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的事迹在今年热传,作为全国1、所免费女子高中的创办者,12年来,她将1804名女生送出大山。大伙读了她的事迹将来感觉非常感动,一块儿学习她的事迹吧!下面我们为大伙整理2021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作文5篇,欢迎阅读,期望对大伙有帮!
张桂梅先进事迹1
张桂梅目前耿耿于怀的,是女高学生中还没一个考上北大、清华。她在学校不断强化着这个目的,天天课间操的最后一个环节,所有学生要齐喊:“加油!上清华!加油!上北大”。宿舍旁的围墙上写着“北大清华我来了!”背景是列队整齐的学生在操场跑步,尽头处则是清北的标志性校门。
但这部分行动能起的实质用途有限。张桂梅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学生们的进步遇见了瓶颈,不是她们不努力,而是成绩到了肯定的水平就再也没办法更进一步,够不到最顶尖的名校。现在,女高成绩最好的学生考上了浙江大学,靠得就是下死功夫。其他学生也是这样,一本课本5、6遍地背,遇见不会的题就干着急。“目前这个节大家死活打不开。”她着急地说。
张桂梅刚开始以为,女高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理解课本上的要点,只能僵硬背诵,需要“一个老师帮她们点一下”。她咬咬牙,请长沙的一位名师来女高讲课,一天给3万元课时费。这位名师带过的毕业班中,有一半考上清北。“我不吃饭也要把这部分老师请来。结果他来了将来,啪啪讲完,学生们都傻了,一点也听不懂。是他讲得太高深了吗?还是他的思维太超前?都不是。但他给他的学生们可以这么讲,大家的小孩就不可以。”
杨文华对此讲解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即便是北京四中的老师来华坪教课,也会把这部分小孩教得乱七八糟。他对这部分学生的基础薄弱状况、学习和行为习惯都不知道,用针对中国最棒的高中生那一套来教大山里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听得懂吗?”
于是,张桂梅意识到,女高学生缺的不是办法,而是“怎么样更好地把入门知识教给她们”。无论是外地名师,还是名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没办法从外部来解决一所乡村中学面临的困境。“请进去”并非破局之法,肯定会遭遇水土不服。
与“请进去”相比,杨文华觉得,“走出去”是一个更有效的方法。他指出,女高的问题是我们的老师培训跟不上,外出培训不够多。相比之下,华坪一中就更看重教师的外出培训,并有一套严格的监督规范。
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乡长潘兴陈在华坪一中任教时,曾去临沧参加培训。他说,教育从来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外出培训也并不是是为了容易模仿或达到其他老师的高度,而是在拓展视野的同时,激起教师去考虑,什么才是真的适合我们的教学办法,怎么样提升自己素质。
华坪女高的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讲解,女高老师外出培训确实不多,导致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学校老师数目少,缺席就会干扰教学进度,且女高老师不只要管学习,还要管生活。杨文华则觉得,这虽然是缘由之一,但并不是没办法克服。事实上,在师生比上,华坪一中的老师要比女高愈加紧张,平均每一个老师要教14名学生;而女高因为学生数目少,在编40位教师仅需负责457名学生,平均下来,每位老师对应的学生不超越12名,比一中还少一些。
在杨文华看来,张桂梅不鼓励女高老师外出培训,真的是什么原因可能是担忧女高老师们“思想滑下去,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譬如,外面学校的老师待遇更好,而女高是个讲奉献的地方,假如送出去后心收不回来如何解决。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某某学校把我老师的心搞乱了。我就和她说,既然女高的理想信念那样坚定,百毒不侵,你怕什么?”
