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每一个人都有关培养写日记的好习惯,大家能通过日记的形式对天天发生的事进行记录,等将来翻开日记的时候就能立马回想起日记里写下的事。那样如何来写数学日记呢?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2022数学记叙日记六篇,期望能帮到大伙!
2022数学记叙日记1
9月5日 星期五 晴
数学真有趣,遇见难点开动脑筋想一想立刻就有好方法。
今天,我写作业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题它是如此的110+120+130+140+150=?我开始列了好长的一串竖式终于算出来了结果,得650。哎!好麻烦呀,有没其它的办法呢?我绞尽脑汁的想着……。
第二天,老师上课刚好讲了这一题,老师让大家想一想这道题除去直接计算外,还有没别的解答办法呢?可是,我如何也想不出来。老师说:“大伙看这一串数字有哪些特征?能否以一个数为基准把它们转化成同一个数呢?” 在老师的启发下,我豁然开朗,先从150中拿走20补到110里面去就得到了两个130,再从140中拿走10补到120里又得到了两个130,最后用4个130加上本来的一个130共得5个130,5个130不就是650吗。列式为:
110+120+130+140+150
= 130×5
= 650
我立刻举手,开心地讲了我的解答办法,老师给我了一个赞许的目光,立即表彰了我,并告诉同学们:这种办法就叫“移多补少”。
同学们也对我的表现抱以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道题的计算,我突然了解了这到题原来还有别的解答办法.。还使我愈加领会到数学真有趣。
2022数学记叙日记2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见了一道非常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如此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需要体积还须知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提示。这可如何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母亲的一个同事久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他们程这种办法还不是很了解。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办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大家先按题目需要列出了很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大家开始排除,然后大家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个时候,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什么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常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完全相同。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大家都开心。我还了解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求。
2022数学记叙日记3
今天是母亲的过生日。母亲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来。等到晚上8点多,母亲回来了。吃蛋糕的时候,母亲对我说:“母亲来考考你,假如答对了就可以吃一块蛋糕,怎么样?”我说了声“没问题”就开始答卷了。
母亲出了第一题:母亲今年36岁,你今年10岁,母亲比你大多大岁数?外婆的岁数是你的6倍,外婆今年多大岁数?我非常快口算出结果,我说:“母亲比我大26岁,外婆今年60岁,太容易了,我的蛋糕吃定了”。母亲笑着说:“骄傲了吧?”再来一题:小明今年8岁,他父亲已经40岁了,问再过几年,父亲的年龄是小明的2倍?这下我傻了,冥思苦想,看来我的蛋糕吃不成了,母亲说:“如何,不会了吧?”“让我再想想,想不出来我不吃蛋糕。”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到一个笨方法,我可以把他们的岁数都找出来呀,过一年父亲和小明都大了一岁,最后终于推算出来过了24年后父亲的年龄刚好是小明的2倍。我把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说还有更方便的办法的.,接着就给我讲起来了,只须用父亲的年龄减去小明的年龄就是若干年后小明的年龄了,也就是32岁,再用32—8=24年就是经过是那一年的数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么容易呀。
母亲说:我能自己想方法得出结果还是好样的,作为奖励给我吃蛋糕了,我心里又喜又难为情,将来我可不可以在骄傲了,小朋友们也不要学我呀。
2022数学记叙日记4
今天,我去学校报名回家后,包好书皮,就开始计算这学期我支出的成本。
第一是学费。学费410元,加上饮水费20元,共430元。接着是奥林匹克数学学校的收费180元,估计还要20元的乘车成本,共200元。还有训练本的钱:《课课通》2本21·5元;《英语训练》1本9·9元;2本《试题课课通》15·9元。《江苏大试题》3本21元。21。5+9·9+15·9+13+21=81·3。
学习用费:430+200+81·3=711·3。
生活用费:这学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5×30=150。每顿饭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2·5×3×30×5=1125。“还有哪些呢?”我咬着铅笔自言自语道,“还有你的学习用品。”哎,母亲回来了。没错,还有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一只笔袋8元,一只铅笔盒3元,六枝铅笔3元,一块橡皮0·5元,两把三角尺1元,两枝自动铅笔5元,8+3+0·5+1+5=20·5。
总支出:711·3+150+1125+20·5=20--·8。
哇,没想到,平常不太烧钱的我,居然会让爸爸妈妈花20--·8元钱在我这一学期上。看来,我可要节省用钱呀!
2022数学记叙日记5
今天,我在完成作业之后,在看书的时候,找到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数学题集。在那本书里我找到了一道很与众不同的题。
这道题是如此的:甲、乙两人各有一笔存款。目前甲、乙两人各取出存款的20%,这个时候甲的剩余存款比乙少400元,又知这个时候两人存折上的总钱数是14800元,原来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存款?。这道题难就难在只了解剩余的钱的总数,还需要原来两人分别有什么价格。
这道题可把我难倒了,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无法,我只好去请教我母亲。母亲仔细地看了看题,想了会说:“这道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设甲的存款原来有-元,乙的存款原来有Y元。”便叫我一个人去想如何列方程。我前思后想,终于列出了一个式子:
-+Y=14800。我实在想不出下面该如何做了,于是我只好再求助于母亲。母亲对我说:“二元一次分程需要两个方程才能把答案解答出来,你还需要再列一个方程,然后把两个方程转化为一个方程,就可以算出来了,你去试一试吧。”我反复读题想出了第二个方程。-+400= Y。当我看到这个式子时,我恍然大我,了解了母亲那句话的意思。我把第二个方程变为
-= Y- 400代入第一个方程,推算出第三个方程:Y- 400+Y=14800,即80% Y – 400+80% Y =14800,即可算出Y=9500,-=÷0.8=9000。
我终于把它解出来了。我了解了一个道理:二元一次方程归根结底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2022数学记叙日记6
今天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日常的数学题。题目是:大家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假如大家每个人天天节省1角钱,假如如此的话,国内全国就节省了约1300万元了。假如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省1万几千元钱了,那样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怎么样吗!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忽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由于我想了想:假如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样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样大伙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
260000000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了解,一算吓一跳呀:假如按每个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样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父亲:1吨水可以发多少度的电?父亲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居然可以发挥这么多有哪些用途啊!所以大家目前要节省所有些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大家要培养节省这个好习惯,不可以再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