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语文考试前复习思路与对策
语文是高考考试的第一科,答卷状况的好坏多少会干扰考生的情绪和后面几科的发挥。考生在考试前应做好各种筹备,争取开门红。高考考试语文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时间分配上,大体根据1比1的比率(1分钟得1分)来安排,作文至少要留够1个小时。下面就考试前必须知道,考生需要明确的应考方向和精研考试知识点题型各个突破,答卷细节、规则、方案给于考生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考试前大曝光:考生明确应考方向
1,阅卷归来话高考考试
(1)阅卷实况全知道
阅卷时间通常为10天左右,时间紧,任务重,天天有规定的阅卷数目。
(2)语言文字运用和阅读主观题的阅卷人是大学老师和研究生。
(3)作文阅卷人是一线语文老师。
2,阅卷老师给忠告
(1)因为高考考试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书写潦草、层次不清比较容易导致阅卷老师误判,致使丢冤枉分。所以,书写要规范,答案要分点,让阅卷老师省心、省力、省时。
(2)他们不会反复推敲答案,所以,答案必须要紧扣题目需要,既要准确又要简练。
(3)牢记高考考试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立意要明,层次要清,语言要靓;特别是题目、开头、结尾要精而准,无错字,做到零失误。
3,哪些常识拖后腿
(1)客观选择,古诗文阅读,名句默写,大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2)高考考试要想超越125分,突破130分,需要在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翻译、古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及作文等板块上有重大的突破。
4,考场失误了然心
(1)失误种类
审题不准:费时写的多,若即若离无得分点;
不分点作答:答案无须号或分号,找不到关键字;
只能用术语:答案空洞,只有形式的术语,无剖析的具体内容,无评分细节上的得分点;
文言翻译不找采分点:重视了意译,句意大体通顺,但关键词词和句式没落实,高考考试阅卷是依点赋分,大意虽正确,得分点不到位;
作文基本需要落实不好:书写潦草;没题目;标题、开头、结尾有错别字;文体不明;字数不够;结构老套;
(2)应付诀窍
勾画题干需要,揣摩命题意图;依分赋点,培养不分点不答卷的习惯,通常2分一点,4分两点,6分3点;坚持贯彻术语+文本具体剖析的原则;文言翻译注意古今、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落实;熟记严谨审题、规范是写、文体鲜明、结构合理、完后检查二十字方针;
5,高考考试命题早知晓
命题原则:无偏题、怪题,出题范围圈定在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写作等几方面。命题人构成:大学教师,中学教研员,一线教师。怎么样命题:依据《考试概要》和当年指导方针,结合目前社会热门、学情、考情,在此基础上形成命题思路,搜集命题材料,依据要点分布、困难程度系数,形成若干套难易适中且区别度高的试题样题,在此基础上随机抽取形成高考考试考试题目及备用考试题目。命题规律:高考考试命题规律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大多数题目维持上一年度的命题风格,包括各版块的组成和分值,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如命题材料的变化、考查角度的变化、新颖题型的出现等,维持稳中有变。
命题板块的组成及特征:
(1)论述类文本。命题材料范围较广,多为学术论文。但设题角度较固定,均重点考查从文本中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答案都能从文本中推导出来。
(2)文言文阅读。命题材料通常会维持稳定,文本的选择、长度,设题的角度、题目的数目会大体维持不变,题型稳中有变。
(3)古时候诗歌阅读。命题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兼及其他年代。设题角度和数目稳中有变。
(4)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命题材料较长,文学类文本侧重在赏析上,设题角度较灵活,困难程度较大。实用类文本侧重在筛选和整理信息上,设题角度较固定,困难程度较小。
(5)语言文字运用。题目会选择近年政治、经济、文教、科技、体育、交通时新材料和现实密切有关的其他生活材料命制,题型上革新力度较大。
(6)写作。话题每年都变,但都不会离得远远的学生实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通常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命题。考试前突破在哪儿?高考考试临近,时间不多,全方位复习来不及,但也不可以放纵之流,可重点突破如下板块:文言文翻译、古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写作。
6,考场答卷知原则
(1)准确:看清题意,问什么答什么,如何问如何答,不要自作聪明,多此一举。
(2)完备:答案要完整,评卷时是采点计分法,答对什么时间给几分,不要遗漏要素。要素数与分值有关系,4分,两点;6分,三点;
(3)简明:答案了解完整,不重复,不罗嗦,不兜圈子、绕弯子。
(4)连贯:答案要文通字顺,句内要通顺,句间要连贯,答案有条理。
(5)明确:就是不写连笔字,字迹大小要适中,笔画粗细要适中,基本无涂改。
(6)规范:在答卷卡规定地区作答,不可以超出范围。
为了满足以上条件,还需小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号入座。题目明确某一段,依据题目找地区、寻答案,有时要看上下文;题目范围大,全文整理组织答案。
第二,充分借助文章的所有信息。包括文章作者、写作时间、文后注释、题目、年代背景、作者态度、文章主旨、写作意图。
第三,答案语言要转换。描写改陈述,具体改抽象,铺排改概括,含蓄改浅显。不求华美,但求准确。
第四,想了解再下笔。最好先在草稿纸上写,免得在试题上涂涂改改。
第五,用笔有讲究,修正讲方法。用0.5毫米的中性笔,笔画不可以过轻。答卷错误修改时,不可以涂黑,划两道斜线,紧随其后健全内容。
有关推荐:
高考考试语文复习办法
高中语文备考要点:常考成语及讲解
有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