张桂梅先进事迹2
云南丽江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建在半山腰上。
凌晨五点十分,天还没有亮,公鸡开始打鸣,间或有一声狗叫,一大片虫鸣声压过来,风在山林间回响,野猫、野狗、蝙蝠还有当地俗称白鼻梁子的果子狸也会出现。校长张桂梅从三楼的一间学生宿舍走出来,打开手电筒,一层层打开楼道里的灯,一有光,这部分山里的动物就跑走了。
华坪女高的一天从此刻开始。
学生们五点半起床,上午五节课,下午三节课,中间午休1小时,晚上分三段,一段2小时,11点半到12点之间熄灯,从周一到周六,天天都是这样。除学习以外,所有其他时间都被尽量压缩,吃饭不可以超越10分钟,跑步往返。张桂梅精心测算过,一分钟约有30个学生打饭,一个年级159人全部打完需要5分钟,最后一个学生也留有5分钟时间吃饭。唯一的休息时间是周日11点到下午2点,这3小时内,学生们被允许外出,享受每周一次的洗澡时光。
乍一看,华坪女高和其他以军事化管理为核心的县中还没太大差别。在教育资源匮乏的中西部县城里,衡水中学模式被广泛地复制。在高考考试这个相对公平的游戏中,对于不少出身社会底层的小孩们来讲,以时间换机会是现在看着最成功、也是日常唯一有效的思路。
但华坪女高更为成功,或者说更为特殊。在衡中模式里,“名校掐尖”是最重要的前置环节,而女高1、届学生中,大多数人中考分数非常低,甚至没达到县城分数线,这部分学生在三年后却几乎全部考上本科,本科上线率达到100%。时任云南副省长李江感慨,这个成绩很了不起,由于女高的入口极低,来者不拒,没分数限制。
从2008年成立到今天,华坪女高在12年内先后将1804名女生送出大山,一千多个家庭因此脱贫,连续9年高考考试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最新的2020年战绩显示,女高共有159人参加高考考试,其中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94.3%。这部分数字一同构成了女高神话,也让校长张桂梅在今年成为焦点。
张桂梅先进事迹3
杨文华感觉张桂梅太纯真无邪、过于理想主义。2004年9月,他正任华坪县教育局副局长,和张桂梅一块去北京录节目。途中,张桂梅提出要办一所全不收费的女子高中,杨文华坚决反对。在来到教育局之前,他在华坪县1、中学当过13年老师,非常了解办一所高中有多难,光是资金问题就非常难解决。而且,张桂梅没任何学校管理经验,一直在一线教学,从未进入过学校中层。
回到华坪后,张桂梅就开始四处筹钱,但收效甚微。真的的转机在2007年,她作为十七大代表去北京开全国党代会。会上,她身上的一条破洞裤子引起了记者注意。张桂梅的“女高梦”于是出目前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一夜之间全国皆知。回到华坪后,女子高中就被正式提上政府议程,市、县两级财政共拨款200万元。2008年9月,女高还没完成全部校园建设,就开始招生。当年的开学典礼由华坪县县长主持,市委书记也出席,规格非常高,举办地址在教学楼前的一片空地,当时有一半地面还没硬化,尘土飞扬。
华坪县给了女高最大的办学自由。张桂梅有两个需要,一是只招贫困女孩子,不设分数线;二是学杂费全免。根据她的录取标准,无论分数高低,首届报名的学生全部被录取,一共有100名女孩子,此后辍学4名,剩下96名。在听说女高之前,这部分学生中不少都因分数过低而马上辍学,有一个学生中考数学只有6分。但如此差的成绩进入女高后,高考考试上线率竟达到百分之百。在愈加多家长的眼中,进女高就约等于上大学。
于是从2、届开始,报名人数开始大于招生指标,此后一年比一年多。县城的学生也想挤进女高,事实上,这部分学生中不少家庭并不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张桂梅非常快发现没办法按刚开始的设想筛选出学生,由于贫困没办法量化。
杨文华现任华坪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讲解说,2014年之前,华坪县还没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家家都来讲自己贫困,后来有了规范性规定,又家家都能开出贫困证明。女高如何筛选贫困生?最后只能是择优录取。每年,华坪县依据张桂梅的需要为女高分配招生指标,女高依据招生指标将报名的学生分数线从高往低降序排列,也因此,虽然理论上不设分数线,但最后仍自然出现一个分数线。
女高成立之初就来到学校任教的张红琼将其称之为参考分数线。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部分年,县城学生在女高的数目在不断增加,但张桂梅每年招生时会尽可能把控县城学生的比率,譬如她目前带的文科班有40多人,其中县城学生只有10个。虽然有分数线,但张桂梅每年仍会破格录取一些学生。女高每届有三个班,基本上每一个班上约有10多个学生没达线。
