的竞渡风俗;大家又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河喂蛟龙以保全屈原的肉身,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大家所吃的粽子形状。
去年的端午节。大街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在干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我家也不例外。奶奶一早就去买艾蒿了,听奶奶说,往门上插艾蒿能驱邪。没啥事干的母亲便包起了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我看见母亲第一把西米浸泡,接着在粽叶表面涂上油,由于如此防粘。然后把粽叶卷成窝形,先填好西米和馅料。应该注意压紧了,包裹后捆紧,最后再放入锅中煮半个小时,捞出来放凉后便可以吃了。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父亲给了我一个香囊,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我非常喜欢这个香囊。
伴随时间的推移,端午节过去一年多了,但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8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马上就到了。在端午节那天赛龙舟可热闹了,河的两边站满了人,河面上有很多条龙舟从从河面划过看,大伙都在为各自支持的村的龙船加油呢!
端午节是如何来的呢?
传闻,以前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非常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宫,期望国家强富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_臣的话,把屈原消职流放,屈原听说楚国的城都被占领,百姓遭难,愤怒极了。5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怀抱一块石头,纵身跳路汨罗江中。楚国百姓听说屈原跳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来打捞屈原的尸体,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期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那天锣鼓咚咚响,火炮啪啪响,挂着红布的龙舟下水,“加油”“加油”……龙船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在人群呐喊中,龙舟飞快的驶向远方。
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9
每年一次的端午节今年又快到啦。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开始包粽子。
这一天清晨,我一块床,就看见母亲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快点随便的洗了几把脸,就叫父亲一块儿吃粽子。父亲也非常快的来到了桌子旁,大家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我对父亲说:“粽子形状很与众不同,不是方的,更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父亲没回答我的话,可他随口就给我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父亲说:“传闻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时候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很多多的诗篇,提出过许很多多爱国的政治倡导,但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大家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粽子和很多美味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让鱼儿们去吃屈原的尸体。”
父亲说完了。我说:“屈原真是好样的!可是母亲,粽子是如何包的?”母亲说:“粽子是用翠绿,鲜嫩的芦苇叶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大枣,假如不包大枣,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个晚上。煮熟将来,剥开变成墨绿色的芦苇叶,就看见洁白的米团在里面,非常不错吃,并且吃不腻。它既是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一年级描写端午节的作文10
今天是5月28日,小朋友,你们能猜出今天是什么节吗?当然今天是端午节。那样你们了解这个节日是如何来的吗?让我来给你们讲爷爷告诉的故事:以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国人。当国家遭到侵略危险时,向朝廷献计,却被赶出朝廷。屈原心里非常悲伤,就含恨跳入汨罗江死亡。当地人得知此事,渔民立刻驾船打捞尸体。有些向河里撒米,让鱼吃饱肚,不去咬屈原的尸体。
后来,大家把阴历5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大家节日是让大伙想起屈原的故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守卫祖国,建设祖国。
这一天,有些赛龙舟,有些吃粽子,有些在家门上插艾叶,有些开纪念大会。纪念活动丰富多采。
大家一家人吃着粽子,听着爷爷讲故事,高兴极了。去立志肯定热爱伟大的祖国。长大了肯定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