但对于破格录取的规范,《中国新闻周刊》知道后发现,除去张桂梅本人,无论是女高老师还是华坪县教育局领导都并不了解。两轮摩托、房、车,这部分都能成为她评判的参考标准。
“一些爸爸妈妈携带小孩来学校找张老师,说家确实特别困难,或者一些爸爸妈妈身有残疾,她听了后就会去实地走访,知道学生家的状况,发现的确贫困就会录取。”张红琼说。据她观察,这部分年女高录取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家庭相对贫困的。
在杨文华看来,中国国情不平衡,上海的“穷”和华坪的“穷”不可同日而语,华坪县北部区域的穷和南部乡镇的穷也没法比较,所以张桂梅只好自己去决定。“她亲自去看各家的具体状况。你家有没洋房,有没车,她感觉你不穷就不应该来女高,有一阵她规定,家只须有两轮摩托就不穷,”他说。
女高到今天也没一套规范化体系化的破格录取标准,录取哪个不录取哪个,张桂梅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在县级政府层面,也给予了她最大的自由度,允许她每年在招生指标外额外录取一些贫困生。“对超出的人数,基本张桂梅上报,县里就会批,”华坪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胥国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然也不可以超出太多,毕竟女高能招的人数也有限。”
事实上,对于是不是划一条明确的分数线,女高内部也有过讨论。但张桂梅觉得,“只须划了分数线,这部分贫困山区的小孩就进不来了,有违女高的初心。”
据女高2015级学生郑珍珍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女高的参考分数线其实比华坪县普通高中统一划定的分数线要高中一年级些,一般在县城分数线与华坪一中的重点班录取线之间。譬如她那一届,华坪县的统一线是410分,女高的参考分数线是480分,县一中重点班的分数线则是510分。
一个没办法忽略的客观事实是,虽然张桂梅数次强调女高不搞培优班,但女高的生源一届比一届好,这也是女高成绩愈加突出是什么原因之一。据杨文华介绍,华坪县仅有些两所公办高中,就是女高和华坪县1、中学。华坪一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其重点班吸收当地尖子生中的尖子生,女高的生源水平在县城高中里处于中上水平。
女高原本设计的办学规模,是开设18个班共900人。但学校成立到今天,已招收10届学生,每年只能招收100~160人,大部分时候,女高的校内承载学生都没超越500人。对此,杨文华指出,女高中一年级直无力扩大规模,并不是不想,而是资金不够。
女高办公室主任张晓峰算过一笔账。女高每年花在一个学生身上的学杂费大概就要3~4万,包括课本费、资料费、试题费、高考考试报名费等,甚至还要提供被褥和行李箱。而女高中一年级年的管理费和水电、绿化、修理等保持基本运转的花费至少就要300万元。
在这个坐落于金沙江山谷间的云南小县,县财政自己就非常紧张。2020年,全县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2.5亿元。据杨文华介绍,12年来,仅女高教师工资一项,县财政的总投入就有1.1亿元。
和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华坪县也经历了转型。1990年代,华坪因煤矿带来了个体经济的兴盛,一度被誉为云南的温州,在2013年之前,全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达到7个亿,但此后因很多关停煤矿,财政收入直线下滑。此后,华坪县尝试过不少进步经济的方法,最后选择芒果产业作为出路。现在,华坪已经成为中国纬度最北端的芒果产地,年产值超越10亿元,种植芒果的农民一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但芒果是农业,在农业税取消后对地方财政并没贡献,也因此,近年来县财政一直顾此失彼。
另一方面,芒果对气候水土条件需要非常高,只适合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区地带。华坪全县97%的区域是山区,其中海拔1500米以下的面积只占22.4%。在广泛分布着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高海拔区域,居民依旧常见很贫困。
女高是边建边招,从2008年到2020年,先后分五期建设,共花费6000万元,其中,云南财政投入约2000万元,丽江财政投入几百万,其他约4000万元全部由县财政负担,但资金筹集过程举步维艰。杨文华说,女高规模小,且高中教育并不是华坪县关注的核心,义务教育才是财政需要兜底的重点,是上级考核的硬指标。全县共有70所中小学,县财政资金大多数都投入到中小学的危房改造和初中的搬迁合并上。
县财政财力有限,女高的平时经费出处还有社会捐助。2020年7月,丽江华坪桂梅助掌握成立,现在已收到捐款超越1000万元,主要用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但这部分钱假如用来持续扩招,仍然不足。华坪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胥国华透露,张桂梅现在暂时没扩招的打算。
因为招生规模不够,女高中一年级直没进入到云南一级完中榜单。这是由云南教育厅评定的一个要紧排行榜,虽然名为完全中学,即为初中、高中教育都囊括的学校,但纯高中也在评定之列。全省共有112所学校入选,等于公认的100强。排行榜靠前的学校,每年会得到中央和省级层面肯定的资金奖励。
据杨文华介绍,这个排行榜有一套考核机制,在教学水平上,非常重要的五个指标分别是600分以上学生占比、一本率、本科率、学业水平和统测通过率。假如仅依据这五个指标,女高早就应该进入榜单,且位居前列。但入选还有两个硬指标,一是教学规模需要在1000人以上;二是学校高级和中级教师占比至少达到70%,因为女高是新建高中,以年青老师居多,职称晋升比较缓慢。华坪县教育局期望女高能进入排行榜,但达成的首要条件是女高扩招。
杨文华觉得,女高没办法扩招的根本缘由在于,女高是全免费办学,不但免除去学生全部的学杂费,还常常要补助困难学生的生活费。他多次建议张桂梅适度收费,在他看来,女高中一年级些学生的家庭并不太困难,适度收费既能减轻学校的资金重压,也能扩大招生规模,等于帮更多小孩走出大山,和她的初心并不矛盾。“但她坚决不干。”杨文华说。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张桂梅性格的最大特征是坚定,一旦认定一件事,不管多少人反对都要做成,绝不妥协。华坪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胥国华说,刚开始要办女高,县里担忧只办女子高中被说成封建,社会干扰不好,建议张桂梅先在高中办一个女子班,试验一下,她坚决反对,说要办就办一所学校,多救一些山里的女生。杨文华建议她不要边建边招,张桂梅坚持,她说,你等得起,小孩等不起。
多年来,杨文华感觉张桂梅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渐渐成熟,但在她理想主义的一面,仍葆有不变的纯真无邪,“她是一个特别纯粹的人”。
张桂梅先进事迹4
2009年,女高创办一学期后,首批招来的17名老师走了9个。张红琼是留下的老师之一,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走的人大多是由于吃不了苦。”
张桂梅刚开始就非常明确,山里的小孩基础差,要想出成绩,学生需要要“苦学”,老师更要“苦教”。她应聘张红琼时,反复对她强调,去女高中一年级定要可以吃苦。和张红琼同去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子,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张桂梅看她们瘦弱,摇摇头。
女高老师流失超越一半,学校面临崩溃。最艰难的时候,张桂梅发现,剩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都是党员,于是把他们召集到一块说:“若是在抗战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大家剩6个党员,大家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会后,老师们在教学楼二层墙上画了一面非常大的党旗,然后面向党旗,宣誓。所有党员都哭了。
在张桂梅事后的多次叙述中,这件事被视为女高办学的转折点。从这一刻起,红色教育被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此前,她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红色教育,但还没形成完整体系。老师的流失让她意识到,面对女高的艰苦办学条件和很多客观局限,要想留住老师,就需要激起她们内心的理想信念,培育奉献精神。与其说这是女高办学的转折点,毋宁说,这是张桂梅在办学逆境中找到了坚持下去的锚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张桂梅:“在女高采取红色教育的模式,是和个人的坚定信仰有关,还是这是最好女高的一种培养模式?”
她说:“两者都有。”
从成效看,这种方案是成功的。在张红琼的回忆中,这次会议之后,张桂梅开始带领老师们唱红歌。天天下午五点半,学生们在吃饭,老师们在党旗下集体唱《红梅赞》,这是张桂梅最喜欢的歌剧《江姐》的主题曲。她一句一句教给老师,“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刚开始,张红琼感觉非常尴尬,心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唱这么老牙齿脱落的歌曲,后来慢慢进入到角色中,大伙都在唱,也不感觉奇怪了。“学生刚开始都在围观,后来甚至会跟着唱。大家老师学生随口哼出来的都是红歌。”她说。
张桂梅在平时的每一个环节渗透红色元素,力图在女高构建出一片红色净土。她不允许老师学生听时尚歌曲,学生去饭店吃饭时,她把手机放在小喇叭旁放红歌。音乐课上大多数时间也在教唱红歌,课间操时间则是红歌会。
2020年11月4日上午九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女高学生列队集合后,先集体朗诵《卜算子·咏梅》,然后大声喊出口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学习、学习、再学习”“奋斗、奋斗、再奋斗”。热身环节结束后开始跳操,1、首是《英雄赞歌》,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2、首是《红色娘子军》。此前还曾跳过《南泥湾》和《红梅赞》。这部分歌曲都由张桂梅精心挑选,旋律由专人改编后步伐感非常强,既有年代感也有年代感,再请专人以此设计出系列动作。今年,为了让学生和大山外的世界有更多接轨,在跳3、套操时,张桂梅特意选择了抖音短视频上很热门的鬼步舞,配乐是近几年的广场舞金曲《山里红》。这种舞蹈步伐感非常强,整个场景看着大型蹦迪秀,有一种穿越回到1980年代的魔幻感。
从2010年开始,每周一的课间操新增了宣誓环节。党员老师要宣读入党誓言,学生们则重温入团誓言,然后齐唱《没共产党就没新中国》。每学期开学时,全体师生要抄党章。每周六上午有一节思政课,由张桂梅亲自执教,最长时可能持续2~3小时。课上,她会讲自己最喜欢的江姐、赵一蔓和红军长征故事,不断强调要学习红军的勤勤恳恳精神。每周日晚上七点半,高中一年级学生要去阶梯教室看红色电影,既有经典老片《孔繁森》《焦裕禄》,也有新片如《我和我的祖国》。除电影外,还会每周追剧,让2009级女高学生陈法羽印象最深的是《雪豹突击队》,“当时每周看一集,大家都边看边哭。”
红色信仰还以一种更具象化的方法体现于整个校园。刚开始,教学楼里有一面手绘党旗,后来在新建的足球场上新增了一面“巨无霸”党旗,旁边立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几个红色大字。“很壮观,站在这里你会非常震惊,这么大一面党旗,你站在下面,想说句脏话都不可能了。”张红琼如此感慨。
和学生的作息接近,女高老师的一天也从早晨五点半开始。地理老师张红琼是班主任,假如有早自习,她要五点多起床,脸来不及洗就骑车赶往学校,中午11点下班后,吃个饭,12点就要回来,下午课从2点开始,五点半结束,老师可以吃饭半小时,6点继续上晚自习,直到11点半,每天这样。张桂梅需要,无论有课没课,老师都得全天在女高,如此学生有问题就可与时找老师解答。
在女高,老师结婚、怀孕都不是偷懒“摸鱼”的原因,想请长假非常难,建校到今天,没一个老师成功请过长假。2014年,张红琼怀孕了,但还要管全校卫生,早晚和学生一块扫地。为躲避扫地,她故意在宿舍不外出,张桂梅就批评了她。对此她回忆说:“当时,大家的关系就有点冷淡了。后来小孩一岁多,我就主动和张老师申请当班主任,她说,你是一个老师,不可以为了家庭就如此松懈,还是要把我们的价值能力体现出来。”
有人问张桂梅,为什么女高学生基础差,老师年青,高考考试成绩还那样好?她毫不犹豫地说:“由于大家可以吃苦,由于大家有理想信念教育。”
2011年,女高1、届学生高考考试成绩出来后,震撼了整个县城,县委和县教育局在华坪县各中学组织了一轮又一轮“学习女高精神”,在全县竞价女高党建工作的经验,需要其他学校校长每学期都去女高听张桂梅讲思政课,向女高学习教学习管理经验。
但胥国华也坦言,女高的模式复制不了,能学的只有女高精神。“像女高老师一样奉献得那样彻底,其他学校老师非常难做到。”
现任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乡长的潘兴陈曾在华坪一中任教,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华坪一中学习女高,需要老师在晚自习前、后一小时内都不能离校,要给学生义务答疑。虽然不算作课时工作量,但和上课一样严格考勤,不出席即使旷课,进行处罚,“结果收效非常明显,老师对学生的成绩、心理情况都能更准确地学会,便于采取更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他说。但这只不过复制了女高的一个具体手段。更多学校只不过短暂地尝试过女高做法,便非常快放弃。
在9名老师陆续走后,张红琼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一天晚上,她筹备向张桂梅离职。走到她的办公室门口,看到她的桌上堆满了药瓶,她正费力地往身上贴药膏,非常受触动,也非常羞愧。“张老师自己身患那样多种疾病,仍在为大山里的小孩坚持,大家青年如何还不如她,我于是想跟着张老师再坚持一下。”她如此说道。
事实上,女高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她们的校长。张桂梅老公早逝、没子女、没房和车,也没任何个人财产,每一个月的5423元退休金,也被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或给老师发奖金。她事必躬亲,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亲身实践我们的理想。
张桂梅只有一个,从这个角度而言,女高模式是不可能复制的。作为旁观者,华坪一中的老师对此看得非常清醒。多位一中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女高成功的核心并非军事化管理,而是找到了一条红色教育的模式来统领全校,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贯穿高中三年学习的全过程。而可以将这套教育模式有效推行下去的灵魂人物,就是张桂梅。
一个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张桂梅之后,哪个来执掌女高?63岁的张桂梅早已过了退休年龄,身体情况也不佳,身患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3种疾病,2020年初,就被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今年新年,她第三病危入院。但记者在询问华坪县教育局、县政府领导后发现,对于女高接班人,大伙现在都还没一个明确的想法。
张桂梅先进事迹5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韧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的大爱情怀,心甘情愿、无私无我地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燃烧着自己,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观秀丽篇章,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好看的乡村教师”“全国百名出色妈妈”“云南出色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张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区域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1、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母亲”。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勤勤恳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她坚持每周拓展1次理论学习、重温1次入党誓言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用途。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常识改变运势的机会。她吃穿用很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2021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作文有关文章:
★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5篇
★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桂梅事迹心得感想5篇
★ 2021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心得感悟【5篇】
★ 2021观看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心得领会5篇
★ 2021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先进事迹素材摘抄
★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桂梅事迹心得领会五篇
★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桂梅事迹学习经验感悟五篇
★ 2021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学习心得五篇
★ 2021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心得与收获
★ 2021观看感动中国2020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